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只是门径路径,是一种形式,我们要体会的里边的内核
今天接着学习《道德经》,先回顾一下之前学的这么几句话,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就是说那种无名无形的虚空的状态,是“道”最开始的状态,它是万物的开始。开始有名有形有实的时候,就是一种有形的状态,是万物的母亲,它生养万物。
老子接着讲“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所徼。”就是说我们要想观察那种无名无实的“道”的状态,我们要放空之际,保持一个清晰无为的清虚的状态。我们用内心去感受它,才能真正与那个境界沟通,能够体会到的那个状态下的微妙的运转。接着我们要观察有名有实的“道”的状况,我们要带着自己的这个角度,带着自己的学识去观察这个世界,来体会“道”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今天我们来做总结,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两句话里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什么意思呢?老子前面说的有名无名的状态,两者是一起出的,只是名字不同,但是讲的是一件事。
说的很简单,老子八个字很干脆,现代通行本,跟这个说讲的不一样,通行本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前面的话一样,两者同出而异名,但是后边加个“之玄”,那么这个通行本说的有道理吗?
我们觉得是欠妥的,为什么?因为它说两者都一起出来的,名字不一样,但都是一件事,都管它叫“玄”。
给它加了一个同谓之玄,这是错的,为什么呢?老子从来没有管“道”叫“玄”,因为玄是形容微妙玄妙的意思,它是个形容词,道是个名词。后面这句话就没法解释了,这话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用道来说就是道之又道,众妙之门。很显然没法替代,所以这个“玄”字不能代表“道”。
现在通行本这个同谓之玄这个“之玄”两个字是后加上的,我们应该看到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干脆的八个字,应该是老子的原貌。
后面接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什么意思呢?
老子说的玄妙啊玄妙,玄妙加上玄妙。这是什么呢。
先看看玄字怎么写呢?原来是指黑色,不是正黑色,是有点儿偏红偏紫的那种颜色叫玄色,那么这怎么变成玄妙的?
是这样的,古人最早只能染一种颜色,就是白色和黑色,上边拿个木头把这丝给捆住,下边一圈圈拧,这一种形状,就叫做“玄”。所以“玄”字的古代的怎么写呢?上边一点一横,下面两个的旋转的圈,这叫玄。
中国字其实就像图画一样,在中国字里面学问很大,我觉得特别好玩,您说它管这种微妙的状态就是玄。你思考不清楚的好多微妙事,应该用玄来表示。
这个玄字在《道德經》里面第一章就提出来了,为什麼?
其实万物你研究到最后,这种旋转的状态还真有可能是最后的形态。比如说我们人体的DNA就是螺旋状形态。我们如果分解一个原子,你会发现围绕原子核的电子旋转也是螺旋形态等等。
后面接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美妙的意思,另一个就是微妙的意思。妙在古代有两种写法,一种的女少为妙,讲那个美好的状态,另外一种的左边是个玄字,右边是个少字,这个字也读玅,这是微妙的意思。
老子这里边讲众妙之门,这词用的有意思,老子为什么没说众妙之源呢?老子说它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说这是源头,他说玄之又玄的状态,所呈现出来的是门径路径。
古人用字非常讲究的,一字绝对不同,理解就不同,你要当是众妙之源解释就不对了。
众妙之门只是门径路径,是一种形式,我们要体会的里边的内核,我们所看到这种玄妙都是一种形式而已。
我们《道德经》前边第一章就学完了,讲的是什么呢?《道德经》在这边给大家讲的是“道”与世界的关系。他上来就立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就是世界生成不是像我们想这样,是神来创造的。
老子认为之前有个力量,这个力量的老子讲不清楚,但能感知到它存在,那么这个力量参与世界的生成,它是我们世界生成的源头。它的状态一开始无名无形,后来发展有万物以后是有名有形的,推动万物的发展。
我们要以两种状态去感知它去,一种是放空自己的无欲的状态,一种是有欲的状态。那么慢慢的我们会了解“道”怎么运行的,然后我们才能去建立人世间的法则。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古法育儿心经
部分内容来自 I 罗大伦博士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Hash:8677d757661f8c5083891b2ed33dd22167a1402e
声明:此文由 溺水的凡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