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夷、商三大古族逐鹿鹿台岗

夏、夷、商三大古族逐鹿鹿台岗

鹿台岗遗址位于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村,遗址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约150米,总面积18000平方米。西距杞县城12千米,南距惠济河500米。地貌属黄河冲击平原高出地面3—5米土岗上。上古时期,这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地势平坦,土质松软,林木茂密,杂草丛生,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远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因而造就了杞县灿烂的历史文化。196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鹿台岗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鹿台岗遗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相传古代此处为一高岗,高岗上居住着一个氏族,以狩猎为生。一天,氏族首领组织狩猎时发现了一个鹿群,于是就追击这群鹿。正在追赶时,正面又来了一个氏族截击这群鹿,结果把这群鹿全部捕获,后来两族为争夺战利品发生了激烈的血战,以原住岗上的夏族获胜。为纪念这个胜利,大家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得鹿岗”(意指在这个高地上得到了鹿),后人将它讹化为“鹿得岗”——“陆(lū)台岗”——“鹿台岗”。由于“陆”是“六”的大写,所以至今鹿台岗周边群众仍有称其为“六台岗”者。

战争推进了民族的接触和融合,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发展,豫东地区成为我国历史上各氏族部落交往、角逐和融合的中心。鹿台岗,也经历了部族相互争斗的历史。华夏族在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已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其势力范围向东已推进到豫东东部。与其同时期在东方已发展起来的东夷族、商族由于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军事杰出人物(伏羲氏)的出现,沿汶水不断向中原扩张又与华夏族发生了摩擦和战争,并在陈(今淮阳)建国,华夏族的势力范围逐渐向西退缩,东西两大氏族集团最终在夷夏地区结合部鹿得岗一带不断发生摩擦冲突。后来东夷族、商族结为联盟,与华夏族势均力敌。这就形成了夏、夷、商三族鼎立杞县的局面。

1959年和198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鹿台岗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早在夏时期,以杞县为中心的惠济河与涡河之间是华夏、东夷、先商三大古族的交汇地。正是此次发掘证实了“逐鹿鹿台岗”之战的发生。

来源:杞县党史办

Hash:d6b1447e2a34f7b88f49bd3eb9847f78576e7e23

声明:此文由 杞县党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