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第一寺:巴尔曲德寺

初识西藏,浮现脑海的是宗教文化以及红色系的寺庙。在朗县,就有一座红白色调的寺庙,它是“林芝第一寺”,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明珠,它是雅鲁藏布江畔的巴尔曲德寺

01初识巴尔曲德寺

巴尔曲德寺位于朗县西北部朗镇堆巴村,占地20672.9平方米,主要包括经堂、佛殿、伙房、果园、僧人房等。离县城 18公里,560国道旁,海拔 3200米。依山傍水,气势雄伟,是林芝地区规模最宏大的寺庙。

该寺始建于公元1035年,由芒玉落丹、索朗申格二位活佛所创建,原寺建于朗镇巴热村前往1公里处(现可以看到废墟荣卡或荣登寺),后因历史原因搬迁到堆巴塘新村对面的半山腰上。从远处看该寺建筑形如阶梯上的一座佛塔,以形状取名为“朋仁曲德”。该寺原所尊奉为噶举派,后因教派的斗争,改奉黄教派。历史上该寺最多的时候拥有宗教教职人员500余人

因为原来该寺所在的台地,很像一叠印经书的印版,故称“巴尔曲德”(意为“一叠印经版”)。又因目前这座寺庙在山壁上高耸如塔(藏文“塔”的发音也接近于“曲德”),故也有人理解为“台阶上的白塔”,“画一般的寺庙”。

历史上该寺最多的时候拥有宗教教职人员500多余人。文革时该寺被撤毁,1985年经山南地区批准,恢复修建,现该寺除经堂等其它建筑外规模未改变,无学经班。

02 风云曲折的历史

在藏地游走,印象中寺庙规模较大的,绝大多数都是格鲁派寺庙。事实上,在格鲁派兴起之前,吐蕃王朝崩溃后,兴起了许多不同的藏传佛教教派。

当时藏地的形式甚至比内地春秋战国时期还要乱,各教派不光在佛学上开门立派,往往还与各地政治势力合而为一,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牲畜、农牧民户的领主。

而寺庙也不再只是供佛烧香之所,还逐渐演变成号令一方的“统治基地”,寺庙的规模慢慢扩大,样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然而,有时教派纷争,也必然要殃及这些“政治据点”,战火中寺庙被摧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到明末清初,格鲁派兴起,因这一派戒律最严,僧人不得成家,必须住寺学法与修行,所以该寺庙从一开始就建得规模宏大,如一座大学城。也正因为有这种僧人众多的“大学城”作后盾,格鲁派在明末清初与噶玛噶举派的争斗中,虽屡遭打击,却挺立不倒,终于在1642年,取噶举派而代之,成为藏地统治教派。

03巴尔曲德寺藏香

巴尔曲德寺藏香以朗县特有的雅江巨柏为主料,配以藏红花、白“鳝”香、“山”香、冰片、丁香等30余种珍贵纯天然药材辅料,遵循传统秘方精制而成。其药用价值极高,具有解毒、杀菌、净化空气、滋润肌肤、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睡眠等奇效。

藏香的制作过程,是一门繁杂又带有宗教色彩的学问。每一次藏香的制作,都受到天气、药材、水质的影响,从采摘药材、晾晒、捣碎、研磨、成粉、调和、压形到最后的风干,最少要一个月时间,一根普通的巴尔曲德寺藏香才制作出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小心翼翼,专心致志,才能制作出完美的藏香。

巴尔曲德寺的藏香制作,在制作程序和用药搭配上,经书有个记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但制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口口相传,每一代制作藏香的喇嘛们,都是师傅带出徒弟。配料的比例、泉水的调或、时间的长短、温度的感知,这些只能在无数次学习中体验理解,是秘而不宣的技艺。

寺庙完全靠以寺养寺来解决僧尼饮食,这样不仅减轻僧尼家庭负担,又能减轻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

04巴尔耸珠节

巴尔耸珠节是巴尔曲德寺在每年藏历四月组织举行的一场宗教佛事活动,内容以跳神为主。

节日一共四天,前三天为跳神表演,第四天为活佛摸顶。跳神,藏语称“羌姆”,是寺庙所举行的特定的祭神仪式,由僧侣头戴鬼头面具,身着五彩绚烂的袍服,跳跃着进入寺庙主殿前的一种宗教舞蹈,带有浓厚的密宗色彩。

动作灵活多样,舞姿神秘热烈,沉重激烈中有轻松诙谐,华美隆重中有狰狞威严,体现了僧俗大众朝拜神佛,祈求今生福乐和来世转生的宗教文化。

参加活动的信众除来自我县外还有的来自山南地区部分县及米林等县,每日约达2000余人,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的个体工商户及当地农牧民展销农畜产品。到了晚上农牧民自发组织跳锅庄舞,歌咏比赛的活动。

这四天来说既是佛事活动,也是一项民间的物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当地农牧民群众一年中最热闹、开心的时刻。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体现。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Hash:726e54f9e82cef69aa3062938b7136de73252481

声明:此文由 中华禅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