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莱山故事•十三】海上明珠——黄海游乐城
乘机返乡,当飞机在烟台上空盘旋之时,透过舷窗就会立即看到:一个巨大的“水晶球”,悬浮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奕奕耀人,闪闪发光,一条银灰色的飘带,一头紧紧地系扯住“水晶球”,一头插入绿树花丛之中。这就是烟台市区内的地标性建筑——黄海明珠。它是由山东黄海明珠集团于199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的。
烟台黄海游乐城位于烟台市莱山区黄海中路黄金海岸。西依岱王山与竹林寺相连,东与崆峒岛隔海相望,北依雨岱山,南与养马岛遥相辉映,是依山傍海、得天独厚的旅游、度假的风景区。
被人们称为黄海明珠的巨型“水晶球”高30米,直经21.8米,采用现代不锈钢网架结构,外体镶嵌玻璃晶体,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内部共6层:冷饮厅、咖啡厅、商业厅等。走进明珠内核,透过玻璃晶体俯视海面,起伏的海浪波光粼粼,帆板驰骋耕海犁浪,游鱼跃水银光钻天,岸滩楼群鳞次栉比……风景这边独好!
黄海明珠座落于万顷碧波之中,同陆地相连的是一条长龙游海的黄海栈桥,长518米,宽10米,堪称“山东海上第一景观桥”。栈桥起端配置了圆珠环抱的音乐喷泉,6个孤环形绿化带,成为栈桥的“画龙点睛之笔”。百余根巨型水泥桥墩深深地扎根海底,将桥面平平托起,稳稳当当地立于海面之上,任凭桥下滚滚波涛相继撞击桥墩,浪花的粉末四处飞散。桥面两旁建有不锈钢栏杆,还有被电杆高高托起的梅花造型的照明灯。
每当夜幕垂空,华灯初上,照明灯如同朵朵梅花相继绽放,横亘于苍茫大海之上的栈桥,如同正昂首怒放的海上梅花林。梅花灯林的前尽头是灯火辉煌的黄海明珠,这灯火经玻璃晶体折射,幻化出七彩的光辉,梅花灯林的另一尽头是岸滩上的万家灯火。成为别具一格的海上奇观。
这一切一切,以辽阔无艮的海面为对称轴,又倒映出一个水下灯火世界,水上水下交相辉映,每一物件都照搬原样被科隆,只可惜山寨版的水下灯火世界,由于海面对称轴的缓缓起落,在粼粼波光中,变得扑朔迷离、若隐若现,转侧观花花不定,如同镜中月、水中花,令人心驰神往。
退役战舰 风采依旧
一走进黄海娱乐城景区,立即就会发现:栈桥旁的海边,停靠着一艘青灰色的战舰,这令众游客的游兴倍增。今日的游客已不再是仅仅游山玩水,对国防建设,尤其对海军建设兴趣更浓。而烟台人对海军有特殊的情结,且情深似海。
辞岸登舰,百感交集。这是一艘名为“合肥号”的导弹驱逐舰(舷号132),解放军称051型导弹驱逐舰,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1979年服役,在演练中多次扮演蓝军,成为一艘功勋舰。2012年10月20日退役,移交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停泊于烟台黄海游乐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导弹驱逐舰是二战之后诞生的新舰种,以往海战是依靠舰炮相互对射,来击毁对方的战舰,或依靠航母上的战机出击,击溃对方。新武器的诞生改变了海战模式,可以在遥远的舰船上发射导弹,敌我双方尚未见面,就将敌舰击沉,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艘战舰下水服役至今,虽说已经20余年的战斗洗礼,而粉刷一新之后,依然威严不减当年,仿佛仍在祖国的海疆战斗执勤。钢铁桅杆拔舰而起直插云端,雷达天线、辽望台等设施有序地着落其上。舰艏与舰艉的巨型舰炮威风凛凛地指向前方与后方,粗大的炮筒有神圣不可侵犯威严,左右两舷的两组导弹发射管虽然空置,仿佛依旧能迅速喷吐出烈焰,将导弹射向敌舰。导弹装填舱的舱盖已经畅开,导弹储存、装填的全过程清晰可见。
俗话说:三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道出了建立一支海军队伍的艰难。自1971年12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号”下水之后,又相继有许多导弹驱逐舰下水,还有许多此类舰船随使用年限到期而退役,眼前这艘“合肥号”就是退役舰的一艘,这一切都真实地记录着我国海军发展的光辉历程,目前,我国现役的导弹驱逐舰共有57艘。
站在舰艏甲板上,面对波涛滚滚的大海,听说此舰隶属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一段家国往事不由得涌上心头:此学院的前身——烟台海军学堂,就是由著名作家冰心之父谢葆璋一手创办的。
冰心父谢葆璋自幼怀揣海洋强国之梦,渴望中国有强大的海军,洗刷近代耻辱。16岁跟随严复进天津水师学堂,成为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毕业后在清四艘主力舰之一“来远号”上任职。
1895年2月5日,甲午海战中,已蒙受重大损失的日本海军,夜间利用鱼雷艇,偷袭了停泊在威海港内的中国军舰。鱼雷击中了“来远”舰,一声巨响之后,舰身侧翻,冰心父跳入冰冷水中,游上刘公岛逃生。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设在旅顺与威海的海军学校也停办,不久天津海军学院,也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为使中国重新建立强大的海军,清政府决定在烟台建学堂。冰心父女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之时,来到烟台,创办了海军学堂,父女在烟台生活了8年之久,这里浸透着他们的汗水、血泪与再建强大海军的梦想。
往事如烟,述说沧桑。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冰心的家事、甲午的屈辱:这片国土上永远无法抹掉的伤痕。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强国顺序更替的奥秘,都隐藏在大海的波峰浪谷之间: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败于海洋!因此,建设强大的海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袖珍植物园囊括万千
饱览大海与战舰之余,来到游乐城内生机盎然的袖珍植物园,虽说占地面积仅有2万平方米,却足以领略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且四季皆有鲜花迎送宾客。
首先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是:数百余棵百年古树的岁月沧桑,粗大的躯干处处有斑驳的伤痕,破碎的树皮与躯干若吸若离,那是雷击霜打、风吹雨刷、雪侵雾蚀、虫咬鸟啄的踪迹和印记。古树新枝依旧枝叶茂盛,喷翠吐绿、生生不息,可见其躯体内潜藏着青春的活力,不甘沉沦、不甘灭亡,令人肃然起敬,意气风发。
园内的各类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红花绿叶,色彩分明,花草树木,门类众多,四季花卉,一应俱全。眼下正是春暖花开时分,迎春花已经凋谢,枝干上已长出茂盛的绿叶,残存的花朵已平铺成为金黄色的地毯,仿佛依此迎接姗姗来迟的春姑娘,唤醒百花齐开放:杨柳披嫩,桃吐丹霞,梨花喷雪,樱花冒红,玉兰凝紫,绿竹叠翠,牧丹含苞欲放,芍药蓓蕾初成,蜜蜂嗡嗡穿梭,蝴蝶翩翩起舞,一派欣欣向荣,百花争春的新气象。
驻足观赏,回味无穷。竹林中,已有春笋破土而出,被冲破的土层正呲“芽”裂嘴,欢笑不已。古树新树上,众多花喜鹊正谈情说爱,引颈高歌,余音袅袅,有的已大功告成,銜枝组巢,乔迁新居,有的已产卵孵化,生儿育女,有的鸟巢中已雏鸟喳喳,嗷嗷待哺。当一只大鸟口銜食物空降而至时,鸟巢中立即传来欢歌笑语,几个紫红色仅生几束细细绒毛的鸟头露出鸟巢,眼睛尚未睁开,张开的大嘴仰向天空,大鸟将嘴向下点击两下,而后一跃冲出鸟巢,飞向远方。鸟巢内顷刻安静下来。
小小的植物园依山傍海,偶有海鸟光临,成为独特的景观,面对不速之客,众鸟面面相觑,似乎有些陌生。而海鸟也好象不适应这种花红树绿的园林生活,短暂的停留之后,便展开双翼,箭一般地向大海飞去,一边追波逐浪,一边引亢高歌。
盆景艺术是中华园林景观中的一朵奇葩,植物园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盆景展厅,这座高大的圆形建筑,专为展示盆景而设计建造,占地2千余平方米,墙体框架结构,棚顶钢骨架结构,外体阳光板封闭,直经50米,大厅内依次摆放的一盆盆,都是世间景观的浓缩:名山大川、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猿猴攀树,鹿鹤童春,老翁垂钓……把祖国的锦绣河山,时代的万千气象,尽收其中,应有尽有,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尽现中华园林风格,彰显古老文化传统。
千姿百态的盆景之外,盆景展厅中还种植着50多种热带植物,由于此处无风吹雨打、雷击虫害,独享充沛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些热带植物,不在热带胜过热带,毫无顾忌地急速疯长,大有冲破天棚直插云霄之势,把常见的热带风光推至登峰造极,让人在此观赏到比热带风光还“热带风光”,令人置身在园林中,心在广阔的自然界纵横驰骋,顿生“天高人为峰,海阔水是云”之感,仿佛世间万物唯我为大。
奇石文化 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喜石、赏石、玩石、藏石的嗜好,石头在传统中国园林中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景石的摆置仍然是最常用的造景手法。如何用石头造景很大的取决于石头本身的形态,体量。刚才所见植物园中的盆景活灵活现,就在于巧妙地用奇石造景。
走进黄海游乐城奇石馆,面对琳琅满目的奇石展品,方知盆景造景奇石与收藏奇石虽说同是石头,却因用途、产地、材质、硬度不同而迥然不同:收藏石的价值远远高于造景石,造景石的构勒出的自然形态而收藏石难以到达,不过造景石与收藏石中的佳品,其收藏价值、造景价值二者兼而有之,可谓殊途同归:既可造景,又可收藏。
奇石之所以叫“奇石”,是因为它奇而非同一般,经大自然数亿年的雕琢、洗炼而成。目前我国经专家估价的天价“亿元奇石”已出现四块,称之为当代中国四大奇石,它们分别是《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每一块奇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自然人们决不会用此“亿元奇石”来造盆景,当真如此,也实为画蛇添足。
东坡肉形石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东坡肉形石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在清朝康熙年间供入内府。此奇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
另外,除四大“亿元奇石”外,我国还有四大名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也有人认为,中国四大名石应是:灵壁石、太湖石、英德石、雨花石。何为对错?窃以为,各有千秋,皆为名石。这些名石,在这个展厅中均可找到,还有绿松石、泰山石、树化石、孔雀石……令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白居易《太湖石》诗中有“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及吴融《太湖石歌》中的“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等咏石名句,都为我们在此赏石的游兴,推波助澜、登峰造极。。
石之美,首重质。石之品,观其相。察其理,审其色,再摸其肤,推其脂,照其灵。一块纯石就有温暖稳重之情:石净就无杂念,轻松之觉油然而生。再摸石之肤,推之脂,就如美体之感。照灯,石其灵辉如初阳。
这里最具特色的还是长岛鹅卵石。经亿万年的风刀霜剑的砍劈,大海潮涨潮落、波涛冲刷,无数巨石年年瘦身,磨掉棱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之成为圆滑的鹅卵状,并露出了内在的石质、石色、石形,石纹,形成了特殊的图案:奥林匹克五环旗、三羊开泰、雄鸡唱白、雄狮怒吼、虎啸山林……
深刻的含意,丰富的情感,无穷的趣味,尽现石头灵性,还能够避邪镇宅带来好运。人与石能够情意相溶,是品石的最佳境界。
你听说过树木变成石头、化着美玉的故事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里便可找到铁证。你看,这两块奇石那形状,石化、玉化程度,透明度,颜色,树的木纹,有无虫眼,树节,何种树演变而来,都能展示得一清二楚。
树化石,树化玉,按等级分像石头的叫树化石,像玉的叫树化玉。此物多产自缅甸,中国浙江,新疆,吉林也有,但只能达到石化程度。树化石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树化玉形成于2亿5千万年。
有林而化之碧色美玉为“琳”。琳石,民间俗称树化玉、“木变石” 、“硅化木”、
树化石,树化玉是地质学所称硅化木中的极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远古瑰宝,她光彩夺目,神秘莫测,价值不菲。当时横断山脉地区森林繁茂,一次次剧烈造山运动将森林深埋地下,在岩土、压力、温湿度等地质条件的变化下,经高浓度二氧化硅(sio2)溶液的地下水长期浸泡,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步为硅、钙、铁等元素所替代,经过时光荏苒的漫漫岁月,硅化为色彩斑斓,仪态万千的奇石。其原石保持了树木大部分的外形、皮痕、树结、年轮及虫洞等生物特征。而经过洗磨后,则呈现出迥异的石色、玉色质感,观之有琉璃光泽,抚之则温润腻手,给人创造了一个心悟神游的意味天地。
这几块奇石似木非木,似石非石、似玉非玉;其色异彩斑斓,气象万千;其性宽厚坚韧,质朴恬淡。单色之纯中略显剔透,复色之中流光溢彩,让人目眩神迷,给人以视觉享受。在这些奇石的地质年轮面前,不仅我们这一代人的寿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整个人类的漫长历史都可以略而不计。
“树化石”的形成需要极为苛刻的地质条件,古生物形成化石的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形成树化玉的几率更小。树化玉 因其特殊复杂的成因而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或可见琴台悠然,高山壁立,或可飞瀑流泉,虎啸龙吟……形象万千、造形奇特,天上人间、人物、动物、鱼虫花鸟的造型中应有尽有,其审美价值则通过对它“韵、质、形、纹、色”的品赏体现出来。
其神韵美、质感美、形态美、纹路美、色彩美,“聚天地之灵气,化日月之精华”,所谓“官无树玉不亨通,店有祥石乃兴旺”的说法,又将其神化。
博览众物 妙笔生花
烟台黄海艺术博物馆位于黄海游乐城内,依山傍海,气势恢宏,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为4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专题收藏明请及近代烟台籍古今名家的书画作品三百余幅。书法作品件件 刚劲有力 行云流水,丹青妙手、笔精墨妙,绘画精品幅幅出神入化 呼之欲出 栩栩如生 翩若惊鸿。清道光年间的张士保(1805—1878)山东掖县人,其绘画作品画脂镂冰、挥翰成风、 维妙维肖 。姜实节(1647—1709)山东莱阳人为明代礼科给事中,入清隐遁,布衣终老。卒年63岁。其山水画处处有荒率态为其所长,其画面气象万千、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落墨为蝇。
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胶东半岛自古人才辈出,书画作品名扬四海,是文化名人的摇篮。在此馆中应首推甲骨之父王懿荣的书法艺术,刚劲清华 雍容温润:日观同光天球並价 垂露在手清风入怀。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是晚清伟大的爱国者,殉庚子之难,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享盛名于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发现了甲骨文,使中华文明光耀千秋, 一片甲骨惊天 地。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泛涉书史。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其书法笔酣墨饱,龙蛇腾跃,妙手丹青 跃然纸上,其诗文酣畅浑厚,饱蘸爱国激情。
在这里我又荣幸地目睹了我的蓬莱同乡吴佩孚的书法作品。上联为:便觉眼前生意满 下联为:惟有源头活水来。
早在孩童时期,就聆听过许许多多有关吴佩孚的故事,在此见其墨宝,自然有几分亲切感,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
吴佩孚的诗作得很好,书法更是为人称道:笔老墨秀、一字见心、笔走龙蛇、飞龙舞凤。他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笔势雄健洒脱,凤泊鸾漂 。
吴佩孚书法传世甚多,而目前学界研究较少,几届吴佩孚学术研讨会,却很少有学者从书法的角度对其进行专题观照。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中国山东省 蓬莱县人。晚清秀才。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曹锟执掌直系大权时的实际首脑。他一生刚愎自用,政治野心极大,在其鼎盛之时,曾拥有数十万兵力,虎踞洛阳,幻想以武力统一中国,成为上世纪20年代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至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吴佩孚由此一蹶不振。不久,又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弃甲,走投无路,投靠四川军阀杨森,最后定居北平东城什锦花园胡同,在此被日本特务所害。
· 就其前半生而言,这位北洋军阀直系头子,确实是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但其晚节可赞:不怕日伪的威逼利诱,拒不当汉奸,他虽是一个旧军阀,却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人。
此人的千秋功罪,暂留由他人评说,吾对其书法造诣,还是十分称道。
在二楼展斤的玻璃柜中,安放着一个汉代青铜尊,其皮壳厚重,锈色超美,威武大气,古朴高贵,铜制精良,铸造精湛,是难得的汉代美品。
尊是一种食器。 尊 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各时期的特点又有所不同。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
汉代青铜器产生于青铜时代的晚期,在我国青铜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体现出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特征,具有卓越的科学功能,并对当今设计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装饰纹样是传播青铜器魅力的特殊语言,被称为汉代青铜器的灵魂,有了灵魂青铜器才能呈现出灵动的神韵。奇妙的想象、生动的表现是汉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特点,再加上技师高超的艺术技巧, 给青铜器穿上了一件光彩夺目的外衣,显得楚楚动人。 汉代是一个充满浪漫与雄浑、质朴与自然的时代,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一时代精神同样也反映在汉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其风格特征是儒家的和谐之美,是道家的大巧之拙。舒展动感的曲线流露热情洋溢的情感、庄重平衡的直线展现规矩紧然的意识,并且汉代青铜器纹样的变化是以体现质地美为目的,大巧之拙、崇实贵真的思想体现,并且整体形态舒展而庄重。对神灵与仙界的尊崇成为纹样的主要素材,融合美好寓意在其中,展现出汉代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汉代时期各种文化思想的融合,使青铜器纹样的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灵动多变。博大精深的天人宇宙观与恣肆浪漫的老庄思想,都充分体现在汉代青铜器纹样中。
展厅的玻璃柜内还陈列着一个黑红彩折线双耳罐,标注为:半山马家窑。陈旧且斑驳的外观,显然饱经沧桑,把众人的思绪一下子带入久远的年代。
半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是仰韶文化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距今约4300一4600年,因1923年在广河县半山村首次发现而得名,是马家窑文化最主要的艺术类型之一。
半山文化是马家窑类型的发展。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半山型马家窑文化出土陶器多手制。器型有罐、壶、瓮、盆、杯、钵等,流行大型的小口高领鼓腹双耳壶和侈口矮颈鼓腹双耳瓮。彩陶色彩红黑相间,纹饰严谨。
一个小小的彩陶罐,将华夏文明上溯至五千年。进入博物馆,即可在文明长河中纵横驰骋,目睹历史长卷中的波痕浪迹、岁月的印记,感悟人类文明螺旋式渐进的艰难历程,更加珍惜人生旅途中的每一环节,即使不求青史留名的小人物,也需弄懂人生最美是淡然的哲理。
Hash:e1309130c7cd422041bccf7a0c7a12eff31bd6b2
声明:此文由 莱山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