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央视重磅推出淄博齐长城遗址报道:守护精神文脉 擦亮齐长城文化名片!

国庆假期,央视重磅推出淄博齐长城遗址报道:守护精神文脉 擦亮齐长城文化名片

10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以《直播长城:赓续文明 守护精神文脉》为题,报道了齐长城遗址保护、整合沿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内容,让大家全方位感受齐长城的魅力。

齐长城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长城。它蜿蜒于齐鲁大地,始建于春秋,西起济南长清区峰山,东到青岛黄岛区接入黄海,东西绵延641.32公里。

齐长城沿线历史遗存众多,留有大量的历史建筑遗迹和齐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民族文化瑰宝。

为了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目前当地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保护网络,320多位齐长城保护员定期对长城的沿线开展巡查。这些齐长城的保护员当中既有沿线的村民,也有基层文化旅游系统的工作者,还有很多热爱齐长城的志愿者,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我的长城故事:齐长城上的“守关人”

高国栋是淄博市淄川区方山村的第一书记,自从两年前来到这,附近山头上的齐长城遗迹就归他巡护。

记者跟随高国栋在齐长城遗迹巡护时了解到,有一处在山顶的烽火台遗址是在大山深处,知道的人也不多,但他还是要定期来做好巡护工作。

好不容易到达的这处烽火台遗址,据当地考证是在战国时期齐国修建,可以利用地形及时为附近其他烽火台传递信号,是当时齐国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高国栋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现在都这样了还需要保护吗?或者保护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做这个事情,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孩子的孩子,这种观念意识会慢慢淡化。养成一个习惯,几天不来,就上来就看看它。”

随手用镰刀清理杂草,捡拾驴友留下的垃圾,高国栋每周都要像这样进行巡护。镰刀和木棍是巡护时形影不离的工具。“我上山的时候,一般手套一副、一根登山棍,还有我的镰刀,还有我包里的垃圾袋,现在在包里面。”高国栋说。

干了两年多的齐长城保护员,这里的每一段城墙,每一块砖高国栋已经无比熟悉,巡护工作越来越上瘾,现在他正在整理与齐长城相关的传说和故事。高国栋说:“其实这项工作我一直会干下去,因为这样干下去,就是守护好齐长城的遗迹,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我们才能一代一代交接下去。”

齐长城新名片:古时金戈铁马 今日欣欣向荣

我们把长城保护强起来,旅游也就跟着热起来了。山东也正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方式,推动齐长城文化旅游带建设。记者这几天就对在齐长城沿线一家景区进行了采访。

记者近日在淄博市淄川太和镇的齐长城游览区采访时看到,齐长城遗址在山脊上盘踞着,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袭,依然保留着傲人风骨,记者站在现场仿佛能够听到当年金戈铁马呼啸而过的声音。齐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主要凭借其险峻地势,还有不少都是修建在峰顶之上,所以也有长城岭之称。

记者在现场与游客们一起体验了徒步攀登,走在羊肠小道上,台阶还比较抖,攀登的难度比较高,但是能够全方位观赏到齐长城之美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据了解,当地在原汁原味保留齐长城原址的情况下,修建了采访现场所在的游览区,也让大家全方位感受齐长城的魅力。

近些年来,当地充分挖掘齐长城遗址沿线的景观价值,擦亮齐长城文化金名片,让古遗址在文旅融合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Hash:703bb391fa626845d46403d68702a8a57ddfcf17

声明:此文由 本地小助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