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历史文化】(十)昌黎古代遗迹

(来源:昌黎发布)

昌黎古代遗迹(四)

小庄遗址。为战汉时期,位于泥井镇小庄村东北约1.5公里处的田野间,现遗址呈一土丘,此处的石制品有石核、小型石片和磨尖器。据村民回忆,30年前在此挖壕时,发现汉砖残墙,有汉代瓦件残块。陶器分为红陶和灰陶两类,其中红陶多,灰陶少,红陶多加砂加蚌,灰陶多为泥质陶。器表多素面,也有饰以弦纹、绳纹、堆划纹。

牛官营遗址。为战汉时期,位于团林乡牛官营二村西北约500米的耕地内。遗址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地表散落少量遗物,有夹砂红陶片,泥质灰陶片(外绳纹),器型不详。

张各庄遗址。为战汉时期,位于十里铺乡张各庄二村东北约1000米处的葡萄地内。遗址东西长、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所在地势东高西低,土质为含沙黏土,地表暴露有夹砂红陶片和陶釜残片,纹饰皆为绳纹。

牛甫庄遗址。为战国时期,位于安山镇牛甫庄村西南150米,北临东西向通往白坨子村的乡村土路,南临一个废弃的鸭场,地表平坦,土质为沙土,此地俗称“牛家洼子”。地表散落陶器碎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器类有瓮、釜、罐、瓦,纹饰有弦纹、绳纹(夹砂、夹蚌两种)。遗址东西100米,南北50米,分布面积为5000平方米。

北庄遗址。为战国及辽金时期。位于安山镇东北庄村东30米。遗址北部有东西向土路,路南侧为东西南北各100米取土坑,在坑的东壁南端断面处有一粗瓷水井,口径32厘米,上口距地表1.2米处露二节粗瓷井壁,每节长71厘米,井深不详,其南约10米处断壁可见文化层,层厚40厘米,距地表30厘米。包含物有白瓷片、灰陶片。土质为沙土,地表种植玉米、花生等。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在地表采集到辽金时期白釉瓷碗残片及泥质灰陶片,并采集到绳纹夹砂红褐陶釜口沿。

裴各庄二村遗址。为汉代,位于新集镇裴各庄二村西北约1千米的取土坑内,坑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坑深2~5米。遗址位于取土坑西部,北临东西向土路,东西约100米处有一南北向土路。遗址东西长、南北宽各约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西北部距地表约1米的断面可见厚约0.5米的文化层,包含物有泥质灰陶片、加砂红陶片等。

昌黎县杨封台唐朝封王台遗址

封王台遗址。位于龙家店镇杨封台村小学院内,封王台遗址,南北长8.32米,东西宽6米,台高1.3米,周围由花岗石垒砌,台中长一棵高约10米,根部直径约0.5米的大酸枣树。据当地民众口传及村中碑刻记载,唐太宗东征高丽时,凯旋后路经于此,此地东南邻饮马河,南有晒甲坨,便在此捧土筑台封李靖为王,故称封王台。清中期,台址东北10米处建庙一座;清末民初,庙宇成为杨封台小学校舍。遗址所在地的整个院落为三进门,一进门的羊棚棚顶均塌陷下落,西院二进门的东耳房坍塌,正房与厢房保存完好。20世纪80 年代,正房南山墙拆除重修。2004年夏,狂风突袭,将封王台上倾斜的大酸枣树连根拔起;如今,树木根部生出的小酸枣树仍存。1985年,封王台遗址被确定为昌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庄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大蒲河镇赵庄村东南100米处,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3万平方米。遗址中部台地断崖处发现有文化层,文化层顶部距地表50~70厘米,文化层厚度40~50厘米。土质疏松,土色为浅灰褐。包含有少量红烧土颗粒,炭灰粒。遗物有素面砖、泥质灰陶片、布纹瓦片、白釉瓷片。可辨器型有罐、盆、瓮、板瓦、盘、碗等。遗址东南部与东北部分别被取土坑所破坏。

段家店遗址。为辽金元时期,位于昌黎县城东北偏南8.8公里处的两山乡段家店村。其地为裴家堡村西北350米处的一个高地,地势平坦,地表种植葡萄、玉米等农作物。遗址面积有2万平方米。2005年,调查发现地表散落有白瓷碗底、青瓷片、绳纹陶片等遗物,文化年代为辽金至元代。遗址已被津秦沿海高速公路所占。

指挥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昌黎县城西偏南25.7公里处的朱各庄镇指挥村,在其村东北800米处的俗称“寺上”的耕地内。其地地表种植玉米。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地表发现一些陶片、瓷片等遗物。陶片有器型不详的素面和弦纹泥质灰陶片,器型不详的表饰为弦纹的加沙红陶片;瓷片有白釉瓷碗片,圈足,胎粗灰,内饰白釉偏黄,有支钉痕。据采集的标本判断,属辽金时期文化遗存。

西蔡各庄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靖安镇西蔡各庄村西1500米处的高地上,紧邻滦河,北距防洪大堤约300米。遗址所在土台高3米,在土台西侧断面发现文化层。地表下10厘米为耕土层,其下为厚约40厘米的文化层。文化层中土色偏黑,包含少量红烧土块和灰土。在其中发现大量陶片、瓷片、砖瓦残片等,可辨器型有瓷碗,陶器有泥质灰陶罐、盆等。

裴家堡西南遗址。为辽、金、元、明时期,位于裴家堡村与杨洼村之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3万平方米。地表散落零星素面砖块、泥质灰陶片、白釉瓷片。遗物不丰富。

金家庄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安山镇金家庄村北约50米处。遗址东西长、南北宽各约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中部有南北向公路,路西约20米处有低压输电线路。路西遗址地表分布有较多白釉瓷碗残片,泥质灰陶片,泥质灰陶布纹瓦片等,可辨器型有罐、碗。

孙庄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朱各庄镇孙庄村北约300米处。遗址包含物有泥质灰陶片、白釉瓷片、泥质灰陶布纹瓦片等,文化层下为坚硬的黄土,包含有新石器时期石制品。遗址西部地表分布有大量泥质灰陶片,白釉瓷片等。可辨器型有碗、盆、罐等。

陆庄西北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龙家店镇陆庄村西北约800米的耕地内。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遗址地表大量散落泥质灰陶、白釉瓷片等器物,可辨器型有瓮、罐、白釉瓷碗。

黄土庙东北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荒佃庄镇黄土庙村东北约2000米的农田内。遗址南部有一条东西向土路穿过,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在地表暴露泥质灰陶陶片。陶片陶制较软,素面。基本为器物腹部残片,无法看出器物类型。

后刘坨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泥井镇后刘坨村西1000米的农田里。遗址西部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的沿海高速公路,北部为高速路高架桥东部200米处有一养殖场。遗址区地势较为平坦略有起伏,面积似长方形,东西长70米,南北宽50米,面积3500平方米。在地表暴露泥质灰陶陶片、瓷片。可辨器型有瓷碗,陶器有盆、罐等。根据采集的标本推断,此为辽金时期遗址。

庄子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龙家店镇燕庄子村西南60米。地表散落少量白瓷片和灰陶片。器型有碗、罐。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3.5万平方米。

椹子庄遗址。为宋辽金时期,位于靖安镇椹子庄村东300米处。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1万平方米。地势平坦,沙土土质。地表散落有白釉瓷碗残片,泥质灰陶残片等。器型有碗、盆、罐等。

武各庄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马坨店乡武各庄村东10米处。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土,地表发现少量白瓷片,可辨器型为碗。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90米,面积9000平方米。

高庄遗址。为辽金时期,位于新集镇高庄村西50米处。遗址东西长50米,南北宽50米,面积为2500平方米。取土坑西可见文化层,距地表30厘米、厚50厘米。包含物有泥质灰陶片,器型为罐,素面。地表有少量瓷片,有碗口沿。(待续)

文图:肖沛昀

编辑:占超

Hash:5ad9f50e3f264ce0f8f9154c7a20c69c901280a5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昌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