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旅游,偶闻一种野生植物,是当地老年人心中的神圣之物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位于廊坊市南部,西接白洋淀,东与天津静海相邻,历史上曾有与白洋淀齐名的东淀和文安洼,那时白洋淀也称西淀。文安境内旅游景点不多,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专程来文安旅游的人较少。我是顺路,所以去几个景点转了转。
大围河清真寺。位于文安县清真寺街欣源布艺家纺西南150米处,始建于明朝(1403)永乐年间,清朝乾隆年间落地重修,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再次落地重修,1999年在大殿后建上有凉庭的望月楼,顶部有绿色圆穹形球体,球体项端有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装饰,为该寺增色不少,显的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乾隆年间重修大围河清真寺,据说是由其新疆维吾尔族的容妃(香妃)主持的,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派曹太监前来监修。工程竣工后,曹太监因信仰伊斯兰教,报病不回朝,就定居于大围河村,死后由大围河教民按回教仪式安葬于此。
鹿町龙潭。位于新镇镇鹿町村村北,鹿町村本名路疃村,唐朝天宝年间就渐成村落,由驿站发展而来,清代时记载为鹿疃村,建国后改名鹿町村。不过当地民间仍称“鹿疃”(音似鲁摊)。鹿町龙潭为一水塘,丰水年面积达300亩,因其坑大水深,大旱之年也从没干涸过。此潭流传很多故事,其中有民国代总统冯国璋欲买此潭之说。现在潭中的小岛已与岸边相连,将龙潭分为藕池与养鱼池两部分。夏日之时,藕池开满荷花,景色很美。
清宁寺。位于文安县滩里镇安里屯村村东,传说始建于唐代,清末民初被当成学堂,后来毁坏。现为2006年新建,只有一尊石雕阿弥陀佛立像是古清宁寺原物,高约2.9米。新清宁寺由前殿、正殿、偏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为文安县仅有的一座佛教寺庙。
在文安游玩其间,偶然听说当地有一种野生的植物,名地梨,不过既不是荸荠,也不是那种酱菜中状似小葫芦的地梨,至今也不知其学名是啥。文安地梨的地上茎称三棱草,地下长地梨,一般直径只有1—2厘米。地梨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神奇的是,在不适合其生长的情况下可以多年不生,在地下也能存活十年二十年,而一遇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就又生长出来,环境适宜连年生长,故当地人称其为“万年粱”、“地下神粱”。
地梨黑皮白肉,生食熟食均可,脆硬微甜,可磨成粉与杂粮面粉混合食用。不过却有猪地梨和人地梨之分,猪地梨坚硬,人不能吃,猪可食。人地梨甘脆,类荸荠,能充饥。挖地梨时有经验的人才能区分。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文安乃至周围许多县,那可是老年人心中的神圣之物。它曾是文安附近18个县,近10万人的救命之物。过去每逢大灾之年,当地人就靠吃地梨度日,据说文安地梨大的开采有3次,分别是1918年、1943年和1960年这三年 的前后,当时文安洼遍地是人,搭着窝棚长住,靠挖地梨度过了灾年。
更有神奇的传说是,每逢大灾之年,地梨就疯长,是救人的神物。不过现在很少见了,一来是湿地少了,文安洼已是农田连片,绿树成荫,工林立。二来是挖地梨即是苦活又是技术活,人们已不再挖它了,再说从环境保护方面也限制了。
Hash:9713bd0a1c2c9cce04eb1baef4fcfe749f170c01
声明:此文由 迟游仙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