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灰山遗址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六坝村东1000米处的戈壁滩上,国道227线旁。属四坝文化,距今3900-3400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呈小山丘,南北长700米,东西宽400米,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为先民生活聚落地,因为古人生活居住时间长,生活垃圾堆积成“灰山”而得名。遗址表层有大量的陶片、打磨制石器等。1985年和198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璠教授先后两次在东灰山考察,在遗址的灰土层中发现了小麦大麦、粟、稷、高粱等作物的炭化籽粒。在一个遗址发现五种重要作物的炭化种子,这在国内是首次,在世界上也属罕见。这些炭化籽粒的发现进一步论证了中国是普通栽培小麦、大麦和高粱的原产地和重要起源地之一。1987年5—6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开挖5米×5米的探方12个,2米×5米的探沟一条,清理墓葬249座,出土金器、青铜器、彩陶、骨器、石器、木器等各类文物1003件。陶器有壶、罐、鼎、钵、盘、杯、纺轮等器物。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石斧、石刀、石环等。它们的出土对研究河西四坝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东灰山遗址的历史价值:一是东灰山遗址是四坝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继玉门火烧沟遗址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科学发掘的四坝文化遗址,为全面认识四坝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二是东灰山遗址的文化层中发现的小麦、大麦、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是我国最早种植小麦等作物的历史见证;三是东灰山遗址出土的砷青铜器及锻造加工特点为四坝文化铜器所独有,完全不同于我国其它地方发现的早期铜器,为探讨古代民族的迁移或青铜冶炼技术的交流传播,以及河西走廊地区与西亚、南欧等地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来源:金山博物馆

Hash:12d2113e1d8f35d6034f00314a44a67462aff7ae

声明:此文由 民乐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