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径丨澹台灭明

澹[tán]台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教育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

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论语·雍也》记载: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意思是: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不走小路,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

后来,“行不由径”成为汉语成语,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豫章遗韵》曾记载一个民间传说。宋绍兴年间,有位叫钟傅的官员初入洪州,便开始拆墙筑城。不料夜里,竟梦见一丑汉找到他,痛哭道:将军为何暴我尸骨于坟墓外?说完叹气离去。第二天便有人报告,说在城东南角挖到了一座大人物的坟墓,检验后发现竟是澹台子羽的尸骨。于是 钟傅令人立即停止施工,并用砖瓦修复坟墓,筑立一亭。后人在离墓不远处建了一座澹台祠,因祠四周砖瓦成堆,名曰瓦子角。

编辑:袁 斌

Hash:e2a544a496c9482981cb1901dede3c393af0ac30

声明:此文由 滕王阁旅游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