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人,大运河文化之旅到达安徽宿州啦!

中国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在2014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在“中国大运河”中,安徽淮北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两个申遗点仿佛两颗“明珠”点缀其中。

大运河安徽段182公里中有140多公里位于宿州市境内,流经埇桥区灵璧县、泗县,特别是大运河泗县段保留了通济渠河道的原始风貌。

泗县段活运河“风韵犹存”

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让宿州有了首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泗县境内的运河故道,这条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人工运河,蜿蜒曲折静静流淌,基本保持着隋唐大运河的原始风貌。穿过历史的烟尘,这段河床顽强地“活”下来,着实让世人惊叹。

运河故道保持原貌

泗县县城向东绵延10余里,村庄与农田连成一线,百姓世代滨水而居。无论是当地的民间传说还是乡村地名,都带有深深的运河文化印记。虽然当年柔曼的垂柳变换成如今挺直的杨树,但漫步长堤,仍恍如穿越时光隧道

运河泗县段的历史文脉如同它的水脉,绵延至今。通济渠泗县段有水的28公里故道中,东段的5. 8公里保持着最为完整的运河原始风貌。这段故道西起汴河与环城河东交口处的新虹桥东至汴河与新濉河交汇处。这段故道是现存隋唐大运河活遗址中最真实的存在,有水、有堤、有渠、有桥。

千年运河仍在灌溉

位于汴河与新濉河交汇处的仿古木亭占据了这段故道的制高点。置身亭中,放眼望去,故道水面宽阔,岸边鸡成群,河里鸭子欢。沿河漫步,只见水清堤绿,一排排新栽的柳树、桃树槐树令人赏心悦目,似有当年“隋堤烟柳”、“汴水晴被” 的意境。

故道南岸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北岸村庄聚集。离开仿古木亭,顺着运河河滩一路向东, 路边不时可见片片菜园。一条长长的水管横亘在路上,一头扎入河道,一头通往菜园。现在不能通航,也不做生活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和泄洪。大约在南宋之后,运河渐渐失去了漕运功能,河水主要用来灌溉庄稼,有“十里一井”之说。

沿河而行,一口废弃的菜园井,井口还保留着用来取水的轱辘,因久经风吹雨打,木轱辘已经严重腐蚀,千疮百孔。这口井据考证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工作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将在9月29日举办“千年韵万象河”大运河文化知识竞赛安徽赛区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

中央网信办指导,北京市、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八省市网信办联合主办,新浪网、微博、新浪安徽和宿州发布共同承办的。

9月29日的知识竞赛,新浪安徽和宿州发布全平台同时进行现场直播,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围观,为选手们打call!

来源 | 综合

编辑 | 徐婧雯

Hash:55b5931a82888b61294761821708296741166186

声明:此文由 宿州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