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六十二烈士墓将新建纪念馆

1940年2月21日,我抗日先遣队1团3营10连王德林、孙树生等62人在河北馆陶县赵官寨遭遇威县临清曲周、丘县、邯郸馆陶等数处敌人的围攻,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经过10余小时的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当地群众为死难烈士收殓,同穴埋葬。

1946年,人民政府重修了坟茔,将62位烈士的忠骨由赵官寨移葬至10连的诞生地——东古城镇后田庄村。

2019年6月17日,记者探访这个聊城市重点革命老区村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如聚表示,目前墓地相关设施过于简陋,且有多处坏损。为了把烈士的精神宣扬出去,他们正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流转一部分土地的基础上,新建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展览室,使其成为人们接受教育、传扬精神、陶冶情操的革命教育基地。

王金波介绍烈士墓现状

抗战:黄河滩起誓保家园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冠县的抗日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1938年春,冠县农民互助会成立了农会特务队,多次与进村抓兵、起枪、敲诈勒索的土匪展开斗争。当年12月,根据中共上级指示,农会特务队改编为卫河支队,队伍由400人很快发展到1300多人,主要活动在北馆陶、张查、尹固、乜村,东至谈儿寨、桑阿镇直至聊城鹅鸭坡一带,北至临清,南至莘县、朝城边境。

抗日的烈火熊熊燃烧,不仅卫河支队敢于抗击日军,就连与后田庄隔沙河相望的北田平村的抗日游击队1937年11月29日也截击了回馆陶的日军,打死8人,打伤5人,缴枪6支,这大大鼓舞了周边村庄热血青年的斗志。

黄河曾在冠县西部穿境而过,流淌了600多年,改道后留下蜿蜒千里的荒沙故道。故道西岸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后田庄,这里民风朴实,村民一向正直豪爽、崇尚正义。

今年72岁、已经退下来的老支书王金波回忆说,王德林是后田庄的一个铮铮硬汉,身材魁梧,为人义气,喜交朋友,人称“仗义老黑”。193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他约上了本村的张士成、张万顺,前田庄的马青山,克宁的李振山,曲庄的曲怀珠,在村外沙滩上聊起抗日的事儿。六人起誓:“要和鬼子汉奸斗、和地主恶霸斗,要找共产党、找八路军、找卫河支队,拿起刀枪保卫家园。”后来人越聚越多,他们打出了卫河支队第三大队二中队的旗号,多次捣毁日寇据点,击毙多个日伪军、汉奸、特务头子,其威名震惊了卫河两岸的敌人。

很快,这支抗日力量便和卫河支队取得了联系,接受了党的领导,成了卫河支队的一部分。1939年底,卫河支队整编后被编入八路军129师,王德林部被编为129师386旅抗日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王德林任连长,三营教导员孙树声兼任指导员。

六十二烈士墓碑亭

壮举:弹尽粮绝纵身火海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把攻击的锋芒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保护抗日力量,华北八路军总部集中了冀中、冀南和冀鲁豫边区的一些部队,组成了讨逆指挥部。王德林所带领的先遣纵队一团三营的十连奉命参加了这次讨逆。

王金波说,1940年2月19日,129师386旅先遣纵队在香城固一带与来自威县、临清、广平邱县、馆陶五个县的日伪军经过一番激战后,连夜向南转移到馆陶县的王草场。由于十多天在雪泥中日夜行军打仗,部队很疲劳,身上带的干粮早已吃光,于是决定在此稍事休息。

2月20日拂晓,部队突然发现由临清出来的敌人从北面,由邱县出来的敌人从西边,由馆陶出来的敌人从南面偷袭包抄过来,正在形成合围圈。司令部紧急决定分三路突围,其中一路由三营教导员孙树声、十连连长王德林带领十连抢占赵官寨,掩护大部队顺利突围,任务完成后向西南撤到浅口与大部队汇合。

王德林的孙子王连河说,十连指战员组成了六十二人的突击队,迅速奔向赵官寨,经过一场激烈战斗,把由馆陶出来、刚刚进村的敌人赶了出去,抢占了有利地形,构筑了工事,做好了坚守的准备。这时,周围的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部队由此突围,便围拢过来,把整个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机枪、大炮吼叫着,子弹像雨点般射来。六十二位勇士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像一块磁铁吸引来大批敌人,大部队顺利地突围转移了。

两个小时后,敌人继续增兵。相持到中午,敌人又派来两架飞机疯狂地轰炸和扫射。因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六十二勇士最后退到一座土楼上,和敌人继续作战。敌人把土楼重重包围起来,机枪、大炮向土楼发起了猛烈进攻。

2月20日下午,坚守了一天多后,子弹、手榴弹、炸药包都打光了,六十二勇士就用砖头、瓦块还击敌人,并上好刺刀,准备和敌人展开肉搏战。在此期间,他们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共毙伤日伪军500多人。

王连河说,看着久攻不下的小楼,气急败坏的敌人使出了残无人道的手段。在日寇的指使下,一些伪军拆民房,搬草垛,在小楼四周堆上了木头和麦秸杆,又浇上了汽油,纵火焚烧。无情的烈火夹带着滚滚浓烟扑向土楼,六十二勇士砸坏枪支,纵身跳入火海。

在敌人纵火烧楼前,其中五名小战士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转移到土楼的地下室。敌人发现后,把他们扔到一间破草房里,诱降不成便下了毒手。

当天傍晚,乡亲们把烈士的忠骨从灰烬中找出来,由于分不清谁是谁,只有把遗骸一起合葬在赵官寨村南的一个墓坑里。

六十二烈士墓

规划:拟新建烈士纪念馆

1946年,人民政府重修了坟茔,将62位烈士的忠骨由赵官寨移葬至10连的诞生地——东古城镇后田庄村。1992年4月,六十二烈士墓被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被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六十二烈士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200米。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墓地坐西朝东,墓为圆形,直径8.3米,高1.7米。四周翠柏环绕,绿荫掩映。墓上封土为圆丘形,前有砌砖封门墙及高台,并建有烈士纪念碑楼。碑楼内石碑通高3.1米,由碑冠、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冠高0.6米,宽0.68米,厚0.2米,上面刻有双龙戏珠,中间有“民族英雄”四个大字。碑身阴面刻有云朵花纹,中间有“碑阴题名”四个大字。碑身高2米,宽0.67米,厚0.20米。碑文为阴刻楷书,阴面题六十二烈士的英名。碑座为方石,高0.50米,宽0.80米,厚0.55米。碑两侧有青砖镶裱,上顶覆有青灰瓦,起脊四角攒顶,形为亭楼。碑文由原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于笑虹撰写,详细记述了六十二烈士的壮举。

六十二烈士的事迹在鲁西北乃至全国也是少见的。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红色文化,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山东省党史陈列馆1999年进行图片展示,聊城市入选的只有两幅,一幅是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事迹,另一幅就是赵官寨战斗六十二烈士的事迹。

不过,现在看来,墓地建设显得过于简陋,烈士墓和纪念碑也有多处坏损。对此,后田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如聚表示,我市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后,民政部门已设计了建设图纸,后田庄村民商量着在六十二烈士墓地现有5亩地的基础上,再拿出一些土地,在附近新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馆,配建展览室,以画像、文字等形式介绍当年的战斗情形,讲述相关历史,同时在东南方向再建一所希望小学,让后人牢记这份光荣,让革命烈士安眠的地方成为人们接受革命教育、传扬革命精神、陶冶自身情操的圣地。

最后,郭如聚充满期待地说,纪念馆建成后,如果赵官寨也能建起这样的场所,那么,加上莘县丈八的肖永智墓、冠县城内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四地将联成一条线,成为一个红色文化旅游链条,对人们熟悉革命斗争史、继承发扬革命前辈精神、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将大有裨益。

■来源: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目伦

Hash:a68efb13d0f91eeda465d2969390b15717acebd3

声明:此文由 冠县新鲜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