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称“画圣”,目前仅一件真迹存世,如今在其故里却备受尊崇
在河南禹州市城西南的箕山余脉中,有一个名叫山底吴的村落,这里,就是“画圣”吴道子的诞生地。
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阳翟(今禹州)人,被唐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后世尊称他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他为祖师。吴道子是我国历史上极少数能被称为“圣人”的伟人之一。
作为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自然对画圣也是崇拜已久。听说吴道子故里竟然就在离家乡不远的禹州,笔者早就有想法了。
秋高气爽,携家人专程赶赴山底吴村。还没到路口,公路上的一幅宣传横幅映入眼帘,上书“画圣故里山底吴村欢迎您”,汽车进入村口,一座石坊赫然伫立在村道上,横额上书写有“画圣吴道子故里”字样。看到这些,足见山底吴村对画圣的尊崇和自豪。
吴道子国画院就在村中一条大街的南边,坐南朝北,门楼高挑,歇山式的屋顶,飞檐斗拱,门楣上有“画圣吴道子纪念馆”匾额,门边有“吴道子国画院”和“画圣吴道子故里游览区管理委员会”的牌子。看来,这里的画圣文化应该有一定规模了。
进入参观吴道子纪念馆参观,门内两山墙上有“四大天王”素描画像,对门是一高大照壁,中间书写的是“重修画圣祠碑记”。
从照壁两边拾级而上,来到纪念馆院中。东西两侧有很多石碑,西面是书法。
正殿坐落在高台基上,歇山式的屋顶,红漆大柱支撑,门上悬有“万世师表”匾额。
正殿内中央有吴道子铜像,周围墙壁上绘有“地狱变相图”局部、“天王送子图”、“引路菩萨图”、“维摩诘像”、“八十七神仙图”和跋。
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里面展出的是吴道子画作和纪念吴道子的作品和书籍。
吴道子最著名的作品当然还是《八十七神仙卷》,这也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一部作品,专家认为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准,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八十七神仙卷》画面以纯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画面优美,宛若仙境。
据说,这幅画在失落多年后于一九三七年被徐悲鸿在香港发现并重金买下。谁知在重庆又被被人偷走。直到一九四四年,该画悄然出现在画市,徐悲鸿又不惜倾家荡产,再次将此画买下。
从墙壁上的精美图画可以得知,画圣吴道子一生可谓漂泊在外,虽然画艺超群,但最终客死他乡。
吴道子少年时孤苦穷困,但天资聪颖,有幸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专攻绘画,渐得妙法。由于吴道子刻苦好学,悟性过人,年纪轻轻已“穷丹青之妙”,名扬四方。后来被唐玄宗召到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
有这么一个故事,可见画圣之博大功力之一斑。唐玄宗曾重病在床,恍惚间看到一个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玉笛,绕殿逃跑。突然一个大鬼追来,把小鬼捉住吃掉了。玄宗见这大鬼蓝袍裹身,袒露右臂,身形硕大,遂问其姓名,大鬼答道:“我是钟馗,是个落第的举子,专除天下的妖孽。”玄宗醒来,病竟然好了。
唐玄宗就要求吴道子画出钟馗。没想到吴道子把画好的钟馗呈给玄宗一看,玄宗当即呆了,说道:“画的和梦中大鬼一模一样!”自此,后代人就有了贴钟馗像镇宅避邪的风俗。
吴道子跟随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到了四川,没想到客死他乡,就草草葬在了四川。而现在建在山底吴村北的吴道子墓,实际上只是吴道子的衣冠冢。
沿着台阶行至墓前,方见吴道子墓,吴道子的墓建得并不高。墓前有座五六米高的墓碑,基座上雕刻着“画圣”二字。墓前有吴道子站立塑像,他身着唐代官服,衣带随风,潇洒飘逸。他身材挺拔,目光炯炯。
此时,不由想起宋人绘画论大家郭若虚的那句千古绝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村不在大,有圣则名。小小的山底吴村,因为画圣吴道子的存在而名声在外。
爱好旅游的朋友们,有空来看看吧!
Hash:c35bf40b6a795b4ecf21f669938e086b5f2bb029
声明:此文由 闲悠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