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村:绘就美丽北流新画卷

北流市罗政村美丽的乡村一角 。

北流民乐镇雷冲生态农庄

北流市生态乡村建设成绩斐然,图为村民家门口的小庭院。 (记者 陈津远 摄)

城乡风貌改造示范点 — —北流市民乐镇萝村新村。

北流市民乐镇萝村无锡国专遗址古建筑群修缮焕新颜。

北流市民乐镇萝村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和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村。

如今的民乐镇萝村,道路笔直平坦,房屋美观、大方气派、整齐划一,文化活动设施齐全,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淡妆浓抹,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村庄园林化、设施现代化、生活城市化”的新农村建设景象。这便是北流市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的硕果。

2015年,北流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玉林市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打造新风貌为主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活动。 而今,当游人徜徉在北流市生态示范带(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山水如画、绿树成荫田园风光正好,乡村新貌怡人的生态绿色图景。古老而又美丽的圭江畔,奏响了“生态乡村”建设的进行曲。

全局推进 打造“生态乡村”系统工程

2015年春节期间,地处北流市会仙河公园通往“五彩田园”的绿道旁,北流镇甘村六轴塘、新屋、石山三个组50多名村民在900多米的村道旁种上芒果桂花榕树等景观树310多株,至此,该村已绿化村道1200多米。这是北流市积极开展村屯绿化,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5年,北流市展开了“生态乡村”建设的大幕,以“一江四路”为重点,以村屯绿化为基础,全局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

在村屯绿化方面,北流市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建设任务55个区级绿化示范村屯已全部竣工,种植苗木196833株,其中种植绿化大苗16483株,绿化小苗180350株。900个一般绿化村屯全面竣工,种植苗木36073株。绿化示范村屯绿化面积达到2220.4亩。

北流镇甘村独石双塘片、民乐镇萝村良田组、民乐镇罗政村华北片、山围镇李村石根屯、新圩镇梧村龙湾屯、六靖镇龙湾村塘肚组被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5年度广西“绿色村屯”荣誉称号。

这样的一组数据,标志着北流市村屯绿化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的崭新阶段,也实实在在地化为村屯绿化的累累硕果。

而在重点推进的“一江四路”生态示范带(区)方面,北流市各镇积极发挥示范带建设的带动示范效应,把生态理念融入“生态乡村”主体规划中,因地制宜,“宜游则游,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引导群众在农村就地取材,对村路、房屋、庭院、公共场所等实施立体式和全方位的生态化改造,各家各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树木,把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搞起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谐生态系统。

科学统筹 确保“生态乡村”建设充足后劲

随着“生态乡村”建设的不断加快,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该市引进投资2.6亿元的九里香旅游项目在1月16日已开工建设,容心谷项目、山围镇四季常春景区项目、广西北流市鸭塘百泉湖生态园项目、沙垌镇天云山景区等项目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民乐镇、新圩镇以及民乐镇萝村建设广西特色旅游名镇、名村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北流市民乐镇萝村党支部书记林信忠对于“生态乡村“建设有着切身的感受,他认为,建设“生态乡村”重要的是统筹规划,充分做好科学论证,让“生态乡村”建设和村落的自然布局与自身特色有机结合,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保证建设后劲。

在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北流市充分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在工作环节和方式方法上建章立制,以快节奏打持久战,让“生态乡村”建设节节开花,稳步迈上新台阶。

北流市一方面强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一方面扎实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狠抓一批村收镇运县处理项目,建立了“收集车+巡检车+运输车+垃圾桶+垃圾池+填埋场”的较为科学的“清洁乡村”分级设施设备体系。2015年10月,北流市再次下拨财政资金270多万元用于各镇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购置,进一步完善了乡镇清洁工作的基础设施。

除了硬件上的完善,北流市还在工作机制上查漏补缺,不但在市一级建立起四家班子领导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还在各镇确立镇村领导责任区,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包干负责一定的区域,让“清洁乡村”活动和“生态乡村”建设充分衔接。 在资金保障方面,北流市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助,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整合优化各类资金。形成农村建设“一本账”,并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2015年,北流市筹措“生态乡村”活动资金40913.93万元,其中本级财政专项资金1038.34万元、财政整合各类资金8760.71万元。

以民为本 建设群众满意的“生态乡村”

扶新镇永塘村华垌片区的居民叶发良在外打拼多年,一直心系家乡,为村里落后的环境忧心不已,他说:“村道泥泞、没有任何文体娱乐休闲场所和设施,生活条件非常差,我在外地取得了一点成就,但不能因此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所以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带头回来建设家乡。”

从2014年7月开始,叶发良牵头筹建华垌片区文化广场,先后捐出了110多万元,并发动和带动其他村民也踊跃捐款,于2015年8月底前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北流市自始至终将“生态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推动全民参与乡村建设工作。

北流市西埌镇是最早开始尝试由村民理事会统一收缴、使用乡村保洁费的试点镇。通过各镇村的村务商议团、乡村建设理事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决定,由各村自定每户每月2元到5元不等的收费标准,向农户收取保洁费。保洁费由理事会统一管理使用,并且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情况。目前,西埌镇14个行政村已实现了群众自愿缴交保洁费,做到“四个固定”,即群众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投放垃圾、保洁员固定时间统一收集、中转站固定时间转运垃圾,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的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日日清洁、村村保洁”。

目前,北流市278个行政村70%以上推广了这一模式,农户自愿缴纳环境卫生保洁费,不但补充了乡村建设经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许多村民群众转变心态,以乡村建设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2015年,全市共收缴卫生保洁费400多万元,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也让群众成为乡村建设的有效监督力量。村一级乡村建设活动从“等靠要”转变为“自我投入、自我经营、自我建设”,实现了广大农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意识、行动、支撑、体系等方面的转变。

北流市还充分发挥“好人社会”的优势,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募捐,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家、慈善公益人士、致富能人等捐款捐物、出人出力。

2015年,北流市共筹集民间资金500多万元用于乡村建设,进一步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的瓶颈。

如今,北流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从“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驻户”的乡村建设制度,到群众自主管理、村民理事会引导组织的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以及各种监督管理问责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乡村建设势头,全力以赴奏响“生态乡村”建设新的华章。(记者 陈津远 通讯员 蒙昭亮 甘猛棠 图片除署名外,由李国伟提供)

Hash:c1400035e7c3bfd97b07ddeff88b84d030ab0892

声明:此文由 广西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