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寺古刹:神木西津寺--榆林黄河宝刹

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座落在神木县马镇镇南沿黄河之滨七里处的石山上、占地五亩,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 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修该寺时立龙头龟座碑石一块,碑阴、碑阳两面刻有文字,正笔楷书,字迹清晰,记载寺院历年来修缮情况。

令人不得其解的该寺庙周围柏树林带,长势不同于其它柏树,树纹全部向左扭转,当地百姓流传着多种说法。现该林带受到国家林业部门的管护。

西津寺,位于神木县马镇镇马镇村南4000米的石山上,山势雄奇,山景玲珑毓秀。有一首诗歌是这样描述西津寺这座古刹的:它并不吸金,也无甚香火。歪脖子树和聚宝盆的传说,让一座寺院平添了几许人间烟火,而百余级的台阶,又足以拉开“众生与佛”的距离。寺院里的柏树上,悬挂着洪钟,像一位背负着尘世之重的人不肯轻易说出内心的祈愿。这一生,无非是梵音入耳,净土葬我之躯。用我之虚空收割西津寺的寂静,仿佛内心也有一只宝盆,长出一茬又一茬的青草。

“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因寺院所在的山峰叫做“宝峰山”,故而叫“宝峰寺”。但西津寺的本义是位于河西之要津之地,因此为了与黄河对面的东津寺相对应,被称作“西津寺”。西津寺的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西津寺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

而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修该寺时立龙头龟座碑石一块,碑阴、碑阳两面刻有文字,正笔楷书,字迹清晰,记载寺院历年来修缮情况。

西津寺背后的高山上,有一系列大自然的风蚀杰作,有的像驼队远行,有的似跪猴望月,有的俨若壁画,有的酷如天书。令人不得其解的是该寺庙周围柏树林带,长势不同于其它柏树,树纹全部向左扭转,当地百姓流传着多种说法。

西津寺最富有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的有三样东西,首先是位于寺院右侧的一株千年古柏,在1956年之前许多年久的柏树均遭到了破坏,唯一留存下了眼前的这一棵,近看这株柏树犹如枯死的老树,但是树叶生长异常丰茂,根本不像是千年老树的生长状态。 在2007年时,西津寺的柏树就有13万多株,而且这里的柏树纹路都是向左旋转,呈向上生长的趋势,这是西津寺柏树的一大特点。而关于柏树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里所有的柏树都是在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关于柏树向左旋转,向上生长,在马镇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西津寺寺院规模甚大,香火很是旺盛,可谓是香烟袅袅,人声鼎沸。在寺院内有老和尚和小和尚,而每天老和尚都会指派小和尚去山上放马,老和尚一直认为喂马应该是件辛苦的活儿,而小和尚每天却异常轻松,而且马一年四季出去都能“满载而归”。于是老和尚甚是好奇,有一天老和尚就偷偷的跟在小和尚的身后,来到一块儿绿草丰茂的滩地,看到马儿在尽情的享受着人间美味,而小和尚则在一旁呼呼大睡。 据老和尚观察,被马儿吃过的草地,第二天就又生长的非常茂盛,所以老和尚认为在这块儿草地下一定是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最后只挖出了一个破盆。于是老和尚就把所挖的破盆带回家里用来喂鸡,给盆里放置鸡食后,他就发现盆里的食物鸡怎么都吃不完,于是老和尚认为这个破盆是个宝盆,从此以后将之视若珍宝。

有一次,老和尚要出去云游,就将宝盆埋在了寺院的地下,但他怕回来后找不着,所以他就去对面山上的东津寺,折了一枝柏树枝,插在了西津寺。但他又怕与其他的树木混淆,所以就将柏树枝向左拧后向下插入,自此,老和尚以为是万无一失了,半年后,老和尚回来后看到,西津寺山上遍地都是向左旋转,向上生长的柏树,于是聚宝盆就永远的留在了西津寺的山上。也许西津寺柏树的生长特点是由地形、风向等因素而导致的,但当地的老百姓更愿意相信西津寺就是一个人杰地灵,蕴含宝物的一个地方。 千年古柏一侧的雌雄二狮好似西津寺的哼哈二将,无怨无悔的守护在那里。这对儿石狮是明代存留下来的,在明代,石狮以精瘦矍铄为美是那个时期最大的特点,而现在的石狮则是给人以一种雄壮的感觉。眼前的这对儿石狮可谓是饱经风雨,后来虽经过保护,但岁月还是在它们的身上烙下了印记,风雨的侵蚀还是异常明显。

在1992年西津寺的这座清代石碑被列为神木县重点保护文物,碑石为龟坐,龙首,全部所用正文小楷雕刻而成碑志,在大清同治三年时已经经过重新建造的,后来遭到破坏后,全部修复而保存,因为时代久远,经过风沙剥蚀,好似砂石雕饰而成。 来到西津寺,当人们踏上通往寺院的上山台阶时,每上一个台阶,所发出的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一个人,一座山的时候尤为明显。据工作人员介绍,人们把西津寺的上山台阶称作“佛音阶”,台阶上石头所采用的石材、宽度均相同,但是细耳聆听,每个台阶则代表了一个音符。每年农历的的五月十七或者是八月初八会邀请当地戏班子来为当地老百姓来唱戏,赶集的,听戏的人们络绎不绝,而佛音阶所发出的来的声音,则成为了山里集会最美妙的伴奏。

现存的西津寺是在2001年至2004年,历时4年重新修葺的,是由神木县著名仿古设计师的。基本采取正面是大雄宝殿,数间偏殿所组成的一个相对不是很封闭的四合院的形式。在大殿的右侧配有观景长廊,而这个长廊是整个西津寺观测晋陕大峡谷的观景台,沿着石阶走进长廊,晋陕大峡谷的风光则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同时还可以静心感受涛涛而过的黄河风情。

神木县历来非常重视对西津寺景区的打造,之前的西津寺是没有上山道路的,所有的香客都是通过前门的小台阶来到山上的,后来为了方便更多的游客和老年人来旅游,所以打通了现在的上山道路。与此同时,还对西津寺进行了整体的量化工程,虽然已是冬季,西津寺的植被覆盖率甚高。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在西津寺后山门前建立牌坊,兴修休闲广场等设施,以供众香客、游客休闲、小憩。从黄河浮桥远观西津寺,西津寺这座躲藏在柏树林中的古刹,尤为隐约、神秘,令人心驰神往。

临夏日,黄河之水浩浩汤汤,枣林绿荫漫漫无际,品黄河鱼,看黄河水,吃黄河滩枣,赏西津寺美景则被这个小镇的人们认为是最幸福的事了。对于西津寺,赞美的诗歌颇多,一首《想到西津寺》,将人们再次带到了人间圣境: 允许我想到一座寺院/古柏环绕,河水西流/绵延的群山做梯 允许我做一个归隐者/私设佛龛,念佛斋戒/在喧闹的城市静修 允许我将佛龛设在这样的寺院/在一棵古柏下/从早晨坐到夜晚 每一天都是神秘的/仿佛一座孤独的岛屿/有神秘的物体在召唤 但每天,且又不尽相同/就像大彻大悟的风和平静的河水/它们不约而同地造访 而西津寺,在梦里与我相遇/携带着灵光的鞭子

Hash:e31b43113566107b8884f9d0e009eb860333efad

声明:此文由 西安品质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