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故事||辛亥革命前夜的周家私塾

以上是赞助商广告

公元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1875年奏折)。1911年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四千年的君主统治,中国社会开始了新纪元。在辛亥革命的前夜,五台境内照吞口周家私塾,审时度势,超前思维,适应变局,推动了社会进步,担当了历史责任。根据有关碑文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并参考有关历史资料,将五台这段重要史实记述如下:

一、六世私塾士子杰

照吞口位于五台县清水河中游耿镇附近。从前清以来,周 家私塾士子辈出,弟子驰名。传到第六世私塾老师周云亭这一辈,是周家私塾教学比较成功的时期。周云亭生于1811年,卒于1879年。自幼“颇颖悟而性嗜武”,有“大丈夫当立功疆场”抱负,却因“应乡试屡选未售”,“遂谢棘闱教授乡里”(见周云亭德教碑文)。周云亭所处的年代,中国发生了1840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动乱,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大事。因山西表里山河,未受扰动,仅有1861年直隶流匪进入清水河上峪情况(参见《松龛全集》卷二21页),周家私塾虽位清水河上峪,但影响科举教学活动时间不长。周云亭教授30年,共教出武进士1名(盂县韩玘中甲子年正科[1863]),清朝废科举前260年的时间,五台共考取进士16名,周云亭教出一名进士实属不易。教出武举1名(五台白廷柱[1876]),武生10余名。

晚年,周云亭知道了刀、枪、剑、戟冷兵器,不能抵御列强的坚船利炮。加上对科举弊端的自身体察,老先生对独生子周志贞不囿经典,博极群书,文武任择,无意仕途的自由学风未加管束,以期后辈适应千年之变局。1877-1878年,山西连续二年特大旱灾,山西经济遭遇重挫,山西全省的教学科举活动基本停止,照吞口周家私塾也只好关闭。周云亭老先生也于1879年去世,把七世私塾的教学和管理交给了周志贞。

二、《瀛环志略》洞事明

周志贞,字含章,号静山。生于1848年,卒于1908年。1928年任国民政府察哈尔省主席,193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二级上将的杨爱源将军,在1931年周志贞德教碑中撰文称:“先生出生台州望族,濂溪儒风,七叶膠庠……博极群书,力能扛鼎,插架缥缃,幼儿饱腹……里居教授,是大口之儒生”。此言大致说明周志贞虽无意仕途,但邑内声望较高,被誉称处士实至名归。杨将军言称周处士“夜察星辰,识将衰之乾象”,把周处士形容为袁天罡、李淳风道骨仙风能预测天下更替的名士,似在穿凿附会。笔者认为是杨将军对周处士天文(各朝对应星象)地理风水地气),学识渊博的崇拜,非处士神玄也。预测满清衰亡被证实,首推大势演绎也!1840年鸦片战争和1850年太平天国动乱,清朝政治的腐败无能已露端倪。1858-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后的狂风暴雨,已确定中国必然发生“数千年之变局”。1894年中日海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四千年大梦始唤醒”(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老顽慈禧又想借义和团力量打败八国联军,结果狼狈西逃,让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从此中国屡屡丧权失地,人民水深火热,满清衰亡已成定局。其次,周处士敢预测满清衰亡,是受徐继畬《瀛环志略》影响。2016年周山仁所著《清末民初的山西教育》第198页讲“徐继畬之事业著作对五台士子影响较大,如赵戴文(民初山西省省长)14岁(1881年)时就阅读了《瀛环志略》……”阅读了《瀛环志略》,人们就会悟出中国战败就不单单是经济科技以及没有近代兵工的表层原因,而是文化和制度的原因。自然也知道了魏源、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的局限性;还知道了民主共和取代封建政治体制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更知道世界工商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或许有人疑问,《瀛环志略》会传给照吞口周家父子吗?疑问有所不知。从唐宋到1965年,五台清水河大道恰好路过照吞口。且不说东冶二、五、八,耿镇三、六、九的集市日期周转让离耿镇一华里的照吞口周家父子信息不会闭塞,徐继畬在耿镇走亲戚的足迹也提供了传播的可能。1859年徐继畬罢官回乡期间,去耿镇祭奠了已故的老姑父刘秉彝,并写了刘秉彝的德教碑文(见照片)。此时,《瀛环志略》问世十一年,国内已印刷了两版。1869年4月,徐继畬告老还乡,去忻州祭奠了元遗山墓,顺理推测也应去耿镇探望亲戚。据此判断,周处士最迟在1869-1880年就可能看到1866年同文馆翻刻校订的《瀛环志略》,从而坚定了数千年变局之预判。

三、劝子塾教谋略远

为了把周家高档私塾的好名誉传承下去,周志贞支持独生子周锡九参加童试以取得生员资格,在周家私塾执教。山西在1890年左右,经济开始恢复元气,士子科举温度开始回升。与此相应,五台清水河地区儿童受教育的要求与日俱增,这给周家私塾又带来生机。1891年,弱冠之年的周锡九考取了生员,次年食饩增生,第三年被省学政(亦称督学使者)岁试中録为雁北十三县优生第一(五台人叫大秀才)。当周锡九拟以优贡生进入国子监继续深造,准备择机参加科举考试时,周处士果断中止。为什么周处士中止儿子仕途呢?这里既有周处士审时度势运筹谋划,在千年变局中让儿子回周家私塾教学,为推翻满清做人才准备的考虑,也有科举之路很难把握且花费巨大的忧愁。据周山仁清末明初的山西教育讲,该时期考取进士约需600两银子左右,相当于勉强维持温饱的农家600口人生活一年。还有科举造成的多是不学之才的厌恶。科举注重的是八股,讲求的是小楷。八股只能“代圣贤立言”,丝毫不能有自己任何思想观点的发挥。八股文作久了,势必会把人们的精神变得毫无生气。除院试、乡试外,会试多以小楷优劣确定谁中选,因为主考大人阅卷太累。读书人的精力思想全部消耗在科举上,国计民生经世致用的学问空空如也。新时代一旦到来,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让儿子在自己的私塾内执教和研究学问,人身自由,书源广泛,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是励志韬奋的理想安排。

周锡九回私塾任教,周家私塾如虎添翼。周处士把大部分的教学活动甩给了“八世膠黉”周锡九,自己在清水河流域察访天资聪颖的优秀学童进周家私塾深造。鉴于清末乱世,周家私塾又恢复了武学内容。

四、资助俊才指戎机

1898年,周处士在五台上门限石村访察到一个品学兼优的

学童,叫杨爱源。杨爱源时年12岁,有三个弟弟,父亲靠几亩薄田维持家人生活,拿不出学费到20里外的照吞口念书,周处士听说后慷慨承诺免费。

1902年,山西陆军小学成立并招生,这是洋务运动开展以来,西方学科不断引入中国的新鲜事物。“靖乱必用干戈”是周处士父亲所留箴言。周处士惊喜世变的前夜到了,平民的机会有了,爱国的机会来了,就动员杨爱源报考。这一年,杨爱源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弟弟,父亲正指望他这个16岁的劳力养家糊口呢!周处士对杨父作了耐心说服,指出考取军校的价值比考上秀才的意义大,并拿出路费让杨爱源去太原报考。一同报考的还有李鸣鸾等几位同学,结果全部录取。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周家私塾考到省军校的30多名同学不知所措,郁闷彷徨。周处士知道后将杨爱源等同学叫回五台吩咐:“时艰孔急,正风云奋志之秋;国变匪遥,亦豪杰有为之会。投班生之笔,努力戎行;枕祖逖之戈,勿忘国耻”(周静山德教碑)。这样,杨爱源等学生欣然返校,锐意如初。1908年,杨爱源、李鸣鸾、梁续鳣、刘荣贵、王荣贵、王栋才等同学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参加太原起义后,1912年元月正式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并毕业,逐步走上军政大任之路。

直到1908年周处士去世前,周家父子每年往山西军校输送10名左右学生。周处士去世后,周锡九带着周家私塾张子奇等最后一批学生加上照吞口王林秀等有志从戎的青年共30名一起去太原报考了省军校,为参加辛亥革命中的太原起义准备了人力条件。他本人也被聘为“高中学校及军官学校国文教习”。当时山西军校规定不愿意在军校继续学习军事的学生,可转入军校所属的高中学校学习,个别同学改了专业。

从1890年到1908年,照吞口私塾传统学制和教材没有大的改变,但两世名师乘势中国洋务远动,努力学习湖北湖南的教改做法,在教学中追求吸纳新知,强调经世济用,增强学生忧患意识,促使学生向近代转型。在吸纳新知中,鉴于五台相对封闭的人文地理条件不能像江浙湖广那样进行近代医疗、机械制造、理化科技等知识培训,只能按《瀛环志略》的地理知识了解一些域外情况。特别是欧美思想文化,经济发展,坚船利炮,侵略扩展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必然发生“数千年变局”,从而思考中国出路,坚定改造中国社会的决心,为适应辛亥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五、矢志革命弃儒冠

周锡九生于1871年,卒于1968年。既然是清末“大秀才”,在教学中自然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学生们“被其泽者莫不以器识远大相期,莫不以得侍坐隅为幸”(见周锡九德教碑,下同)。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以来,有近代教学内容的教会学校如火如荼,公费、私费出国留学风起云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消息不断传回国内来,照相机、留声机、电机、内燃机、电报不断展示在国人面前,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观念。政治上,中国同盟会成立,力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宗旨和纲领,不断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各种武装起义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对每年去太原送周家私塾学生参加山西军校考试的周锡九影响很大。1908年,满清江山摇摇欲坠山雨欲来之际,周锡九去太原后居然数月不归,这可急坏了他60岁的父亲周静山老先生。周老先生固然“默观世变,洞见先机”,“于趋庭之余,固已饫聆密训,宜其善继善述.......”(同上),希望儿子有历史担当,但自己年老,仅有一子,一旦太原革命发生,性命难有保证。虽然周老先生对儿子算命长寿,取名周丕令,但毕竟是虚幻预测,谁敢保证他不出事!因此老先生二次托病捎话,让儿子速回。此时,周锡九旁听近代军事课正入迷,迟迟不肯动身。不几天周老先生果然病了,就命侄儿们披麻戴孝谎称周老先生病故去太原报丧,才把周锡九哄回老家。周锡九回老家伺候老先生没几天,周老先生果真驾鹤西去。丧事毕,周锡九决定停办周家私塾,动员张子奇等在塾学生10余名和照吞口初级私塾学习过的王林秀等适龄青年20名去太原报考了山西陆军小学,大部分录取。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10月25日太原起义发生。在进攻山西巡抚衙门时,保定军校学生同盟会会员五台人王栋才和山西陆军小学学生五台人张子奇,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攻破巡抚衙门,将山西巡抚陆钟琦击毙,起义取得成功。

锡山赠送王栋才匾额

太原起义成功后,周锡九继续在山西军校任国文教员,并帮助照吞口周家私塾来军校的学生成长。1917年5月,陕西军人郭坚率2000人渡黄河入侵晋南,时任商震旅驻临汾营营长杨爱源接到清剿任务。杨爱源邀请了足智多谋的周锡九老师协同指挥,结果以少胜多,大获全胜。杨爱源因作战有方名声大振,同年8月一跃升为商震旅第一团团长。从此,杨爱源在戎马生涯中一路撅升,官至国民政府察哈尔省主席,国民政府二级上将。

周锡九看到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形势变化无常,军阀混战不断,年届50岁的他自感身体不适应,于1921年辞去山西军校教官职务回家养老。此时,五台二高小(耿镇)已成立8年,周锡九又被聘为二高小国文教师,直到全面抗日开始。原山西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隽轩,连任40年原伪国大代表、立法委员,蒋经国、李登辉战略顾问张子扬均是他的学生。

毛主席和赖若愚在一起

六、周家私塾将星多

截止1949年,以五台照吞口周家私塾为基础产生的国民政府将领10 余名。

1、杨爱源,又名杨星如,国民政府二级上将,曾任察哈尔省主席,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五台上门限石村人。

2、李鸣鸾,又名李子和,国民政府上将,二战区军需总监,伪山西省政府秘书长,五台黑石沟村人。

3、梁续鳣,中将,第六集团军军需总监,五台阎家洼村人。

4、梁中阳,中将,第三集团军军需总监,五台阎家洼村人。

5、梁中元,少将,山西省交通厅长,五台阎家洼村人。

6、刘荣贵,少将,其余不详。

7、王荣贵,少将,其余不详。

8、张子奇,少将,抗战后任天津市代市长,国民政府外交部西欧司司长,金刚库村人。

9、武守忠,少将,抗战时任保安11旅旅长,五台西岗村人。

10、王林秀,少将,1946年任大同守军师长,五台照吞口村人。

重要将领功勋

杨爱源,1937年中国发生全面抗日战争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司令,李鸣鸾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军需总监,在卫立煌、阎锡山的指挥下,在平型关外围布置了10万部队,策应八路军115师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7年10月忻口会战开始,杨爱源作为左集团军指挥,在宁武阳方口一线与日军血战23日,取得了中日开战以来最辉煌的战绩。1939年杨爱源在延安拜见了毛主席,表示了对共产党、毛主席的钦佩之情。

张子奇,山西陆军小学四期毕业,1939年任军统少将。1937年掩护北平市长张自忠南下进行了枣林会战,张市长壮烈殉国。

1939年以英租界天津电话局局长为掩护抗交日寇接管。电影《邪不压正》人物原型。

正如台湾学者方闻在《清徐松龛先生继畬年谱》第330页所言:“以吾五台,素号贫瘠小县,而能如此,以当日言,实非易事。推厥原因,则多系个人早年直接和间接接受《瀛环志略》影响,故得风气先云”。

文成稿前,五台陡寺村阎喜堂老师对周云亭、周静山、周锡九、刘秉彝德教碑文进行了考证和注释,为作者提供了巨大帮助,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耿镇村退休教师刘奋勇,周锡九小外甥杨为民为本文提供重要情况。

个别史实如有出入,请提出批评。

作者 武奋新

邀请函

大美五台公众号诚挚邀请您来稿

投稿, 把您知道的五台故事讲述给新一辈的五台人!加微信快来投稿吧!

大美五台

Hash:522d442eccead9bc6816871ffda008bc0dfd3067

声明:此文由 本地消息一号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