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的康乐园、昼锦堂,都跟这个大才子有关

文青和公园,似乎是近代西方的产物,然而,一千年前的安阳,已经出现了文青聚集的圣地和免费开放的公园。公园的主人,是北宋三朝宰相韩琦。这个人给安阳带来了什么?

李恩义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北宋文青的朝拜圣地

老安阳人都知道,东南营街有一座“韩王庙”,是安阳人为北宋宰相韩琦修建的祠堂。祠堂东边荒草萋萋,似乎还有一组建筑群,与韩王庙的中轴平行。

比起韩王庙,东边的建筑更加萧条破败。中轴线附近的荒草丛中散落一些残破的石碑和石像生。根据导览图上标注,这个地方叫“昼锦堂”。

中轴线二道门的旁边有一座碑亭,碑亭里有几块石碑,其中有一块两米多高的,上书“昼锦堂记”。石碑表面很斑驳,有多处修补,很不起眼。但是,你可能无法想象这块石碑的价值不菲,仅仅是一幅明代的拓片,已然被拍到了10万。

因为,这方石碑由宋朝楷书第一圣手蔡襄书丹;而碑文的内容,出自宋仁宗朝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或许你更想不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各路文青朝拜的圣地。

宋代的米芾、明代的祝枝山等如雷贯耳的书法家都曾为昼锦堂挥毫泼墨,甚至康熙皇帝,也曾书写《昼锦堂记》,并有存世。

宋末元初的钱选、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等多位画家,以昼锦堂为题作画。其中最著名的,晚明董其昌所绘的《昼锦堂图》,至今还在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文徵明《昼锦堂图》

昼锦堂的主人叫韩琦,是安阳老乡,北宋的宰相,辅佐过三朝的皇帝。昼锦堂是韩琦回乡任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其实,韩琦还修了一座人民公园

无论文豪还是画家都争相为昼锦堂题字作画,不难想象其在当年的名声之大。然而,如此声名远播的昼锦堂还仅仅是韩琦修建的一所公园其中的一处建筑罢了。而这个公园,便是康乐园。

韩琦20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韩琦的官运不太好,总是被朝廷分配到边陲的地方当官,但是,韩琦又是个实干家,总能把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治理得政通人和。太原地处辽、夏之间,是宋朝边陲重镇,国与国关系复杂。韩琦在任上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请求回老家相州养病。

至和二年(1055年),48岁的韩琦如愿以偿,回到安阳当知州。趁此机会,他将州署后园进行扩建,取“时康与民同乐”之意,把花园命名为“康乐园”。在北宋,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个对庶民开放的公园,当时大家管公园叫“郡圃”。只是在后期的王朝更迭中,这种城市规划建制并未被很好的保留下来,比如开封金明池

后园本来狭小,他打通牙城与500亩大的林圃连成一片。引水入园与园中池塘相连接,建了亭、台、堂、池,遍植花草树木,修竹莲菱。一时之间,鱼鸭共池,葱韭满畦,水果飘香。

老话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琦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座昼锦堂,倒更像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座右铭:做人要低调。

相比昼锦堂,相州的男女老少更中意鸟语花香的康乐园,摩肩擦踵,前往康乐园游玩,就像我们如今的春游,大家纷纷流连忘返。

可惜这种百姓游园的盛况未能为引起画家所注意。钱选与赵孟頫绘《昼锦堂图卷》,只画出了康乐园外的宾客车马,明代画家却将《昼锦堂图》绘成山水画,董其昌笔下的昼锦堂,更是完全没有城市公园的模样,更像是文人归隐的山林

这里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明代画家对士庶游园的世俗景象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北宋灭亡之后,“公园”这一建制,渐渐的消亡了。

宋朝一代名相,如今几人识

其实无论是康乐园还是昼锦堂,他们的存在与扬名都离不开幕后名臣韩琦。

据说,当年欧阳修接到为昼锦堂写记的帖子,并未游过昼锦堂。然而,从提笔到落笔,一气呵成。文中多表达了对韩琦的敬重之情,写道:“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韩琦不仅在地方治理上是一把好手,在带军打仗方面,亦有很高的威望。军中相传,“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文学方面,韩琦家中藏书万卷,其藏书楼“万籍堂”与欧阳修“六一堂”、司马光读书堂”是大臣中藏书最多的人。著有多本诗书文集,堪得文武双全的赞誉。

后世评言:“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韩琦以其自身修养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些故事品格,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其故居昼锦堂也承其品格,清乾隆年间,经扩建改名为“昼锦书院”,培养出很多大雅之士。

民国以后,昼锦书院先后改为彰德中学、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更名为安阳市第五中学。

六十年代末,昼锦堂大殿、拜殿、忌机堂、观鱼轩、狎鸥亭等建筑毁于一场大火。如今我们看到的昼锦堂,经历大火后的改名、重建,于2010年7月,才对公众开放。

尽管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不惜纸墨了,尽管他的主人是那样具有才德,如今,据宋千年,韩琦一代名相与其园子一起沉寂在了历史之中。韩王庙红砖灰瓦墙体的石碑之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重量,与门可罗雀的现状,不禁引得历史一声叹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李恩义,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古都学会理事、文史论坛成员。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Hash:3738802e6692581d2e14dca87b78bd0d3931192b

声明:此文由 豫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