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田县志》:探寻福建宗庙,祭祀文化
本文所考察的大田县朱坂村,历史上又称"朱阳"、"赤坂",明清时期属大田县丰城乡径里四十七都,现属文江乡。作为行政村的朱板村目前下辖:坂面、栁口、洋尾、上东溪、分板、路下洋,村部驻分板。朱坂村与尤溪、永安两县相邻近,处三县相交之地。文江溪穿永安槐南、大田朱坂、文江而入尤溪,勾连三县再汇入闽江。
由于地处福建山区,朱板村山多田地少,田地贫瘠,历史上当地民众除了种植水稻外,也从事苎麻种植,或倚河业舟楫为生。朱坂历史上曾有六姓,现仅存廖、余两姓。余氏家谱中提及明清时期朱坂的宗族聚落:"凡六姓不数传而皆深杞,鄫不祀之伤,抱蓼六忽诸之痛,独君之姓繁衍而复久延若此。此虽天命,岂非人事哉。
"因当地频繁的盗匪活动,导致朱坂一些族姓迁居他地,最后只剩下廖、余二氏。据余氏族谱载,余氏自宋入闽,始祖为福唐侯官余氏。而余氏在朱坂的开基祖为延戈公,字仁干,延戈公为入闽十一世祖,传至今历四十八世。
而廖氏到朱坂要晚于余氏,现在的廖氏原姓陈,大致在明初时入赘朱坂廖氏,并定居于此,后一直以廖为姓。目前,廖余两姓共有人口二千余人,廖氏占2/3,余占1/3。廖氏原有九房,现仅存仕二、仕三、仕四、仕八、仕九房,仕六房迁到周边的大安,而余氏分为四房。
朱坂现在有廖氏、余氏祠堂房支祠多座,这些支祠多是原来的祖居,村民以各房是否"有份"来界定祖居所属房支派系。原有廖、余两氏总祠堂并置于现在的村部公所之处,后在20世纪60年代拆毁。大田县风俗传统多与尤溪、永安相近。民间多迷信鬼神,祠宇遍及各处,道士建醮祈福,节日则赛神演剧。
民国《大田县志》载:"邑民向多迷信鬼神,祠祀遍于各处。迎神赛会,极形拥挤,靡费不少,且酷信僧道。非特丧事延之诵经礼忏,即平时延之祈福禳祸者,所有多有。递年七月中元节,建设焰口,为鬼施食者,无地无之。每逾数年,则建普度一次,动费千余金,少亦数百金。"历史上朱坂有不少庙宇:如万安岩寺、天宫岩庵、仙福岩庵、义勇祠,这些寺、庵或出现在族谱中,或记载于地方志中,但目前都已毁弃无存。
朱坂现在仅存有阔公庙一座,其庙史文献无征,其历史也无考,现在的阔公庙为近年重修。庙内所供神灵当地人称"阔公",但村民并不知道阔公为何方神灵、来源于何地。从阔公庙的缘捐来看,阔公信仰在当地并不只有廖、余二姓的信众,周边的村民也有不少的信徒,应当是一个超村落的区域性的庙宇。
村里廖、余二姓都有人做道士,同为通兴靖坛,除了参与10年一次的丰场戏演出外,平常主要应付村民及阔公的相关法事活动。如为小孩做平安,过关,也有驱邪除煞等法事,其所事科仪大多是正一教与闾山派的法事科仪。朱坂丰场仪式10年一举,20世纪50年代后曾经中断,至20世纪80年代重新恢复活动时,村民经阔公庙筶神,议改为5年一次。
关于朱坂做丰场的历史,文献并无明确的记载,当地村民对其历史也并不清楚。《丰场总纲序》称,朱阳丰场之设,不知昉自何氏,创自何时。但10年一举,未尝或有间断。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丰场戏的历史起源,但还是可以推测丰场戏在朱坂活动的大致历史。由于《序》文没有注明作者,只知道此《序》的传抄者为廖法昌。
《序》末署"上章敦牂岁君梅月弟子廖法昌(维年、庆隆)亲手抄写"。据叶明生先生考证,《序》末的"上章敦牂"即为对庚午年的另一种表述。在《丰场总纲》的第二出《阔公请神》的祝文中,曾提到"民国庚午年(1930)"搬做丰场。正好印证了《丰场总纲》是廖法昌于1930年所抄写。廖法昌,朱坂人,讳维年,号隆庆,法昌为法名。
他是晚清民国时期朱坂有名的老道士,其道坛为通兴靖坛,其道法后传其子廖作耀(法名廖道真),这一道坛现传到其重孙廖世谥(法名廖文立),已历经四代。据笔者对其重孙廖世谥的访问及其所保留科仪书的普查,发现廖法昌不仅抄写了大量的正一、闾山派的科仪书,也对其历经的丰场活动过程做了相当完整的记录,保留了民国时期有关丰场活动的一些相关文献材料。就田野调查材料所知,目前朱坂及周边聚落的一些道坛道士所用的科仪书有相当的部分是传承自廖法昌的抄本系统。
笔者在其孙廖世谥所提供的资料中偶然发现一本记载民国时期当地丰场活动的总缘簿。其中记录了民国十九年庚午年(1930)的一次丰场的告神择日的样式疏文。在此缘簿中还保存着更早的两次丰场活动结束之后当地文人所作的序言。这份总缘簿为我们揭开朱坂丰场活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其一为宣统光绪庚戌年(1910)里人廖式金所撰。
另一署名为上章涒滩岁君书簿逢明撰,按"上章君涒滩"为庚申年,即1920年。廖式金,号正模,四十七都朱坂人,光绪三十三年丁未贡诠选。曾在朱坂创办玉井书院。廖逢明,朱坂人,为清附生,全闽师范毕业,兼具有旧式与新式教育背景。在清末民初,曾积极参与大田县的各种公共事务。宣统三年任大田县劝学所长兼视学,国民九年任大田教育会会长。
廖逢明还是民国《大田县志》的协撰,并与廖式金一起创办第十二区公立朱坂小学校。两人分别是1910年与1920年朱坂丰场活动时的书榜。在廖逢明所撰序中,作者提到自己曾看过丰场3次。而此序为民国庚申年(1920)所作,如按丰场10年一举推算,此序记载所称作者最早看到的一次丰场活动应能推算到1900年左右,早于廖式金所作之序的那次丰场活动。因此,据现有文献资料,朱坂的丰场活动最早可以推到1900年的世纪之交。
因为传统上10年一次的丰场,规模宏大,需要调动整个社区余、廖两族的人力与资源来为此次活动做准备。为保证做丰场活动有顺利有序进行,每次丰场之前,要成立缘首会组织,负责丰场所有活动。由于朱坂的丰场活动与当地的阔公信仰密切相关,很多组织活动由阔公庙理事会出面组织。其组织结构是总会首、分会首(协首)、书榜、总理、出纳、保管等组成理事会。
分会首以片为单位,共分六片,以原来的自然村为单位,分别为坂面、柳口、洋尾、上东溪、赤板、路下洋六片,各片选出缘首5人。各片之外,还要兼顾余、廖二姓在丰场活动中的均衡。如总会首、分会首等人员廖、余二姓应对等。一般总会首为4人,廖余两姓各2人,副首12人,廖、余各6人。同时在余、廖两姓中选出丰场各角色扮演人员。
一般两姓对半,一些重要的角色必须保证两姓各有1人,如道士、场师等。丰场活动组织和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人员。一是总首、协道、各片缘首、总理等,这些人员一般是廖、余两姓之间各自分配名额,人员各半。再在各姓族内按房支轮流充任。一种就是丰场的演职人员的安排,一般在两姓氏之间分配。
安排与演员角色的选定主要由廖氏、余氏两姓共同主持,丰场的人员安排都是在廖余两姓族中子弟选取。对演员的选任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为男性,有些特别的角色的要求甚至更为严格。如总首人员为廖、余两氏各2人,宗族内部则由各房轮选。如廖姓为六房,六房中轮流选出总首两名,余氏为四房,轮流选出二人充总首。而演员及器乐人员基本由廖余二姓各半分任。
来源:百家号·超级好玩的家常事
_
_
_
↓
Hash:aa8995a0a175880401b27cfcb82202aa53da82c3
声明:此文由 掌中大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