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上的火塘温暖着壮家人

|来源于文山新闻网

壮家是从水田里滋长出的民族,将村庄发芽在山腰或山沟里。房子的根须常常裸露在靠近山脚的河畔、干栏之上,炊烟凌空飞翔成一种生存姿势。

千百年来,择田畴坝区或河畔而居的广南壮族,形成了“积木而栖,位居其上”住房模式。干栏式房屋是广南壮族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全楼居最为古朴、轻巧,能反映出地方民族特色和别致优美的建造风格。这种楼房一般面阔12米,进深8米,高6米左右,一背四面坡,一般为三柱落脚、七柱落脚、九柱落脚不等的纯木料结构吊脚楼房,青瓦或茅草覆盖。开三间,内为三层,底层用于堆放柴草、舂碓、推磨、喂养畜禽;中层为人居,距离地面1.8米,铺设木板,干燥防潮,客厅、厨房、寝室均设于此;那伦、者兔、者太、底圩一带在二楼建灶砌火塘,火塘上面吊一竹篥,用作熏烤潮湿物品。顶层存放粮食、挂腊肉和其它食物。

通风良好、不易发霉,房屋两端向外延建偏厦,以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并起到保护主房两头板壁免遭日晒雨淋的作用。每边偏厦为三分之二个开间,多作卧室和布置年轻姑娘精致的闺房等。大门前左右屋檐建凉台或吊脚长廊,供妇女做针线活和夏天乘凉闲谈,楼梯设屋外正中或左右侧,为上楼之用(中层)。左右开间设有小窗口,屋内光线暗淡

全屋共24根圆柱,纵横使用通枋把柱穿连为排柱,房屋的四壁全用标准的木板装栏。整个建筑精巧别致,干燥通风,便于看管畜禽和防贼盗,古时极有利于抵御野兽的侵袭,居住非常舒适。干栏式房屋建筑盛行,历史悠久,排列整齐,有古朴和谐之美。

广南壮族自古以建盖“干栏”式房屋居住著称。“干栏”式房屋依山傍水,从建筑布局、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干栏”据说是云南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干栏”又叫“壬栏”(壮语),“壬”是“家”的意思,“栏”即“干栏”是“楼房”之意

《隋书·南蛮传》云:“古代南蛮随山洞而居,古所谓百越是也,其俗断发文身”。《太平御览·始学篇》卷载:“上古皆穴居,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居,古之遗俗也。”这里所说的“巢居”,实际上就是指木楼式的“干栏”了。

广南壮族建房朝向讲究阴阳五行相配,一般择北向南,朝向吉利,前方宽阔。另外,壮族建房,从伐木选料、择址动土、划线开挖、立柱上梁到落成迁居,均有一套较为讲究的传统习俗

在建筑风格上,少数人家有厢房(耳房)、前房成走马转角楼四合院富裕人家比较讲究,楼梯用石条砌,两边有石飘带装饰;楼梯口看台两侧有两根雕饰廊柱和花栏,有的板壁雕饰花鸟虫鱼等图案。历代壮族首领受中央册封为王、候、土司或达官贵人,其官邸建筑也是干栏连环布局为若干相通的走马转阁楼,更显舒适、安全而又气派

在摆设上,房屋的正堂屋(中层),大门正对面为神台,上祭“天地国亲师”位,左为祖宗牌位,右为“司命灶君神”位。设神龛,下为土地神位,摆八仙桌。靠板壁处各有两条长条凳(春凳)。在村寨中,一般都建有寨门,河道上则建有风雨桥,有的还建有祠、庙、亭、塔,蔚为壮观。

广南壮族为什么屋宇建造大都以干栏结构为主,究其原因:一是壮族多聚居崎岖山区和山间河谷地带,地势陡峭,水资源丰富,村寨大都落建于半山腰,节省或少占耕地。二是大部分村寨均居于山间或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干栏可以通风排热,避免潮气;三是广南地处云、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旧时盗匪猖獗,干栏可以观察外部四周,预防匪徒侵扰;四是楼下饲养畜禽,既防盗又方便管理喂养;五是晚上害怕盗匪和野兽,不敢出门,大小便可以从楼上向下排泄;六是森林资源丰富,能就地取材、各取所需

干栏建筑的突出特点是铆隼结构,这是世界著名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现今干栏民居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消失。在国内,连片的干栏建筑已经寥寥无几,因而句町故地—广南的干栏建筑显得弥足珍贵。

句町濮人是壮、傣、老、泰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相对稳定的原生态文化和干栏式或麻栏式民居建筑以及体现壮族民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古建筑,这些传承的民族文化遗产凝结着民族群体深厚的情结。

装满历史的干栏居,依山傍水,守候着岁月风雨,养育壮乡子民。“干栏”上空炊烟袅袅,干栏圈住牛、马、猪、鸡,干栏上的火塘温暖着壮家人。

Hash:8e6de748d47ff4eea5c11403df369faaea4cbef6

声明:此文由 富宁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