云岗石窟游览攻略

云冈石窟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1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有的说51个,这是因为三期是一些小石窟,比较凌乱,不好统计、区分造成的),佛像51000余尊,1200余个佛龛。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第一号重点石窟。

云岗石窟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阿富汗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东方艺术瑰宝。

石窟文化起源地为古印度,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我国最早的石窟在新疆拜城明屋达格山,叫克孜儿千佛洞。(有到新疆旅游的记住这个地方)然后沿着丝绸之路东进,新疆还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甘肃,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宁夏弥须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刻。云岗石窟以高超石雕艺术典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到石窟交通:大同站有直达景区的旅游专线;市内3路公交直达景区;自驾游也很方便,停车场很大。

参观游览时间:如果是自由行,在近段时间内选择中午时间进入园区,这个时段游人相对少些。

吃饭安排:景区外有各类饭店,在进景区前或出景区后可以用餐。但本人建议你最好安排在市里吃饭。游览路线及重点景点,景区较大,进门后是景观园区,和前戏铺垫部分。重点是参观石窟。

石窟按地形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东区

第一窟、第二窟是唯一一组塔庙式双窟。

第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

第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主像为释迦佛。

第二窟前原有一个泉水,叫石窟寒泉,该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石窟改造后,此泉移至窟前坡下,一般游客都不知道这个泉。

第三窟,是云 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开窟面宽50米。也是造像最少的石窟。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接着我们进入中区

第五窟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第五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这个阁楼,叫做窟檐,曾是云中八美景之一的石窟摩云。

第六窟,被誉为第一伟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大家可以细细的把这段故事看完。第七、第八为一组双窟。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到第十三窟为著名的五华洞。第九、十为一组,第十一、十二、十三为一组。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

第九、十窟顶部的飞天群,可媲美敦煌飞天造型。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大家可以读读东壁上的题记。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 窟,仅存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这五个窟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备受瞩目。

第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一千多年来,造像一直露天坐着。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第二十一窟往后是西区,主要为三期工程,我们可以有选择的观赏。

石窟建造时间: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

按建造时间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第16~20窟,被称为昙曜五窟。由著名的高僧昙曜选择在武州山开凿。从此揭开了京城石窟开凿的序幕。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当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雕凿出繁华精美的大窟大像。用现代的说法就是云岗石窟是当时的国家重点工程。这些石窟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内容和风格已汉化。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后),云冈石窟以国家层面的开凿活动停止了,但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约有200余座。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并影响着龙门石窟的表现,同时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Hash:11e60fb9bd97b3074e346fa02cd8d8b75ef86b70

声明:此文由 不仑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