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治河能臣由山东起步

在后世人眼中,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形象,是在广东无惧列强,查禁鸦片、虎门销烟的英勇壮举。

林则徐像

其实在虎门销烟之前,他就是大清闻名朝野的治水能臣。而他真正善于治水的名声,则是从历时共计164天的东河河道总督任上开始的。

在上任东河河道总督之前,林则徐曾在湖北任职,也负责过防御江汉平原水灾。但当时的他,更多的是贯彻上官的意图,起辅助性作用。

到了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十月初七,朝廷擢升时任河南布政使林则徐为东河河道总督。

东河河道总督的首要职责是修筑河南、山东堤防,保障经过该地区的漕船顺利通行。此时的山东境内有运河流经,河南境内有黄河通过,两省自元代以来就是国家内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黄河安澜、运河畅通,清政府每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对黄运堤工、坝工、埽工进行维修与管理。东河河道总督坐镇济宁,全权指挥两省各要地的下属官僚,协调河道部门与地方机构关系,确保每年数百万石漕粮能顺利入京。

林则徐治水场景图

东河河道总督管辖区域水文多变,灾害频发,是责任重大的苦差事。林则徐虽然是干练有为的能臣,但对自己能否挑起如此重担也没有多少把握。他自度“河工修防要务,关系运道民生最为重大,总督必须能运筹帷幄,统一擘划”。而自己对河工并不熟悉,对河防形势也不了解,一时间恐怕难以胜任。何况到了清朝中期,河务成为贪官钻营的巢穴,要根本杜绝其中弊端,无异于壮士断腕。林则徐对自己能否肃清腐败,也没有充分的信心。

所以林则徐以自己不谙河务为由,上奏请求朝廷另选他人。但道光帝对林则徐历来政绩非常满意,对他充满信任,认为他“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道光帝在收到林则徐请辞的奏折后,非但没有改变主意另择他人,反而下谕令催促林则徐迅速赶赴新任,不得再推辞。

道光帝还特地谆谆训诫,付以林则徐扫清积弊的膺命:“一切勉力为之,务除河工积习,统归诚实,方合任用尽职之道,朕有厚望于汝也。慎勉毋忽。”林则徐接到皇帝的谕令后,即从江扬州勘灾途中赶赴山东,在济宁接任东河河道总督。

林则徐十分感激道光帝的一再勉励,向道光帝表达决心:自己要“力振因循”“破除情面”“自持刻苦,不避怨嫌,以防意者防川,以纠心者纠吏”,努力整顿河工的积弊,以达到“弊除帑节,工固澜安”的目的。

林则徐到达山东任职后,便雷厉风行地开展治河工程。他时常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高粱秸进行检查,还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除了常规治河外,林则徐还萌生了永除水患的想法。嘉庆道光年间,黄河治河局限堵口筑堤,总是在细节上小修小补,往往只是勉强支撑数年而已。林则徐经过实地调查,认为若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可以克服河患的巨大威胁。他指出:欲救江、淮连年淤塞决口的困局,必须改变黄河水道,改由山东入海。这样江浙的漕米运输可以轻捷许多,而运费也可以降低不少。

林则徐的想法,得到了好友魏源的大力支持。魏源经过实地走访发现,黄河在江苏境内的河道已经高悬地面,随着时间的累积,很大可能会决堤向北改道。林则徐借鉴魏源的意见,提出借人力让黄河北流的设想。但这一想法因工程浩大,遭受诸多朝臣的反对,最终未能付诸实践。在他去世五年后,黄河终因洪水泛滥决堤而自然改道,由山东入海,说明他的设想颇具前瞻性。

魏源

任东河河道总督164天后,林则徐奉旨调任江苏巡抚,从此离开山东。林则徐虽然任职河道总督时间不长,但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整个河务风气大变”。更为关键的是,从此他开启了治水名臣之路,

上任江苏后,林则徐依然承担着繁重的治水责任。道光十三年夏秋之际,江苏镇江、扬州、淮阴徐州一带大雨滂沱,加上上游大潮袭来,江苏境内长江两岸的堤坝均遭到冲击。当年九月,沿江十分之七八府县被江水淹没,鱼米之乡成为汪洋泽国。林则徐一面向朝廷申请减免税赋,一面在江苏广设粥铺,赈济百姓。

洪灾退去后,林则徐利用在山东任上积累的经验,迅速在江苏境内开展治水工程。在他呕心沥血付出之下,江苏境内堤坝得到巩固,防御洪水的能力大大提高。

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后,又面临江平原水患频发的难题。他初来乍到,就对湖北防汛抗洪忧心忡忡。在给同僚的书信中,他焦虑地说:“久雨令人愁绝。”“薄堤似纸,不知何以御过夏秋也。”

梅雨季节,江汉一带天阴多雨,更让他寝食难安。为了防御洪水,林则徐冒着暴雨巡查沿岸大堤,督促河工加固河堤。巡查中,林则徐发现大堤内一处发生渗水,居民惊慌失措,四散逃离,形势非常危险。林则徐经过仔细查看,凭借自己治水多年的经验,断定大堤暂时不会发生决堤。他一边“谕居民不必惊悸”,一边和官员“捧土束薪,尽力守护”。经过官民齐心抢堵,大堤终于转危为安。

此外,林则徐还认真督修防洪堤塍、制定修堤防汛章程、疏浚淤塞河道、筹措防汛专款,尽一切力量保障江汉平原的安全。经过他细致有效的努力,素来易发生水灾的江汉平原,在他任上竟然始终安然。道光十八年秋汛,江、汉洪水并涨,“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实为数十年来未有之幸”。

《水经注》

林则徐卓有成效的治水成绩,不仅受到广大百姓的赞誉,也得到道光帝的褒奖。道光帝在林则徐的奏折中,亲笔朱批道:“凡事若能如是,有何不可挽回者?朕意在言外,卿其善体朕心,决意勉为之。”

即使后来被流放新疆,林则徐也曾戴罪在河南负责治理黄河决口,并受到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来源:《大众日报》·鲍青)

Hash:67c69fbed94bd91e91d9c7b6e15993b13dcfc451

声明:此文由 林则徐纪念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