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城垣记忆:天中门缘何改名汝南门

南城垣记忆:天中门缘何改名汝南

汝南县地处淮北平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雨千年,几经损毁与扩建的城垣不断完善,而后在历史的发展大潮中解甲归田,销声匿迹。

汝南古称悬瓠城,地处南北境要冲,集豫州治、汝南郡、上蔡县于一体。郦道元《水经注》曰:“河自东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称悬瓠城”。公元418年,东晋把汝南郡治所从息县移到悬瓠城,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城市防护。

公元420年,悬瓠城周长有12公里,只有东、西、南3个门,没有北门。东门叫迎春,西门叫见山,南门叫阜安。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年)三月,魏军围困悬瓠城,汝南太守陈宪率近千名士兵,苦战42天,人死过半不屈服,让魏军死伤无数,汝水为之断流,仍不能破城,只得引兵而退。从公元420年到534年,先南后西而东,通过肩挑、手搬、独轮车的原始方法,取城内城外土,取城东北二十里外古城(原汝南郡旧址)墙砖,前前后后用了114年时间,才完成城墙的分段加宽、加高、加砖、加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悬瓠城除城门楼是砖石结构外,四周城墙都是砖石砌就,内侧填土。古城墙主要由城墙、护城河、城门、瓮城、魁星楼等构成。城墙高大厚重,有角楼和警铺,外墙砖石结构,内有黄土夯成。高两丈有余,宽丈余,其上可行车骑马。城门处都建有门楼,又称东西南北四关,每道关有两道城门,向内呈半月形,构成瓮城。远远望去,高大威武,固若金汤。又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躲战乱,避水灾,声名遐迩。

北门是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增辟,城墙在周长5里30步,高宽各1丈8尺的基础上。拓为9里30步,高2丈5尺,另在北门东开水门2处,便于百姓取汝水生活。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城垣重修,撤去旧楼,绕以子墙,扩大建筑四门。同时把角楼2个增为4个,把警铺26个增为警铺48个,东门改称东作,南门称汝南门,西门称西城,北门称拱门。北城垣紧靠汝河沿而建,以城代堤,凭险而立。弘治十六年(1503年)知县雷宗在北门外建石桥,取名宏济桥,13年后知府黄似华重修宏济桥,又名博爱桥。而东关的济民桥比宏济桥早20年修建,是知府钱钺命人拆掉木桥后修的第一座大石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国民党河南省第八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下令,除四关城门外,县城城墙全部拆除。1953年第一道西城门拆除,1954年第二道东城门拆除,1962年内城东门拆除,1968年南城门和内城西城门拆除,因北城门对汝河水浸城有保护作用,所以没有拆除。

旧城墙及城门的拆除,模糊了世人的记忆。为了再现历史文化,1996年2月,汝南县农业银行捐资新建的“天中门”竣工,城门楼上南北各有“天中门”三个字,南边是原驻马店地委书记刘心铭题写,北面是原驻马店农业银行行长刘福敬题写。当时的天中门,灰砖黄瓦,金碧辉煌。三洞双檐,雄伟壮观。天中门建成后的那几年元宵节,举行过两次盛大的焰火晚会,空中烟花爆响,绽放五彩缤纷;地上人头攒动,赞叹不绝于耳。

有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这话不假。“天中门”仅存25年,就在风雨的侵袭下渐渐剥离了原色。为了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天中门又重新雕梁画栋,换成了灰砖黑瓦。2021年6月18日上午,汝南县举行了“汝南门”竣工揭牌仪式。还原了500年前的“汝南门”称谓。城门楼前两尊高大的石狮风采依旧,石狮基座上依然刻着“汝南县农业银行”和“公元一九九六年二月”。汝南县农业银行为重现汝南历史文化做出的贡献,不仅是刻在石狮的基座上,更是刻在了汝南人的心中。

古城千年存活,离不开城垣的呵护。城垣在不断的建设中,需要取土加固。多处取土地也慢慢成了风景名胜区。在城外东南处取土地,后人营建了风光旖旎的南湖小南海,内有悟颖塔观音阁、大士阁、准提楼等,交相映辉。文坛巨匠颜真卿、李商隐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都在此地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在西南处取土地,北宋前就营建了“翠光亭畔渺烟萝,净揽银蟾缀素波”的小西湖。还有西北取土地,号称悬瓠池(也称鹅鸭池)。唐朝时期,李愬雪夜入蔡州(即汝南)后,鹅鸭池一夜成名,多少文人雅士到鹅鸭池感慨抒怀。清代汝阳知县王元梅诗曰:“城头鼓角寂无闻,城下兵来涌似云。鹅鸭满池三尺雪,击波还忆李将军”。

由于筑城取土,城内也留下了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坑,沿四周城墙罗列。后通过引水、植树、建亭、修桥,皆成为一处处怡人的美景。士人多临亭观景,流连忘返。在临波亭(府治后圃)、牡丹亭(府治东园)、来瑞亭(府城东北隅)和归雁亭(南门里偏西)等,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欧阳修曾临归雁亭诗曰:“长河终岁是悲风,亭古台荒年何空。唯有雁归时最早,柳合微绿杏黏红。”

坚固的城垣是汝南的热汤铁甲,浸透着血泪交织的坎坷历程。城垣承载着汝南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和不离不弃的家国情怀,它守护着一代又一代汝南人生生不息,筑梦高远。(李雪阳 2021年10月25日修改资料来源于《汝南县志》《天中古诗词300首》《汝南文史资料选编》第一卷等)

Hash:da8be2db6b649bf92b1f6c85fbea9313d40331cd

声明:此文由 新锐作家文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