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昌黎古代遗迹
休粮寺遗址。位于昌黎县城北偏西9公里处的老绝顶峰顶之前的坡台上。与碣石山主峰仙台顶遥遥相望、中间隔有险峰深谷的老绝顶,别名绝顶山,海拔590.7米,为碣石山区居中的一道屏峰障岭的最高峰;休粮寺建在其顶峰之前的山冈中间,与坐落在仙台顶南麓宝峰台上的水岩寺相对而言,被称为上水岩休粮寺,简称“上水岩”或“上岩寺”。
从西山场村东向北而去的井峪,通往休粮寺遗址。井峪为与凤凰山颠连的大平顶和老绝顶前的坡岭(其南部突起的山峰名“宵小城”)之间的峡谷,谷中两侧山岩壁立,到处是峭岩怪石。其地过去松林密布,景色幽深,被古人列入昌黎八景,名“井峪松风”。井峪沟深似井,处处有奇景妙境,过去人们夏天冰镇瓜果的时候,常常到井峪山谷当中取冰。行至老绝顶前,峡谷被老绝顶顶峰前高大的坡台强行分开,形成两道涧谷。坡台较大,有五六亩地见方,且较平坦。休粮寺建在正中处。
▲昌黎县道者山休粮寺遗址(明正德十年曾重修,清中、后期毁)
休粮寺的建筑早已坍毁,仅剩一些残存的阶石和散乱的砖瓦。庙址前有一个大水坑,密布苇草,民国版《昌黎县志》记为“冬夏不涸”的“天池”。寺院旧址西偏北有一座佛塔遗址。休粮寺遗址存有两通较完好的石碑,一通为《重修道者山休粮寺禅林寺碑记》,明正德十年镌刻,也就是公元1515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碑文的记载显示,老绝顶一带在明朝时为“平滦郡”的“名山”——“道者山”,而休粮寺在“其间”,并有“存藏祖灵骨塔”一座。另一通石碑为“大明国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十五立钟”碑,为休粮寺重修51年后立一新钟的碑记。据碑文记载的情形推测,休粮寺有可能始建于明朝初期或明朝以前。
休粮寺之名,带有浓郁的中国古代神秘文化色彩。过去修仙道士讲究“休粮”,以服食“仙药”“仙丹”来代替粮食,为的是成仙。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自号碣石山人,想必他曾经来过碣石山修行,他的《山中道士》中有这样两句诗:“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不知这位大诗人是实写休粮,还是双关来休粮寺修行。
休粮寺在清朝中期或后期,因发生一场变故被拆毁一空,未再修复。我们曾数次登临老绝顶,考察“上水岩休粮寺”遗址。这里山高林密,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是山中大气运聚集之地。
圆通寺遗址。位于昌黎县城北西五峰山半山腰平台上,始建寺年代无从考证。据乾隆三十九年及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载,昌黎县“圆通寺,城北十五里。”清同治五年《昌黎县志•卷之八》中清人刘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所撰《重修五峰山圆通寺碑记》载,“山麓有寺,厥号圆通。卓锡自何人,在昔修藏舍利燃灯起于何日,越今未息祥光”。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修圆通寺时,寺僧潭亮、潭寿撰刻于圆通寺后削壁上的摩崖刻诗,其刻诗4句20字为:“源滋浩泽湛,清浄法演洪。江海深潭潽,济流派瀛溟。”依次铺陈碣石山水的水源滋阜蕃盛,水流广演恢弘,水汇渊深浩瀚与碣石水的济世之功。更深一层的蕴意则是以碣石山水象征僧家的佛理幽邈,智周万物及讽颂俗世的贤人美政。
从圆通寺内碑碣上发现的僧名有“演成”“潭亮”“潭寿”“潽德”“济存”“瀛景”等,可知此诗又是圆通寺建设伊始昭告世人的圆通世代寺僧法号的“字辈谱”。从其诗撰刻者潭亮、潭寿为“字辈谱”中的第十四代,而此代寺僧又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则按照22年为一代的周期,上溯推算,可知第一代“源”字辈寺僧始建圆通寺的时间在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前后,距今(2020年)有699年的历史。现在,圆通寺遗址建有韩文公祠,李大钊革命活动展厅等。
青峰寺遗址。位于安山镇安山街村北600米的九龙山山腰上。遗址原为一建筑群组,包括山门、正殿、配殿等。现仅存较破碎的筒瓦、板瓦、砖和石柱础等。遗址现存佛教石雕像4尊,均为青石质;石雕像无首,形态似罗汉,外着袈裟坐姿,衣饰雕刻精美细腻。青峰寺曾为当地有名的寺庙。1951年前后被拆毁。如今,遗址周围为村民墓地,并种植一些玉米及花生等。从遗址发现的一些沟纹砖看,青峰寺的始建年代在辽金时期。
▲碣石山北麓张果老石像
果老院遗址。位于昌黎县城北偏西6公里处的石锅岭高岗上,海拔530米左右。海拔577米的石锅岭为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之北的一道南北走向的坡岭,果老院遗址在其东坡靠南部位。遗址占地一亩见方,房屋和院落的建筑轮廓遗迹较明显,遗落有诸多残砖断瓦,砖多为辽金时期的沟纹砖。其地有浅井一眼,东北有一巉岩刻有人像,俗称“张果老像”。民间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曹国舅,曾在这座山顶上修真养性。他俩常常在仙台顶上下棋,后来山顶上留下了个石棋盘。有一天封神榜上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女云游到这里,看中了这儿山水景致,有心在这儿结庐修炼。可到了山顶见有老道的炼丹炉,姐三个一看,就知早就有神仙占下了。于是三个仙姑利用计谋将碣石山顶峰占去,张果老没有了修炼的地方,又舍不得离开碣石山,便在仙台顶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果老院。不过,传说归于传说,果老院的建筑始于辽金时期,毁于何时失考。
▲禹王观遗址坝台
大莲坨禹王观遗址。位于昌黎县城西北偏北6公里处的大莲坨山顶,在地形开阔形似莲花的山顶平缓的平台中东部,其地海拔406米。禹王观始建年代失考,建筑早已坍塌,仅存部分房基残垣,周边散存砖瓦等建筑构件。其庙基坝台高约1.2米,东西长约12米,南北长约15米。在山顶平台西部,有一人工凿挖的水井,深约2米。井口为圆形,呈袋状,井内泉水清冽,常年不断,是旧时百姓祈雨之处。山顶平台西南部有墓冢,据说为禹王观道士的墓地。相传,观内道士在观前种植365埯蔬菜、粮果等,每天吃一埯果实。大莲坨山腰处有一个老虎石,石前有一个老虎洞,曾为道士面壁之处。(待续)
文图:肖沛昀
编辑:占超
Hash:492c397f259e4446d823d29982bad7e96af32e67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昌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