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十六‖水涌如柱铁柱泉 筑城围井泉水甘

2019年11月4日,《中国旅游报》6版专题刊登“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十六 铁柱泉古城”《水涌如柱铁柱泉 筑城围井泉水甘》,敬请关注。

铁柱泉古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盐池县冯记沟乡暴记春行政村铁柱泉自然村村西。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总制秦紘始筑,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总制刘天和重修,原甃以砖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内居民陆续搬出,墙外包砖被拆毁,古城逐渐荒芜,间杂少量农田,城内水泉已被流沙所埋。

《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此地原有清泉,为了使鞑靼部南下侵扰“骑不得饮”,遂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筑城将清泉包于城内,故名。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在土墙外甃以砖石,铁柱泉逐渐成为边防要地。

现在外墙包砖已毁,仅存有完整的黄土夯筑城墙。东城门及瓮城保存较好,城门的砖筑夯顶尚在。城址平面略近方形,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60米,存高4米至8米,基宽10米,顶宽1米至3米,东墙辟门,设瓮城,瓮城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城东门30米泉眼尚存,但流量不大。1958年该村围绕泉眼修建涝池,用于周围群众取水。现在仅存三四十平方米的水池,存水量较小,平均没有1米深。

早在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三边总督、户部尚书秦紘(公元1425年-1505年)就准备在铁柱泉筑城,“但非形势所宜。是故不终其事。”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后为兵部尚书)刘天和奉命治理三边军务。他与中丞张文魁“同谋修铁柱泉城,周回四里许,高四寻有余,厚亦如之,城以卫泉,隍以卫城,工图永坚。设操守官领之,置兵1500名,马86匹,兼募土人守之”。

铁柱泉城建成后,结束了170年来鞑靼部落和花马池民众为食盐和水草争战的历史。当年“水涌如柱,泉水甘洌,日饮数万骑弗涸”的局面如今早已成了历史,但泉水仍使百亩良田受益,居民饮水也依赖于此。

铁柱泉“水涌如柱,泉水甘冽”,为铁柱泉附近老百姓所喜爱,也为鞑靼部骑兵南下提供了水资源。鞑靼部入侵时必须找有水源的地方,铁柱泉因有泉水,是鞑靼部南侵时的必经之地。把铁柱泉水围于城内以后,鞑靼部骑兵再突破长城侵扰内地时阻力就大多了。

盐池一带的古城池都是依长城而建,和长城、墩堠一起构筑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以抵御鞑靼部的入侵。铁柱泉古城位于头道边长城内侧20公里处,与长城较远。古城是因泉而建,纯粹为了将泉眼围住,使鞑靼部一旦突破长城,“骑不得饮”,不能提供饮水方便,因而修建了铁柱泉城。

正德进士曾任刑科可给事中管律,曾做《城铁柱泉碑》,又名《铁柱泉记》,将该碑记收录在自己编纂的《嘉靖宁夏新志》中,该碑记记述了宁夏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铁柱泉和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后官至兵部尚书的刘天和主持修筑铁柱泉城的历史。

明三边总制李汶经过铁柱泉以后,撰诗《驻铁柱泉》一首如下:

泉开铁柱水流澌,地主依然献饩时。

梦断翻嫌鸡唱早,忧来却很雁书迟。

寸心靡监掳臣节,百战于襄答圣知。

客岁羽飞还此日,狂氛已报入东篱。

作者简介

Hash:4f7ecefc16485676c5f5cd79b5390469a1ceafc8

声明:此文由 惠游宁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