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游记

看完了古村,也得说说宁都名胜了,最为有名的,当然莫过于翠微峰。

翠微峰(古称金精山),江西名山之一,位于宁都县城西北郊3公里处。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南至莲花山、北至蒙岩、西至青草湖东至燕子岩,区域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翠微峰以奇特丹霞红层地貌著称,千万年水流冲刷,自然风化,使区内石峰林立。又因东南峭壁平直,色如丹霞,故俗称赤面寨。据统计,海拔300米以上的石峰就有94座。群峰中以“金精十二峰”为著,其中又以主峰翠微峰最为出名。

当时也不知是何考虑,选择从北门进去,也就是景区后门。后门入口处就是一座形似大象的山峰。

从停车场到景区内还需走上一段不小的距离。

最奇妙的还属这些洞穴,形状各异、千奇百怪。

“金精胜概”,明朝万历年间赣州府同知南宁何天德所书。下方还有小字“桐城胡虔乾隆己酋年四月十五日游此”。放今天这家伙就是乱刻“到此一游”的不文明典型了。查了一下,胡虔,名雒君,号枫原,桐城人,清代,著名方志学家。少孤家贫,以教书为生,后入广西巡抚谢启昆幕,助其著书。嘉庆五年(1800),谢启昆主修《广西通志》,聘胡虔为总纂,又以神速著称,一年成书279卷。此志典、略、录、表、传齐备。凡一省之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人物无所不载。时著名的方志学家阮元对此极为推崇,并仿此而纂《广东通志》。后世学者梁启超誉《广西通志》为省志楷模。嘉庆七年,胡虔又纂成《临桂县志》32卷,亦为清代方志佳作之一。

好吧,你牛你墨宝。

金精洞由石鼓峰和披发峰两峰相夹而成,峭壁丹崖,奇秀天成。南宋绍熙右丞相崔与之诗云:“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境空。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客游到此应往返,自觉仙凡迥不同”,正是对金精洞美景的真实写照。

左边为石鼓峰,右边为批发峰。

《金精山记》中云:“峭壁垩绝,石纹墨缕拂布石面者,披发峰也。”大家看右侧岩壁,可像头发?

洞内凉风习习,竹影婆娑。

这里地势非常隐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豫章区绥靖司令部总部就设在这里,当年解放军就是在此地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司令员黄镇中的。

洞南有一灵泉,据《宁都直隶州志·山川志》记载:“两山合峙,瀑布自巅飞注石台,曲折成渠,泉极清洌。骚人墨客,遇盛暑,每环坐石上,流斛为乐”。此处现叫“金线吊葫芦”,据《赣郡张志》、清乾隆三年《宁都县志》记载此处泉水水质奇特,表面张力大于一般泉水,有人试将镍币平放水面而不下沉,用于沏茶,特为甘香,为广大游客所称奇乐道。

“灵泉普应”,张丽英的道号。

这条构造裂缝是由流水侵蚀、崩塌而形成,泉水也是由此而下,构成奇妙的“天光一隙”景观。

最后出来的地方是西门。

往南走,前去锦绣湖

锦绣湖,其实就是一个水库。这是拦水坝。

群山连绵之间,一座红色岩柱突兀而起,这就是我们惯常看到的翠微峰景区的广告照片主角--系马桩。系马桩,系红色岩层在构造切割基础上,经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综合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岩柱,高达百米,一柱擎天,十分壮观。

可惜的是河床干涸了,要不...

要不...好吧,这就是吸引我前来一游的照片。可惜了...

路边的野花

下面就有点坑爹了,多走几公里才能回到景区正门

来源:不吃草的牛牛牛的博客

编辑:子非鱼

-------------------------------------------------

Hash:bc6324a38f943fa0f89b31689c75239e1d38d0b3

声明:此文由 宁都州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