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县老子研究会组团到鹿邑县拜谒老子

安徽涡阳县老子研究会组团到鹿邑县拜谒老子

悟道老子故里

6月14日,安徽涡阳县老子研究会近百名人员,专程到鹿邑县拜谒老子。“我们同饮涡河水、同在一片天,感触最深的,是老子故里鹿邑县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承载历史的注碑、基碑、赞碑,底蕴厚重的老子文化,这也是我们最欠缺的。”拜谒团成员、涡阳县文化局原副局长胡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慨颇多。

豫东鹿邑,是“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古称“苦县”“鸣鹿”“仙源”“真源”“卫真”。据载公元前571年,老子就出生于此。公元165年这里就建起了老子庙,汉桓帝刘志前来“亲祠”。从魏至宋,又有7位皇帝来此朝谒。为纪念这位圣人而建的太清宫明道宫,阅尽千年沧桑,更显魅力无穷。

景区导游一袭素雅汉服,手执富有故里特色的淡雅纸伞,曼妙的身姿,甜美的声音,恍若千年汉唐使者。伴着如织游人,进得宫门,区内三清殿、道源碑林老子故居望月井、李母墓等,多个景点都有看不完的文化,说不完的故事。立于唐天宝元年的“唐道德经注碑”,正反两面刻的就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印证了史记中“庙貌比唐时有加”的记载;先天太后之赞碑,乃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由其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故叫三御碑……

“在大家面前的广场下面,就是太清宫原址。1997年至2000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下,进行了大面积考古挖掘,清理出完整的唐、宋太清宫筑群遗址,发掘了西周长子口大墓,出土国家级文物2000余件,并荣获1998年全国考古新发现提名奖。”应涡阳县拜谒团领队盛和平邀请,鹿邑县老子文化研发中心主任周西华客串起导游,娓娓道来那次举世震惊的考古发掘。

明道宫与太清宫东西相望。在这里最早有座升仙台(亦称“老君台”),这是后人为纪念老子晚年在这里聚徒讲学而修,老子传播天下大道,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等深邃思想,就是从这里传扬天下的。

步入宫门,道家曲乐沁入心脾,返璞归真感油然生起。寻着曲声,由台湾老学教授郭永进主讲,《老子妙智慧-应用无穷》大型公益讲座活动准备就绪,下午4时,来自广东吉林辽宁黑龙江重庆新疆等全国各地500多名老子文化游学人员,将会一道分享感悟道家文化。

时至中午1点,骄阳似火,却丝毫未影响到拜谒团一行虔诚寻道悟道之心。在藏经阁,《道德经》竹简版、帛书版处于1000多册(种)馆藏经卷正中,老子不老,2500多年的“老子热”历久弥新。在文昌阁,诸多世界历史名人汲取《道德经》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倡导真善美,老子是鹿邑的,也是世界的……

老君台始建于两汉时期,唐朝时以老君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2005年,鹿邑县依据古县志记载,保护复建了毁于兵火战乱的明道宫。

老君台正殿建在33层高台之上,正中供奉着老子塑像,象征着老子修道悟德达到了最高层。此时,80岁的王氏与百余名老君爷(老子)虔诚信奉者一样,例行每月初一、十五的“守功”。她(他)们静坐在老君台一隅,互不言语,用心灵穿越时空,祈福五谷丰登和美好生活。王氏来自县产业集聚区新型社区,今早待家里收拾妥当,7点便骑脚登三轮赶到老君台,通常下午5时方才离去。

置身屹立千年老君台之上,仰观老子,闭目感悟道家抱朴宁静、清虚自然之玄妙,拜谒团一行久久不愿离去……

Hash:6615a15d9e54dfb0d4af6a5034229193e9e0fcd8

声明:此文由 老子故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