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暴涨:揭秘“衡阳第一家”成长史,速来打卡吧!!!

王氏宗祠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渔溪王氏宗祠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于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宗祠

“中华百姓寻根溯源,问天下宗祠瑰宝何处寻?炎黄子孙谒祖览胜,数衡州王家祠堂最为美!”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的王氏宗祠有此盛名不仅仅靠精巧的殿饰浮雕,更有它经年不衰的文化底蕴。地处偏远,却难掩其风采,声闻四方,赞不绝耳,成为我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那么,关于它你知道多少呢?

渔溪王氏

王氏宗祠

01 王氏宗祠

话说王氏宗祠建自北宋,经南宋、元朝,至明代初期,已有四百多年,风吹雨打、战火频临,于岁月中枯朽颓倒残破了,谁来肩负重建宗祠,中兴渔溪王氏的重任呢?

彼时明永乐大帝登上了皇位,国家大局安定下来,正忙着迁都北京、编撰《永乐大典》、布置郑和下西洋等重大活动,全国各地百业复兴、生机勃勃。王万庄公第九代孙王原礼、王原简,也是雄心万丈,提出光复家族、重建王氏宗祠。王氏子孙纷纷响应,钱往一块捐,劲往一处使,开山伐树、干塘取石、灌浆为墙、煅烧屋瓦,两年功夫,便基本恢复了宗祠原貌。

虽不富丽堂皇,也可请上祖宗神位,早晚装香朝拜,四时鲜果祭祀了。祠堂还供奉了孔圣人,请秀才来开课讲学,培育王氏后人(后于1446年,明正统11年第五修族谱,订立《渔溪王氏家训》三六条)。从此“崇徳绵槐荫,本支衍椒番”,渔溪王氏又沉浸在忠孝训代、耕读养亲的琅琅书声之中。

王氏宗祠

02 奇才王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王原简的儿子王仕复娶朱氏成婚。1414年8月初1日晚,大渔村村民于渔溪苑观夜色,忽见天上一片红光往王氏宗祠坠落,众人惊奇,纷纷传说渔溪王氏又要出贵人了。果然不假,第二天,8月初2,矮市那边来人进祠堂敬香报喜,说朱氏诞下一子。这孩子生得目光炯炯,圆头福相,爷爷王原简十分喜爱,盼望他将来大有作为,报效国家、光耀祖庭,为他取名“昭”。

王昭(伯字辈)确是天赐灵童,极其聪慧,三岁既能吟诗作对。1417年,父亲的朋友、衡阳知府史中来王氏宗祠考察、并叙友情,父亲叫王昭前来拜见。昭来,史中见他的头长得又大又圆,早听闻这孩子有奇オ,想试他一试,就摸着他的头说“圆头童子”。昭抬头敬望,观史中方头大脸,和蔼可亲,马上对出“方脸大人”。史中惊为奇才。

王氏宗祠

03 乡试中举

次年,王昭四岁,爷爷王原简辞世,父亲王仕复请一地仙来选陵寝,带着王昭一同上山看地。地仙选中了一块宝地,对王仕复说:“这份地是贵地,三代以后一定出贵人,进士及第!”,父亲还在思考,王昭立刻有了主意,他说:“父亲,何不将祖爷爷的坟迁来此处,我王家不就提前三代显贵发达了么?”父亲恍然大悟,依计行事。果然祖德昭彰,王昭10岁在院试中得生员,崭露头角,21岁乡试中举,才华超群。

王氏宗祠

04 进士及第

1442年,28岁的王昭进京赶考,参加殿试。彼时明英宗朱祁镇在位,少年天子オ14岁,正是兴趣广泛、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又加谦虚好学、求才若渴,自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听说今科考生中选来南方一奇オ,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皇上兴致勃勃,传旨下去,要单独考他。王昭遵旨进宫,被太监领到一间书房,书房早已按皇帝的旨意做了布置。小皇帝迟迟不来,王昭四顾官墙,挂的全是名家诗词字画,阅览一遍,也不在意。片刻,太监来传话:皇上今日繁忙,来不成了,你回去,改日再考。王昭回到驿馆,暂且安顿。

一周之后,皇上又传昭,还在那间书房,这次是小皇帝先到,坐在书桌前等他。王昭跪拜之后,余光一扫,墙壁上空空如也,字画都取走了。皇帝也不出题,问王昭:“上次你在这间房子里看到了什么,都说给朕听一听。”只见王昭凝神正气、脑子里过滤了一遍,就从门边挂的说起,将一屋子诗词歌赋,谁是原作者、谁书谁写、谁题谁加了跋,句中出典何处,字画有何价值,全都倒豆子一般倒出来,大珠小珠落玉盘,小皇帝大赞“奇才出我朝,乃社稷之福也!”于是颁书告示天下,王昭进士及第。

王氏宗祠

05 升职提拔

“贤土著千秋德业,达人扶万古纲常。”王昭初派往边疆云南任职、后调进京城在礼部任给事中(七品官)。1449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土木惨变”,位于西北沙漠的瓦刺国首领也先率兵来犯,专权太监王振怂恿21岁的英宗皇帝亲征,英宗急于建功,听从奸计。王昭与一干循吏响应吏部尚书王直的号令,弹劾王振祸国殃民、阻拦皇帝亲征冒险,上书合理救国良策,可是皇帝不听谏言,一意孤行,在大军未加训练的情况下仓促出征,大败于土木堡,被也先活捉。英宗的弟弟代宗先监国而后即位。

一年以后,瓦刺国首领也先考虑到捉英宗在手对明朝并没什么影响,留着无用,打算放英宗回朝。可是代宗却不愿意了。王昭多次参与上谏,请求代宗看重手足之情把英宗接回来。代宗迫于无奈接回哥哥,又怕英宗夺位,将英宗打入南宫幽禁7年。在这7年里,王昭一边为国勤政,一边继续参与上疏皇帝善待英宗的活动。1457年春节,代宗病重,太常卿许彬等人抓住机会、打开南宫门,迎接英宗复位。英宗感于王昭等臣子患难时刻忠心耿耿,改年号之后把他们升职提拔,王昭调到兵部,由给事中迁都给事、再升吏部右参议。1469年,由于王昭在河北易州办煤场利国利民,功绩卓著,由工部右侍郎迁左侍郎(正二品)加封国子监祭酒。

王氏宗祠

06 修缮宗祠

王昭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在治理运河时日理万机,百倍辛劳,运河治好了,他的身体却垮了。那时英宗驾崩,英宗之子宪宗在位,宪宗皇帝非常心疼王昭亲自召见他,问他有何要求。王昭提出两点,一是想致仕回家休息,二是想将老家衡阳渔溪王氏宗祠修缮一下。宪宗说:国家现在离不开你,朕暂时不能同意你致仕。你好好养病休息,没有重大事情,朕都不会叫你,大事来了,朕立刻着人通知你。

恩准王昭修缮宗祠,派两位国家级大师南下协助王昭设计、装修宗祠,并特别恩赐一批皇家琉璃瓦、皇家斗拱和相关建筑材料为王氏宗祠添彩。这两位大师,一个是曾重建皇宫三大殿、有“鲁班再世”之称的木雕大师蒯祥,一个是石工绝技闻名天下的陆祥。

1478年(成化14年),王氏宗祠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王昭回乡,买300亩田地和水塘,专供祠堂祭祀和族谱后续用度,修通村路连接官道,带领族人将祠前月牙塘清塘筑坝、堂后渔溪山开山固基,扩建宗祠,重新规划高度,再添两耳厢房,结合王氏家族崇本、忠孝、贤能的族风,将崇本堂、节孝祠和贤达祠三个正殿设计为一字排开,两位大师将北京审美结合南方乡俗创意制作了300多处浮雕彩绘,衡阳名儒史中敬题“古今忠孝门第,世代耕读人家”、赠门联“衡阳第一家”。

王氏宗祠

07 宗祠竣工

形态美仑美奂,画艺巧夺天工,气势恢宏磅礴的王氏宗祠修缮工程竣工,王昭亲自主持开祠祭祀仪式,上答浩荡皇恩、洪皓祖德,下召王族子孙继往开来为国为家尽忠尽责。其时渔溪名人汇聚、子孙济济,香屑铺地、火树琪花,礼炮轰鸣、丝管交响。真是“春草池塘一派渔溪新绿水,画堂燕子千年王氏认乌衣”。王氏族人盼望着王昭留在家乡、颐养天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此时黄河又发大水,灾情严重,皇帝命王昭带病治水,王昭舍生前往,在治水过程中多次发病,于1480年正月中风病倒,8月在回乡途中经南京时病故。王氏家族失去一位孝显好儿郎,国家失去一个栋梁之オ,宪宗痛失忠贞不二的股肱大臣,敕封王昭“工部尚书”,钦赐王昭,王昭父亲王仕复、母亲朱氏,祖父王原简、祖母徐氏三座御碑。“历朝甲第,累世文明”,“节操经冰霜不改,孝心揭日月而行”、“节劲心坚苍松翠柏,孝全德备察地明天”。这是在明朝后期,前来膜拜王昭的湛若水(礼、吏、兵三部尚书、理学家)、曾朝节(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罗洪先(状元、地图学家)等等高官名士亲题。昭德存名祠,浩气耀中华。

传承

历史的长河中,王氏宗祠形成了以“忠教耕读”为内涵的渔溪文化。无数的王氏子孙共同闪耀着文化的光辉,王氏宗祠是渔溪子孙和历史人物优秀的思想结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殿堂,也是高耸于现代文明中的古原生态文化丰碑。我们必须肩负起传承的重任,继承和弘扬好历史所赋予它的文化内涵。

中华百姓寻根溯源,

问天下宗祠瑰宝何处寻?

炎黄子孙谒祖览胜,

数衡州王家祠堂最为美!

播音/文稿:红星 黄丹(实习)

Hash:943ccaa288d2a5ab05b2907a2cd53ceb4ccde1ec

声明:此文由 衡阳906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