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全域旅游的渑池实践

盛方商学院教程3

教程主题:全域旅游渑池实践

主讲人:李玲

偶尔,看到一位投资管理的朋友发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想让它长成美丽的模样,最好的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突然触动了我。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渑池县全域旅游规划常务会上,在汇报的最后,我严肃且激动的说:“当下,是渑池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当时,不少人对我说的“当下是最好的时期”打了大大的问号。现在想来,其实就像种树,最好的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只要动起来,就不会晚。对“当下”这个词的珍惜,也是因为全域旅游赋予一个地方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它将为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文化复兴道路交通、投资促进、土地利用等各方面带来新活力和新动力,推动各行各业创新性发展。所以,“当下”想好了就付诸于行动。

全域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创建总体指标1200分的评分标准会有直接的感受。对于县委县政府来说,做全域旅游规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而做,同时也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找路径,为县域旅游发展战略找方向,为近期旅游发展找抓手。围绕这些目标,结合渑池县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发展条件,致力于探索出即适合渑池实际情况又可推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经验,探索性的提出了三大创新点:

第一,创新性的提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新模块,即“农林商旅、遗产文旅、城乡康旅”,在这三大产业融合模块下梳理出渑池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体系。

第二,创新性的提出全域旅游的行业融合模式,即“城市更新+旅游、交通建设+旅游、土地改革+旅游、投资促进+旅游”的行业融合方式,对接交通建设政策、棚改政策、乡村扶贫和农村产业发展政策、新型城镇化政策、金融政策等,对接行业力量和行业政策推动全行业共建全域旅游,解决资金、土地、人才、政策等问题。

第三,创新性的提出全域旅游的实施落地计划,一是建立渑池全域旅游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和新业态库,为招商引资做好清单;二是激发本地投资,孵化一批在地化新业态,提高对本地创业和就业的综合贡献;三是推动“仰韶文化、韶山红叶、黄河丹峡、柳庄双创、渑池八红”五大品牌产品构建渑池“二日游目的地”。

第一课时

全域旅游的渑池实践 · 城市更新

本课时就全域旅游的行业融合模式之“城市更新+旅游”驱动的老城功能升级和品质生活塑造进行解读。

一、 英国谢菲尔德“城市更新+旅游”

谢菲尔德是英国传统的工业城市,由于二战后期新兴产业的崛起,整个城市中心面临着严重的衰退问题。其通过“黄金路线”步行空间的营造方式引导城市更新成为开启城市发展新思路的成功项目。

“黄金路线”创造了一条从火车站到城市中心区域的安全且充满吸引力的步行线路,由系列的通道与节点构成,步行街将广场、街头花园公园、文化设施等室外公共空间与温室、美术馆等可步行通过的室内公共空间连接起来。

“黄金路线”不仅推动了市民绿色健康出行活动,而且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场地。据统计,该线路上的每年的人流量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它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路线。

黄金路线上的系列场地已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购物、集会等活动的新场所。例如改造后的市政厅前广场每逢节假日,这里则会变成集市,云集流动商家,人们在市政厅旁坐息、聊天、吃喝、弹唱或嬉戏。

在周末,市政厅的功能也得到了转换,市民在这里举办婚礼,活动往往会延伸至室外。都铎广场作为翻新的克鲁斯堡大剧院的外环境,其开阔的空间能够为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的举办提供场地。

“黄金路线”项目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改善步行环境利于创造高品质的户外公共空间,聚集人气,通过线性空间建设带动更大范围城市土地价值的提升,从而为老城区带来新的功能与活力;其次,步行环境空间可以将城市分散的历史文化节点有机串联起来,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直接的意义;第三,对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不适宜建设机动车主导的城市空间,更应塑造尺度宜人、空间独特的步行环境空间。

二、渑池“城市更新+旅游”廊道建设

谢菲尔德的“黄金路线”对渑池全域旅游规划中的一号廊道建设具体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号仰韶廊道位于渑池县城中心区域,贯通南北全长13公里,从北向南串联了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综合文化艺术中心、仰韶酒厂、彩陶工坊、兵站、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刘少奇旧居秦赵会盟台西河南遗址和涧河公园等渑池县最重要的文化景点。将一号廊道改造为一条以步行方式为主的线性空间,将从南道北串联多条通道和节点,成为一条新的城市更新活力带。

以一号廊道串联的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刘少奇旧居为例,现状的这三个点均被包围在密集的居住区内,不说能够停放多少旅游车辆,就是想坐下来沉思休憩的空间都没有。

在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仰韶路,路上有大约7公里长的行道树都是几十年的雪松,挺拔俊朗,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有生命的呼吸带。道路南边就是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和刘少奇故居,三个点距离不超过400米,三个点有可能更有必要联通,通过一条线性廊道将三个点连接,每个点以景点为中心,对三个点周边的空间进行整理,按照景点-小游园-商业街(停车场)的圈层展开然后与居民区相接,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拆迁难易程度确定空间整理范围。小空间整理可以借鉴日本宇治县平等院及周边现状布局。

通过步行线性空间串联多点的空间整理是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有效手段,步行方式带动沿线商业繁荣,带动沿线旅游活动。步行空间为市民提供了系列吸引力的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周边新的地产开发提供了高吸引力的户外环境。基于该规划思路,在充分征求当地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鼓励用适度的空间尺度去打造可以满足游客文化体验和城市休闲的主客共享双功能。

第二课时

全域旅游的渑池实践 · 遗产廊道

本课时就全域旅游的行业融合模式之“交通建设+旅游”共建的全域化遗产廊道交通服务体系做专题分享。

一、国外的“遗产廊道”与“历史文化步道”

遗产廊道是源于美国的针对大尺度线性文化景观而提出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理念与战略举措,集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价值的提升于一体。美国的遗产廊道管理目标是在不影响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提倡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通过该项目的开展,努力实现区域全面振兴。美国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全长74km,途径24个城镇和地区,串联了471个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和考古资源包括144个建筑物4个石碑165个考古与非考古地点158个构筑物;沿河湿地森林、田地、岩石等自然资源;工业历史建筑物、工厂等经济资源;同时串联了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中部地区摩拉维亚乡村,当地人遍植葡萄,在收获的季节酿成美酒,葡萄酿酒是当地的特色产业。淳朴清新的摩拉维亚歌谣也在欧洲乡村音乐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为发展乡村旅游,人们在当地建设了一条名为“摩拉维亚葡萄酒之乡”的遗产廊道,将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诸如乡村博物馆城堡葡萄园、酿酒作坊、手工艺作坊、有音乐和舞蹈的酒吧等连接起来,还在途径之地建设了酒店、客栈、宿营地、自助餐厅和餐馆。遗产廊道成为了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摩拉维亚将建设乡村遗产廊道看作开发可持续的、社区受益的乡村旅游的一种尝试。ECEAT在项目启动时为参与的当地经营者提供企业发展基金,并组织了225名希望介入旅游经营的小企业家参加了为期15日的培训,使之对遗产廊道的发展战略形成共识。项目强调为当地人带来利益。典型的包价旅游产品售价300欧元/人,其中30%归旅游代理商,60%归当地经营者,10%成为ECEAT的发展基金。旅游经营者尽量使用当地的农产品、食品、饮料和物资以带动相关产业。

历史文化散步道的概念最早在日本"东京都二十一世纪长期规划"中被提出,旨在将东京旧有的街道、街区、水系、寺庙、庭院等通过散步道的形式连接成一个历史文化保护系统及步行旅游系统。在保护和修缮的基础上,布置服务功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中山道是日本现存的十分亲民的历史文化步道。古中山道东起东京的日本桥,西至京都市三条大桥;全程约540公里,当年沿途有69个驿站,明治维新之后,因为交通工具的变迁,中山道已经转型成铁路、现代道路、高速公路等道路,但有些路段至今仍保留有森林铁路车站遗迹等原来的历史风貌。从妻笼宿到马笼宿的道路是中山道中最精华的一段,长为7.8公里,正常步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原有道路基本上是和车道并行,沿途有巴士站,还有山林、小溪、瀑布、竹林、村落等;道路中间每个路口都会有一个木杆上面挂着铃铛(为提醒游客“熊出没,请注意”下面写着紧急联系电话);中段有供游人免费休息的屋子,里面有当地的老人负责值守,免费提供腌菜、酱菜、果酒等,供游客歇脚加水;途径村落时有村民卖自己村内晾晒的零食特产(淳朴的乡间美味,补充体力);为了让方便在妻笼或马笼住宿的旅人,两地均提供了免费的行李搬运服务,让旅人两手空空就可以享受步道健行;整段路程的指示都非常清楚,而且沿途最多不超过1.5公里设有流动厕所,算是十分亲民的历史文化步道。

二、渑池全域旅游的“遗产廊道”建设

渑池拥有中国北方古代最复杂最悠久的立体交通体系,包括崤函古道、阳壶古道、黄河漕运、红色兵道等。其中崤函古道亦称两京驿道,历史上是联系长安洛阳的官道,其形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仰韶文化时期,其中三门峡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迹被打包列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渑池县城东的义昌村,曾是崤函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遍布渑池全域有四百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级及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46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渑池县仰韶村是仰韶文化的首次发现地和命名地,也是我国近代田野考古的开端。

道路交通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骨架,规划将建设遗产廊道作为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一种尝试。通过建设遗产廊道串联散落在渑池县全域的历史遗存和景区景点,融合了文化性、交通性和旅游服务性三种特性于一体。即彰显城市文脉特色,又让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功能,让文化自信流入血脉。走读渑池,行知渑池。

结合全县遗产点布局和交通体系,渑池全域旅游规划共规划七条遗产廊道,包括仰韶廊道、红叶廊道、崤函古道、阳壶古道、西环廊道、天池廊道、果园廊道。每条廊道上串联万亩红叶等自然风光片区、旅游度假片区、文化遗产点、休憩驿站和各种解说系统,点线面相结合将分散的旅游吸引物集合成一条条可在市场上推广的文化旅游产品。

其中解说系统在于主动向游览者解释遗产廊道内遗产资源的内涵和历史重要性,将大大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和政府保护策略的认识。同时通过导游手册、明确易懂的各种标识系统及重要地段的具体文字解说,设立自我导向型游道,从而方便游客亲身体验和自由活动。

在渑池县域范围内推动遗产廊道的意义是将渑池分散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串联,从整体性上赋予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带动城市和乡村旅游业统一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建设的优势还在于,一方面是方便维护,更重要的是发挥交通导向推动的区域经济发展。

遗产廊道一号线仰韶廊道位于渑池县城,全长13公里,从北向南串联了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综合文化艺术中心、仰韶酒厂、彩陶工坊、兵站、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刘少奇旧居、秦赵会盟台、西河南遗址和涧河公园等渑池县重要的文化景点。

一号遗产廊道按照步行道路的标准建设,过街架桥,遇巷加宽,桥面以及加宽道路按照3-4.5米规划设计,根据城区道路现状调整,满足人行和自行车通行,以及应急的电瓶车通行。一号廊道的建设将带动沿线旧城改造,是渑池文化复兴、一日游旅游产品打造和城市更新三效兼得的战略性举措。

廊道的规划得到了评审会专家和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的认同和支持。在规划初稿阶段,一号廊道主体部分所在的城关镇就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对一号廊道沿线路况、建筑情况、居民情况进行摸查,论证一号廊道连通的可行性,待全域旅游规划最终稿上会时,城关镇领导已经将论证结果在会上做了报告。经调研,一号廊道具备实施条件。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也是多年规划编制中,谋划与落地实施同步进行最好的案例之一。

(待续)

Hash:20f2d639e0972af0f43e722ee32f58fee9d3ae33

声明:此文由 李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