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陕北,中共中央在榆林的岁月

转战陕北

中共中央榆林的岁月

转战陕北

离开延安的370天

有近一年时间停留在榆林

4000多公里

三十多个村庄

一根棍子,一双脚

丈量了陕北大地的厚度

一杆枪,一支笔

战胜了敌军的飞机、大炮

重走转战陕北路

寻找散落于北国风光里的美好

体悟榆林那一抹红艳艳的注脚

重走转战陕北路

翻雪山,过草地,红军队伍经过万里长征抵达延安,暖烘烘的热炕驱走了严寒,香喷喷的小米粥赶跑了饥饿。队伍和老百姓一道垦荒、种地,纺线织布,大生产,革命生活昂扬,且热烈。如此过了10个年头,蒋介石坐不住了,决定大规模进攻延安。随着第一发炮弹落在这片土地上,暂时的安定被无情打破,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毛泽东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离开延安的370天,这支队伍走过了榆林的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等8个县36个村庄,谱写了一篇篇急促、昂扬的革命奋进乐章。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一支神秘队伍解放了全中国

1947年3月18日晚,党中央、毛主席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1天后的清晨抵达清涧县城北的枣林则沟村。当时国民党调集兵力25万进攻陕北,飞机大炮,装备精良,而我方只有正规军两万人,扛着步枪,背着大刀。稍一估计形势,任谁都明白早些东渡黄河,跳出敌人的包围,方为上策。但,毛泽东并不这么想,红军和陕北人民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敌人一来,队伍扔下老百姓跑了,不妥的很。此时不但不能离开,还要诱敌深入,牵制住敌人,寻求最佳的反击机会。

事情商定,到了第二日晚上,毛泽东一行动身离开了枣林则沟村。瞧着士兵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吴进智他们并没有深究这支队伍从何处来,又将去往哪里,下意识觉得兵荒马乱的年月,这支队伍与平时遇到的陌生人并无两样,相信随着日子的推移,他们便从村民的生活里消失了痕迹,掀不起一丝涟漪。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短短的三天逗留,世人记住了清涧大山沟里的这处村落,看似平常的一支小队伍竟然在2年后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

小河会议旧址

党中央和敌军擦肩而过

小河村,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47个日夜,吹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号角。

如今,小河会议旧址作为AAA级旅游景区和转战陕北线路上重要一景,通过整修已经全面对外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批批前来参观的游客,与纪念馆前广场上的领袖群雕合影,倾听革命家惊心动魄的转战故事,成了他们此行所要实现的心愿之一。

神泉堡革命旧址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号召

神泉堡村的57个日夜里,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宣布了我党我军的八项基本政策,给全党全军指明了新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就这样,毛泽东在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党中央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也都从这里,通过文件、电报、广播,发向了全国。

杨家沟革命旧址

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11月14日,中共中央离开神泉堡,一路南下,八日后抵达杨家沟。杨家沟距离米脂县城40里路,是陕北有名的封建地主庄园,全村270多户人家,有72户地主,坐拥四里八乡十八万亩土地,很是富庶。抵达村子沿着小路蜿蜒而上,窑洞院落散落于两面山腰上。山顶上一座院落更为气派,它是一处城堡建筑中西合璧,青石铺地,雕梁画栋,明式地道直通山顶,奇珍花木植于院落,得名“扶风寨”。毛泽东、周恩来一行住进了寨子。这是党中央撤离延安八个月以来,居住条件最好的一次。随后,新华社、供销科等陆续搬到了杨家沟,杨家沟一时变得空前热闹。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杨家沟,从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结束了转战陕北的战斗岁月。370个日夜,4000多公里,三十多个村庄,毛泽东率领党中央迂回于山川峁梁间,巧避敌人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谈笑间,敌情灰飞烟灭,论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重走转战陕北路,寻找美好的遗失。重走转战陕北路,现在就应启程!

红歌豪辞

不褪色的一片丹心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榆林的人相信了。正因为有信仰,所以榆林有一种不会褪色的颜色,那便是革命的颜色——红。这种红,在榆林随处可见——不管是唱出感激之情的《东方红》,还是那一首赏雪论英雄的《沁园春•雪》……至今,这片红色依旧唱不尽。

唱不尽的红歌——《东方红》

这是一首让榆林人骄傲的红歌,每一代人,跟着上一代开始唱诵这首歌的时候,似乎都曾会有或多或少的疑惑——缘何这首歌在榆林这个地方传唱不息,缘何上一辈的人唱诵时会被盈眶的热泪烫到……直到有一天,你真的走进榆林,便会了然于心。

当地人是这样说的,194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有源外出劳动,一路上哼着“骑白马”的曲子,抬头看到红太阳从远处的山顶慢慢升起,又红又大,浑身被晒得暖暖的,就自言自语地念叨:“把毛主席比作红太阳就好了,毛主席这么伟大,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幸福,他不就是咱穷人的太阳、大救星吗?”回想起前些日子在佳县县务办公室看到公家人在本子上写着“东方红”三个字,他脑子里就有了《东方红》的印象。当晚,他就拟出一首以陕北民歌《骑白马》为曲调的《东方红》歌曲。1944年春,佳县移民队到延安开荒种地,《东方红》传到了延安,后来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由作家贺绿汀和李焕之编了谱,形成了后来的《东方红》。在1965年10月摄制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又将这首民歌搬上舞台,成为开幕曲,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成了一代伟人的颂歌。

你的心事写在《沁园春•雪》

的确,无法用言语去评价毛主席这个人。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动荡岁月的新时代青年来说,崇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无从感知红色年代的硝烟弥漫,就无法去理解那些对他予以至高崇敬的追随者与崇拜者。而当在课本上接触到这首《沁园春•雪》时,感受到字里行间散发出的豪情万丈与傲视古今,便也对此人肃然起敬了。

当年,那片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丘陵沟壑的穷山恶水,在他眼中却尽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豪情。而那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有人评价此句中毛主席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些英杰饱含惋惜之情又带有批判,虽都是才雄武威,完成了统一的大业或凭着武力使远近慑服,但稍欠风雅,少了一些宽厚仁慈体恤民情的心肠,故而毛主席在革命斗争中对于人民的疾苦和要求便更加重视。毛泽东在榆林的8个县36个村子留下了足迹。1935年毛泽东进入陕北,1948年又从陕北东渡黄河走向全中国,在陕北的十三年当中,毛泽东和他带领的队伍,励精图治,诠释着诗词《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浑的大漠,壮美的高原,奔腾的黄河水,这是一个产生史诗的地方。

胶片里的榆林荣光

走进榆林,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都是红色的痕迹,黄土地上写满了回忆,故事揉进风沙里。外地人不记得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却总想抓住些什么。他们在深谷里、在山畔、在窑洞里,一遍遍还原着曾经的故事。于是,榆林的沟沟壑壑、榆林的窑洞、还有那橙黄色的谷子,都被框进了摄影机里,那一个个故事也更鲜活了。

专属风情

非榆林不可

榆林,有一种专属的地域风情,边塞风情、大漠黄沙、黄土高原、陕北窑洞、信天游,深沟小路上扎着羊肚子手巾噙着旱烟骑着驴的老爷爷,老爷爷花白的胡须随风打着弯儿,欢喜的笑容从额头上的横纹里淌出来。导演在拍摄革命片时,也总是要借助榆林的黄土和窑洞来提醒观众,这个故事是在陕北。去年在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的《边关烽火情》的外景大都是在榆林取景拍摄的。《盘龙卧虎高山顶》,还有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解放》都在榆林拍摄。《盘龙卧虎高山顶》改编自陕西临潼作家高建群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剧中大量融合了陕北文化和黄土风情,山沟沟、土窑洞、红头绳、放羊娃……。说到电视剧《解放》,这部电视剧刚好讲的就是抗战胜利后的三年内战时期,三年里,毛主席其中有近一年的时间都在榆林。在转战陕北的近一年时间里,毛主席先后在榆林的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等8个县36个村庄战斗生活近一年时间,与榆林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怎能被遗忘?

老窑古堡

还原真故事

说榆林的红色情怀,说它的黄土地和豪迈风情,似乎总有些缥缈。当你走进姜氏庄园的老窑洞里,当你站在波罗古堡文峰塔上看无定河日落时,当你跟着推开木门的吱呀声走进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在你心里,关于红色的定义便开始沉下来,或许,这才是演员真正进入角色的时候。姜氏庄园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建国30周年的献礼片《北斗》,还有《张思德》等十余部影视剧目先后在这里拍摄完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波罗古堡被称作来自天国的地方,经历了繁华辗转和革命风云,波罗古堡影视基地正在等待着每一位来者,大型电视纪录片《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的许多镜头便是在波罗古堡拍摄。陕北榆林米脂县城东南25公里处,这里的大川丘壑之中隐藏着一处陕北最大的地主庄园群,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红色电影《杨家沟的天》便在杨家沟拍摄。

子洲县

对话父子情

子洲县县名是为纪念陕北党组织创始人李子洲而命名,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在这里设立,中共陕北特委就成立于子洲南丰寨。这里并不是专门的影视基地,却总有一些影视剧或节目在这里取景拍摄。去年的火爆综艺《爸爸去哪儿3》第一期便是在榆林子洲县瓜园则湾乡王阳洼村拍摄录制的。而且那期的主题便是“红色记忆”。当刘烨和儿子住在晚上往里钻风的破窑洞里时,当一群孩子奔跑在黄土高原的羊肠小道上寻找食材,当每一位父亲为了让孩子吃上早餐而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时,平日里唾手可得的东西突然得来如此不易。我们说红色、讲回忆,拍了那么多电视、电影,最大的意义应是如此吧!让身处安逸环境的人们不忘过去、珍惜当下。

带你领略旅游发展之魂!

送你一个美丽的陕西,

标题

陕西旅游杂志

微信号:sx710075

编辑部:029-82090291

广告部:029-82090007

Hash:4414e41e42850937b05c688778156ad787be430c

声明:此文由 陕西旅游咨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