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山抗英遗址

【长篇游记(7)】宗山抗英遗址

文字来源:天下时报 作者:赵汗青

  原创/赵汗青

告别羊卓雍湖,汽车继续向西南飞驰,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翻过卡惹拉山口,便进入一篇开阔地盆地。平旷的大地上,藏民们正在春耕。一对对牦牛拉着闪光的犁铧,在深翻解冻的土地。公路边的水渠里,奔流着清冽的雪水。

  我们在喧腾的原野上行走两个来小时,前面出现黑压压的一大片房屋,而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像一根擎天柱耸立在这片房屋之上。原来,我们已经来到著名的江孜城了。那城中高耸云天的山,就是“宗山”。因为在本世纪初,山上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抗击英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壮烈斗争,所以人们都称它为“英雄山”。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广州的“三元里平英团遗址”齐名中外。江孜是西藏富饶的粮仓之一,又是手工艺品——藏毯之乡。如果说,美丽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毯,是江孜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么,巍然屹立的宗山,就是江孜人民英勇性格的象征。一九零三年冬,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头子荣赫鹏,带领一万人,从亚东方向侵入西藏。英国侵略军虽然拿着洋枪洋炮,但这里气候寒冷,地高缺氧,很不适应。藏族军民拿着土枪,长矛,拼死抵抗,并常常出其不意的进行袭击,使侵略军伤亡很大。荣赫鹏见势不妙,就耍阴谋诡计,提出要进行和平谈判。西藏方面派出以来丁为首的十五名代表,来到预定的地点去米新古附近。谁知英军突然包围西藏代表,开枪射击。来丁知道中了奸计,立即率领人们英勇突围,许多人被打死,来丁也中弹倒地。但他倔强的翻身坐了起来,用力张开双眼,对身边的人说:“快去告诉大家,豺狼的话不能信……要报仇!”说完闭上了眼,含恨死去。

  英雄的热血烧旺了反抗的烈火。藏族军民同仇敌忾,手持落后的武器,不屈不挠的打击着侵略者,使他们无法逾越江孜城继续入侵。一九零四年四月,英军凭借它的强大武力,包围了江孜。江孜人民宁死不屈,展开了一场保卫江孜的血战。他们进行了总动员,凡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子都拿起了武器,进行殊死搏斗。最后,他们凭险坚守在宗山上,死死堵住侵略军前进道路。宗山啊,你像高耸云天的一座丰碑,记载着藏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壮烈史诗!

  我们在藏族朋友的陪同下,穿过寂静的街巷,来到宗山脚下。宗山高约四百米,东南西三面有陡直的小路通山顶,北面是斧劈似的悬崖绝壁,险峻挺拔。山顶拖着古城堡式的建筑,据说这些建筑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后来,江孜县政府设在山上,藏语“县”叫“宗”,所以这座山就称为“宗山”。我们从东边拾级而上,沿途的岩壁上、石墙上,到处是侵略军枪炮轰击留下的痕迹。我们眼望着这累累弹痕,步步向上登攀,仿佛进行在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不知走过了多少断壁残垣,我们来到了一片平台上。藏族朋友说:“这里就是著名的抗英炮塔!”在这座山腰的平台上,当年守在山上的军民,架着土炮,轰击向山上冲来的侵略军。他们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攻上山的敌人。藏民们还用一种特殊的武器“古朵”,打击进犯的侵略者。

  “古朵”是藏民们放牧时用的一种工具,在一条用耗牛毛编成的绳子上缠一块石头,甩出去赶羊群。他们甩得又远又准,鸡蛋大的石头,打得侵略军头破血流。侵略军攻了一个多月,仍然攻不下来。后来敌人就严密封锁,不准山下的藏民往山上送水送营养,抓住送东西的就枪杀。山上的水和粮食都断了。山下有一个污水坑,藏民们就在夜晚用绳子将人吊下去取来喝,最后连污水也喝干了,山上的营养也吃光了,处境十分艰难。饥渴得实在忍受不住,就喝自己的尿,吃山上的土。即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动摇。他们还常在深夜里下山偷袭敌营。一个当年的英国侵略军军官后来在一本书中供认:“那种认为西藏人不能战斗的荒繆想法,应当消除净尽。他们的勇敢是超等的。......

  不能想象还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他们的个人的勇敢,例如,十五个骑骡子的战术和四十名步兵,冒着我们的暴风雨般的火力,从江牧宗政府猛冲而出,想去救援他们认为和遭遇到强烈压迫的战友们,结果这支支援军全部中弹死亡,无一生还。我们继续往山上爬,来到了一间已经崩塌的房屋前。藏族朋友介绍说:“这是当年前的火药库,不料有一天取火药的人不小心,火药库失火爆炸。英军看到山上弹绝粮断,日夜加紧进攻。他们集中炮火佯攻南面,却组织大队人马攻东路。眼看守不住了,藏民们爬上山顶,高呼:宁死不投降,和敌人血战到底!他们拔出腰刀跳出冲上来的敌群中去,一阵砍杀,自己也一个个壮烈牺牲。最后剩下十几个人,退到了山顶建筑物的屋顶上。侵略军把他们紧紧包围住,一步一步逼近。英雄的藏民们怒目圆睁,用刀,石头向敌人一阵猛打,然后便一个个纵身从身后的绝壁上往下跳,全部壮烈牺牲。”

  我们登上了宗山之巅,站在古城墙的顶部,凭吊宗山的英雄们。极目南望,只见滔滔的念楚河在狂野里奔流。藏族朋友满含激动的热泪,唱起了一支流传在藏民中的歌谣:

我们的仇比喜马拉雅山高,

我们的仇比雅鲁藏布江深,

头可掉,血可流,

仇不可不报,

只要太阳还存在,

就消灭不了我们这颗报仇的心。

是啊,宗山的五百名壮土流出来的每一滴血,都显示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正如扎西达瓦同志赞叹的:“这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江孜人民可歌可泣的壮烈事件使我们久久不能平静。回到江孜县政府招待所,还站在院子里,凝望着宗山,回想着在山上的所见所闻。这时,从一间屋子里传来了歌颂宗山英雄抗英斗争的壮烈歌声。我们闻声推门进屋,原来是西藏军区歌舞团一些演员在演唱。我们听了很高兴,深深感到,这悲壮的英雄事迹,应该在舞台上和银幕上得到再现,让它和“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一样,作为一曲中华民族的正气歌,长留人间。

  赵汗青 简 介

赵汗青,姓名赵先杰,配字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博士、文史学者。《天下时报》网总编辑,《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辑。

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20万字军事小说《抗日英雄欧明海传奇》、20万字历史章回小说《游龙戏凤后传》。已创作50万字文史类《沧海宿州八千年》、20万字长篇军事历史小说《血染虹桥》、20万字传奇小说(合作)《抗日名将孙象涵传奇》等六部长篇小说。美国麓鹿出版社中国部CEO 安徽垓下研究会学术顾问

天下时报 内蒙古剑锋影视文化传媒 呼伦贝尔青年摄影家协会 联合发布 声明:文字及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进行商业活动,违者必究。

Hash:83a0e30da22680fd063a7c9a4e418bf41c97d975

声明:此文由 呼伦贝尔寻梦之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