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水库——伴随箭竹溪人民半个世纪的宏伟工程
在箭竹溪丰竹坝村、龙塘沟村、大道角村和水田坝村的深山里,隐藏着一条水渠。箭竹溪是典型的二高山,有面积广大的水田,遇到天旱,就会减产。为了吃上饱饭,为了过上好日子,箭竹溪人民从1957年开始,在地势较高的丰竹坝(当时叫丰木大队)二组修建水库,当时叫白龙水库,后来改称群力水库。接着修建水渠,灌溉大道角村(大红)、龙塘沟村、水田坝(火花)和白竹坝(白竹)村的几千亩稻田。我记得那渠道叫白龙水渠,有的说叫百里长渠。不过,我认为叫白龙水渠恰当些。开闸放水时,如一条白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波光潋滟的群力水库
那时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也没有钢筋水泥,全靠人力用双手和肩膀筑堤坝、挖水沟,遇到凹槽,就修建天桥引水。其中,隐藏在龙塘沟五组的天桥依然矗立在树林里,气势如虹,蔚为壮观,完全是条石砌成的,天桥两端有石碑,雕刻了毛主席语录。这条水渠,体制下放时还在发挥作用。如今,只剩下不多的几段了。而群力水库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为箭竹溪集镇的居民提供饮用水源。
宏伟壮观的水渠
邓大哥回忆,修筑水库时,他还是个小细娃。应该是1957年开始动工,挖锄挖,月锄刨,肩膀挑,石夯筑。当初修建水库,是为了灌溉稻田。而后来为了蓄积更多的水源,水库的堤坝经过多次维修加固,确保不垮塌,不翻洪。
村民邓大哥
七十年代,箭竹溪修建了拱桥河水电站,枯水月份,主要水源就是水库的水。当然那时只有晚上才发电,主要是提供家庭照明,还无法满足生产用电。
改革开放以后,箭竹溪根据实际,调整产业结构,把水田改为旱地,种植黄连、贝母等药材,再加上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田土无人耕种,成片抛荒,对灌溉水源的需求没有了,这条人工修建的水渠逐渐失去功能,部分村民把渠道的石块搬去另作他用,甚至还有被泥沙淤积的渠道种上了庄稼。
种上了蔬菜的水渠
群力水库位于丰竹坝村(以前叫风木)二组,以前是沼泽地,有丰富的地下水泉涌而出。旁边的引水渠保存完好,远远望去,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节约材料,外形优美。据说修过三次,前两次垮塌了,第三次是周世凤设计,邓正扬施工,于1974年7月12日竣工,至此,水渠全线贯通,彻底解决了大道角等四个村的旱灾难题。
拱形水渠
可惜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是谁,把竣工石碑弄走了,如果能找到,就可以弥补缺漏的信息。登上渠道,两岸宽约两米,沟宽约1.5米,深一米左右。位于龙塘沟村五组的河渠,被称为天桥。而丰竹坝二组的称为拱桥,龙塘沟五组的称为平桥。经过岁月的洗礼,泥沙填满了渠道,上面有行人通过的痕迹。水渠两端矗立着四个石碑,修建公路时挖去了一个。
被泥沙填满的水渠
如今,雕刻语录碑的师傅还有一个健在,名叫郭运强,74岁,家住白竹坝村。1968年,白水公社文书向延寿同志请郭师傅去龙塘沟五组工地当石匠师傅,与罗龙江(容貌坪村人)向延金(百丈沟人)覃本建等负责架设天桥的技术安装工作。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工程指挥李和成,会计张德贵,队长向延禄,团支部书记卢定华。每块桥梁都是近五米的条石,要32个人抬,没有那个力气是不能胜任的,一次,刚把桥梁抬上脚手架,就断成两截,把大家的魂儿都吓丢了,好的是没出安全事故。雕刻语录碑是个细致活儿,首先由箭竹溪街上的蒋景国书写毛主席语录,然后才是石匠雕刻。郭师傅回忆,他的师傅是罗龙江,手把手教他刻字,一个人一天只能刻成功一个字。碑的四面都有毛主席语录,一个碑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工。修建这个工程,只有师傅级别的才有工资,每天1.1元,上交集体一元,个人只有一角钱。就是这一角钱的收入,其他民工还没有呢!
水渠旁的毛主席语录碑
提起修建天桥,郭师傅似乎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时他才二十多岁,脸上写满自豪。前几年,郭师傅特意游览天桥,语录碑开始风化,个别字模糊不清,自己也满头白发,曾经朝夕相处的师傅和师兄都已作古。可惜的是碑上的垛子不见了,竣工碑也不知去向,四个语录碑也只有三个,心里不是滋味。如果完好保存该多好啊!
当时雕刻毛主席语录碑的郭师傅
毛主席语录: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麽事情也做不成了。
石碑的四面雕刻着毛主席语录,字迹清晰可见
毛主席语录:
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主席语录碑
毛主席语录: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主席语录碑
毛主席语录: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主席语录碑
据说石碑上还有垛子,造型是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曾经有个竣工纪念碑,很遗憾,作者去的时候没有发现。
天桥最高约十米,长一百米左右,全是四轮上线的条石砌成,石灰勾缝。石壁上长满了苔藓,缝隙较宽处有灌木生长。桥柱之间全是五米以上的条石做过梁,在没有吊车和挖机的年代,不可想象人力的伟大,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这个伟大的工程,在网上没有什么记录,能记住的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作者也曾问了几个,也不大记得了。据说当时每个大队(现在的村)有上百人参加,各自成立伙食团,吃住在附近村民家里。
宏伟的天桥水渠
在尖山子往大道角方向,也保留着一段石头砌成的水渠,中间有个长方形的洞,有人进出。
尖山子损坏的水渠
天旱时,是按计划放水抗旱,轮到各个村组时,要派劳力在各个渠段守候,防止漏水和偷水,即使深夜也不能脱岗。最可惜的是箭竹溪道班至烟站那段水渠,也是条石砌成的,曾经是一道风水,象征着丰收和平安。遗憾的是这道风水被人为断成几截,向过往车辆和行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损坏的水渠
如今,箭竹溪没有多少水田需要灌溉了,这条水渠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掩藏在深山里荒草中,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忘记。
沿着公路的水渠
欢迎提供水库
水渠以及遗失的垛子信息
留言在下方
感谢
!
编辑:王军
Hash:0aca80127576e4f2ece9d008ff32449baf16567a
声明:此文由 建南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