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美丽乡村向旅游景点华丽转身
这里,地处乌江上游,文化多元、风光秀美,素有“宝桢故里、洞天织金”美誉;这里毓秀钟灵、人杰辈出,历史在此被保留与传承;这里,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中,从贫困县华丽转身成为全省旅游新地标……织金,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随着旅游业态的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美丽乡村旅游景点蓬勃发展。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屯上村溶谷苗寨
距离织金洞景区2公里,位于织金大峡谷入口处的官寨乡屯上村,坐落着一处青山环绕、繁花似锦的小村庄——溶谷苗寨。这里世代居住着一支苗族分支系 “歪梳苗族”,“溶谷”是苗寨里的语言,意为漂亮、美丽。
多年前,这里的居民房屋周围大多是竹林,只有一条小道供人行走,人烟稀少,非常荒凉,由于贫穷落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80后”苗家姑娘杨平就是其中一员,“我17岁就去浙江打工了,觉得山旮旯里没有前途。当时没有想到后来我能在家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得这么好。”改变杨平人生的,是溶谷苗寨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脱贫攻坚,官寨乡屯上村在2018年实现高质量脱贫,溶谷苗寨依托住房保障政策同步实施房屋立面改造,形成美丽村落景观,修建了旅游步道、停车场、休闲广场,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褪去贫困的外衣,露出了美丽乡村的面貌。
家乡的变化让像杨平一样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发展,加入旅游行业。借力良好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溶谷苗寨这座遗落的美丽乡村乘着织金洞4A级旅游景区的东风,乘势将自己打造成集吃、住、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景点,在2020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官寨乡屯上村名列其中,实现了美丽乡村向旅游景点的华丽转身,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样本”。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说起织金县美丽乡村向旅游景点的华丽转变,不得不提织金县马场镇的万亩玛瑙红樱桃园。它坐落于 “百里乌江画廊”上游凹河大峡谷景区,因两座巨岩隔河笔直对峙形似两扇开合的大门被称为“乌江之门”。在没有实施脱贫攻坚之前,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周围的村落都是 深度贫困村。
今年57岁的刘先伍老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凹河边的营上村,“以前穷啊,也栽樱桃卖钱,但是能卖几个钱?哪个会想到现在我家靠卖樱桃能够致富。”靠山吃山,如何将凹河边良好的山水风光与脱贫产业相连接?近年来,马场镇党委政府找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凹河流域周围的中心、营上、龙井三个村,实施规模化连片樱桃树种植,把“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如今,16000亩玛瑙红樱桃种植基地不但构筑了当地坚实的生态保护屏障,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后花园”。三月赏花,四月吃果,每年春天,在果红叶绿的乌江之门,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居民也吃上了旅游景点的“发展饭”。
马场镇立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依托万亩玛瑙红樱桃产业园,结合当地河流峡谷风光和靓丽的山水田园,把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打造出一条游山玩水、赏花摘果、农旅结合的旅游景点,实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共生共荣。
象背上的村庄——营上古寨
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一个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因托起古寨的岩石,极像一头大象,也被称为“象背上的古寨”。2013年8月营上古寨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5月被列为第五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70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就有57栋,走进古寨,最醒目的就是高耸在寨子中的两座石碉堡,它们向世人展示着古寨曾经的辉煌与气派。
1948年出生的王培信老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第7代王家人,回忆往昔,老人感慨万千:“最大的改变就是路,路修好了,来参观寨子的人多了,我也会经常和他们讲起以前的故事。”不同于过度商业化的古镇、古村落,营上古寨大部分仍保留着原始模样,时常有游客和文学书画者前来采风。
古寨下有一片1200亩的平坦坝区名为干河坝子,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一年四季种植着短平快蔬菜,销路的保障让当地老百姓足不出户就有着经济收入,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龙场镇阳光村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旅游景点与基础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村落的品牌优势,把农业做成景观,以人文民俗为魂、田园风光为韵、生态农业为基,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
在织金县,美丽乡村向旅游景点转变的村落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县通过推广“旅游+文化、旅游+城镇”的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织金旅游高质量发展。
陈翎 陈芳 夏珊 陈玉萍
编辑 陈玉萍
编审 陈 翎
Hash:bb499a453719d8ed54014e9350bba891ed0abb69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