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最超绝,情远隔市城”的渔隐小圃——历史与现实中的枫桥名园

运河边的枫桥古镇,承阊门气通“阊阖”之风,运河南交通之便,唐代以降至清末,虽经数次兵祸仍经济繁胜、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且因擅山水林泽之胜,是历来卜宅造园的好去处,园墅众多,北宋文人姚淳建有三瑞堂,《中吴纪闻》称“阊门之西,有姚氏园亭,颇足雅致”,姚氏与苏轼友善,苏轼来苏州必憩此地。

著名的还有法华庵、听钟桥以及段玉裁的一枝园、顾广圻的思适斋、徐德源的劲节楼、陈莘田的养素园、王廷魁的渔隐小圃等园墅,尤以明清两代到达高峰。渔隐小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渔隐村

有清代文献记载:“园林最超绝,情远隔市城。空潭漏日影,高阁流风声。西山揽十二,云缺窥遥青”(注1)“且见夫亭榭之更新,图书之美富,宾朋之簪盍,将与‘乐圃’、‘南园’并美,既以志感,又窃自幸也。”(注2)

经考证,陈从周先生在《苏州园林从谈》中提及:“故两宋之时,苏州园林著名者,如苏舜钦就吴越钱氏故园(南园)为沧浪亭,梅宣义构五亩之园,朱长文筑乐园,而朱勔为赵佶营艮岳外,复自营同乐园,皆较为著的。”

“吴越钱氏故园”即为钱氏南园,是沧浪亭前身。乐圃是环秀山庄的前身。渔隐小圃可称与之并美,可见先贤对渔隐小圃评价甚高。

▲渔隐村

如此名园,园主是谁?据清袁枚《渔隐小圃记》载:“吾宗有贤,曰渔洲居士,居士有园,曰渔隐小圃……渔洲告予曰:‘此外舅盘溪王氏之故居也,沉文悫公与一时名流赋诗于此,石刻尚存。’”

又有王昶《袁又恺渔隐小圃记》载:“圃之先为王冈龄居,名江村山斋。……又恺之兄,冈龄女夫也,故是圃归袁氏,又恺拓而新之。”

顾禄《清嘉录》卷三游春玩景:“又枫桥西,沿塘小停云馆,本为国朝王庭魁宅,后归袁廷梼,葺为渔隐小圃,后查氏改为绉云别墅。”

查阅文献,提及的园主共有四位:王冈龄(王庭魁)、袁又恺(袁廷祷)、渔洲居士、查氏。

渔洲居士应是袁廷槱,袁廷梼之兄,王冈龄的女婿。渔隐小圃自当由王冈龄传于袁廷槱,后又传于袁又恺,最后传于査氏。

王廷魁,又作庭魁,字冈龄,号盘溪,吴县人,监生,受诗法于沈文悫公,工小诗、韵语,画仿文待诏,诗师王孟,又善帖括。著有《小停云馆》、《古柏重青》、《西塘倡和》、《盘溪倡和》诸诗词集。

袁廷槱,“廷槱,永涵长子,行一,字启蕃,号渔洲,贡生,饶干济,工诗文,孝友笃诚,不为煦煦小惠,所著有《渔洲吟草》。……配王氏(王廷魁之女)……”(注3)

袁廷梼为袁廷槱同父异母的兄弟,排行老二,字又恺,一字缓阶,又作寿阶,太学生,工吟咏,师从钱大昕,爱交游。著有《红蕙山房诗集》、《汲古阁说文订》。袁廷梼以其藏书和孝行闻名吴中

查氏,相关文献较少,渔隐小圃为何传于查氏亦不可知。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吴将军六奇所赠查伊璜孝廉给云石,道光年间,为右门蔡小砚广文所得。”查伊璜孝廉生于明代,曾得络云石置于自家宅园(朴园)中,顾宗泰所说的查氏应为查伊璜后人,将园名改为“绉云别墅”说法也较为可信。

▲渔隐村

四位园主都是文人雅士,园内景点亦颇有可观,发展过程可用起承转合来归纳。

起:王廷魁时期,园子有江村山斋、盘溪草堂、停云馆、停云斋四种称谓。“江村山斋”因其址在江村桥旁;“盘溪草堂”则源于王廷魁号盘溪;廷魁最爱文氏翰墨,文待诏曾葺有停云馆,因而又以“小停云”名其馆。

文献多用以描绘园内盛况,据记载园中有贞节堂、竹柏楼、红蕙山房、枫江草堂、吟晖亭、五砚楼等十六景,是枫桥古镇最有名的一处园林。著名诗人袁枚、王昶都曾为其撰写园记。

承:袁廷槱时期,园中山水萦绕,植被繁茂,建筑共七座,包括一山房、一轩、一堂、一楼、一阁、一馆、一亭(注4),又种有桂花荷花等多种植物。园林布局巧于因借,小中见大,多采用借景手法,远借西山(穹隆山、灵岩山)之景。

转:袁廷梼时期,渔隐小圃进入全盛,全园共十六景,为贞节堂、竹柏楼、洗砚池、梦草轩、柳沚徛、水木清华榭、五砚楼、枫江草堂、小山丛桂馆、吟晖亭、稻香廊、银藤簃、揖爽台、锦绣谷、汉学居、红蕙山房,其中五砚楼、竹柏居最负盛名。

然盛极必衰,“壬子(1852年)八月二十四日……袁君尚有竹柏楼,殁未及王十年,是楼己三易其主,今亦置之蔓草荒烟之间而已,余生也晚,无能指其所在。”(注5)

合:园归查氏后载:“后查氏改为绉云别墅,门对郊原,有楼翼然,菜花盛放,可以远眺,俗又名菜花楼。”(注5)自查氏之后渔隐小圃慢慢淡出人们视线。

渔隐小圃的位置,据载“枫桥之水,从梁溪来,过桥分支西南流,别为西塘,又有桥,名江村,其南则袁子又恺‘渔隐小圃’在焉。”“入枫桥半里而近,有小溪通胥江,溪旁夹岸,各数百家。岸西有老柏合抱修篁成林者,为袁氏竹柏楼。"(注6)因此可以判断渔隐小圃位于江村桥南侧西堍。

渔隐小圃的面积,史料中未明确记载。袁枚《渔隐小圃记》载:“袤广百弓,客之往来于吴会者,可泛杭而至。”

“袤”指长度,“弓”为量地之数。三百弓为一里,袤广百弓大约为百余米。

袁枚所描绘的渔隐小圃是袁廷槱时期,而廷梼时期,园内景点增多,园子面积有扩大的可能。但袁又恺迁回枫桥旧居时钱财殆尽,因而扩建工程规模不可能很大。

苏州古典园林多数面积不过十亩,以此类推渔隐小圃面积在十亩上下,长有百余米。1954年,古运河向西改道开挖外运河,形成了江枫洲,岛上最宽处也不到百米,故再在江枫洲上恢复渔隐小圃可能性较小。

▲枫桥主要景点分布图

枫桥景区(含江枫洲)自1990年组建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不断加强管理,环境逐年改善,2002年恰逢苏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契机,启动了江枫洲规划建设。

动迁了岛上居民,将渔隐小圃辟为景区一景,落在了江村桥的南侧东堍,占地约12亩,树木繁茂、花草争奇,虽与全盛时期相比仍有不足,能让渔隐小圃重现在古运河畔,亦是大功一件。

2019年,为贯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策部署,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推出枫桥景区免费开放这项重大惠民利民举措,切实增强苏州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为满足免费开放条件,启动了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对景观绿化、灯光亮化、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渔隐小圃也在改造范围内,沿古运河将开辟健身步道,满足市民徜徉于大运河边的愿景。植物景观也将进一步优化,更添园圃之趣。待到景区免费开放之日,“梦草轩”“吟晖亭”将重回园内,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更好通过枫桥名园了解苏州园林文化和江南运河文化。

注1:(清)顾宗泰《月满楼诗文集》卷十七《袁渔洲招集园中文宴即席有作》

注2:(清)顾禄《清嘉录》卷三游春玩景

注3:《吴门袁氏家谱》卷五

注4:(清)袁枚《小仓山文集》

注5:(清)叶昌炽《寒山寺志》卷二

注6:同注2

免责声明

本文刊于《苏州园林》杂志2019年第3期,作者系枫桥风景名胜区管理园管科科长。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f1d2e83a9f08da39b0bca303daa7e64a5e46fcf4

声明:此文由 苏州风景园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