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沉思

一座岛的得失,能关乎一个千年古国的近代命运,所谓“同种同文”的黄皮肤、黑头发兄弟会由此挣扎于“狩猎场”长达半个世纪,而且余波至今。这座小岛就是刘公岛刘公岛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暮春,应朋友之邀,我们几个文友来到了美丽迷人的滨海城市——威海。朋友待客十分热情,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威海的风土人情,带我们游览威海的山水风光,并几乎尝遍了威海的各种美食。还安排了一个很重要的旅程,就是游访刘公岛。

那天清晨,我们踏上渡轮,迎着初升的太阳,驶向刘公岛。站在渡轮的甲板上向西望去,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起伏的群山,群山怀抱着的高楼大厦,还有,威海标志性的建筑——幸福之门,尽收眼底。海面上,凉风习习,海鸥飞翔,渡轮溅起朵朵浪花,那白色的浪花,如泣如诉,如歌如啸,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我们一上岛,就有一种空气特别新鲜的感觉。朋友是文化人,对威海包括刘公岛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了如指掌。朋友娓娓道来,我们一边欣赏刘公岛的自然风光,一边听朋友的讲解。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远望松涛翠柏,郁郁葱葱;近观鹿群结队,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85%。岛上地势北高南低,北坡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坡海滩绵延,水清沙洁。岛上气候宜人,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和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的特点,由于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平均温度24°C。降水量充沛,是威海市最湿润的地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在蔚蓝青碧的笼罩中,澎湃着涛声的苍松翠柏,流淌着嫩绿的萋萋芳草,曼舞着蜂蝶的美丽鲜花,飞翔着活泼的小鸟……这一切都紧紧围绕、簇拥着那斑驳的大炮,迎接着来自地北天南、风韵各异、熙熙攘攘、神采飞扬的游客。

在岛上用完午餐,我们一行来到了甲午战争陈列馆、海军公所、丁汝昌纪念馆等处参观,看完这几个馆之后,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望着那静静昂首、满腔烈火、沉默中蕴藏着万语千言的大炮,仿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时空。当历史的尘埃掸去时,那些沉睡了多年的往事便穿过历史的时光隧道向人们扑来。刘公岛,见证了“甲午海战”那段悲壮的历史,记载了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等那群爱国将领们的英雄故事。刘公岛给予人的不只是视觉冲击的自然标识,而是有着让人心灵震撼的历史厚重。作为东隅屏藩的游览胜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刘公岛,呈现给人们的是一道壮烈而沉重的历史大餐。

1895年2月3日,日本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海港口外进行挑衅。上午10时,日本舰队驶往港湾南口,首先对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发炮轰击。这时,南帮炮台上被清军破坏的7门大炮已被日军修好,并被日军用来向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进行轰击。海岸炮台与日本舰队一起,对刘公岛形成了夹攻之势。虽然战局对北洋海军极其不利,但北洋提督丁汝昌及广大将士并无惧意,拼死而战。双方炮战一天,日本军舰始终无法接近威海卫港口,最后不得已而退。日军海陆夹击刘公岛没有奏效,便决定用鱼雷偷袭。但鱼雷偷袭北洋舰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2 月 3 日,日军鱼雷艇偷袭未能得逞,只得败退而逃。2 月 5 日,日艇再次偷袭,击中了定远舰的尾部,舰体受到严重破坏,定远舰驶到刘公岛南岸海滩处搁浅。2 月 6 日,日艇发射鱼雷,击中来远舰,舰内30余人全部遇难。同时,练船威远号和差船定筏号也中雷沉没。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又对刘公岛发动海上进攻,经过激战,日本舰队再次被击退。2 月 7 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决心一举攻下刘公岛,全歼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进行还击。日军的松岛号、桥立号、秋津洲号、浪速号都中弹受伤,日本联合舰队遭此损伤,气焰为之一挫。而恰在此时,北洋舰队鱼雷艇管带王平等军心动摇,密谋逃跑。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不仅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实力,更影响了清军的士气,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由于援军久盼不至,刘公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为了不让受伤的军舰落入日军之手,丁汝昌无奈于 2 月 9 日,炸沉了靖远舰,并在定远舰的中央要部装上棉火药,将其炸毁。 2 月 10 日,誓与军舰共存亡的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极度悲愤中自杀身亡,实现了他的誓言:苟丧舰,将自裁。时年仅44岁。2月17日上午8时30,日本联合舰队以松岛舰为首,其余舰只紧随其后,从百尺崖起航,列成单纵阵形,各舰高悬军旗,鱼贯自北口进,徐徐驶入威海港,10时30分,北洋海军10舰,都降下中国旗,而换上日本旗,刘公岛炮台也升起了日本旗。曾经一度威震远东的清朝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博物馆内,有这样一幅普通农家的群像雕塑:农家草房,院墙倒塌,墙外火光熏天,野蛮日军挥舞大刀、手持枪械扑来。院子内一家妇幼十人,正在投井自尽。雕塑的“说明牌”上这样写道:1894年11月16日,日军攻破金州城,破城之际,城内西街四代一家妇幼10人,为免遭日军凌辱,毅然投井自尽。让我们记住这些刚烈的草木之民的名字:老妇曲王氏、曲迟氏、少女曲梅兰、曲如慧、曲讶子、少妇孙曲氏与儿子孙桂生、杨曲氏与儿子杨宝庆。

置身刘公岛,能使你重温民族荣辱的历史,引起深沉的沉思。 岛上的各个山头裸露着一堵堵断垣,那是经历过甲午风云的炮台遗迹。那上面,依然铭记着士兵们烽火戍边的忠诚。经过百年风雨,这些显露于山林之间的残败石壁,都已成为古迹了。清朝政府花巨资打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此时此刻,我如在摩挲翻动着一部史书,每到牵动心弦之处,往往感慨系之,不能自抑。这是英雄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这是一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应当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民族之林,就要有一股志气,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昨天是这样,今天何尝不是如此?刘公岛,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露出振兴中华曙光的地方。当年北洋水师在这里宣告正式成立时,威严的海军公署、威风的海军将领、威猛的水兵队伍、威武的舰船编队,雄赳赳的红衣大炮,虎生生的水师学堂学员。剑吼长风,龙旗如云……国人欣喜、遐思、慰藉,以为万里海疆从此永保太平。不料这一片黄海、这一座刘公岛,竟成了中华民族感情上长期的痛、心头上永久的伤……

在沉思的游览中,一天的刘公岛之行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怀着对英烈们的崇敬,离开了刘公岛。洁白、矫健的海鸥,是英烈们灵魂的再现;阵阵浪花,是英烈们对后人的诉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矗立在刘公岛上的忠魂碑,远远望去仿佛像万绿丛中一把托举的宝剑,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异邦侵略的精神武器,刺向苍宇!——站在渡轮的甲板上,望着远去的刘公岛,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习习的海风,先辈们的金石玉言,在我的耳畔萦绕,久久的萦绕。我仿佛听到了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的豪言壮语;听到了闻一多在朗诵自己所写的《威海卫》“……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铿锵诗句;听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在开国大典上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铮铮宣言。

据资料记载,日本人为发动甲午战争,谋划了十六年。刘公岛,记录着古老神州的追求和失意,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耻辱,承载着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刘公岛,是让中国人反思国运的地方,是让中国人卧薪尝胆的地方,是让中国人浴火重生的地方,也是一个警示世人“落后就要挨打”的地方。

旖旎的风光,美丽的城市,可口的美食,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但更让人难忘的是刘公岛之旅。刘公岛始终是厚重的,它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经历了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刀光剑影、朝野更迭。它远离都市,但包容过很多繁华和骄傲,而且,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光阴溶解。

游访刘公岛己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是一想到刘公岛,我就会联想起一百多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想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牢记历史,不忘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

作者:文锦书屋

| 声明:1.本条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原文略有删减,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2.本文为转载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Hash:7aa0ee4aa38ee4a77eaace2819a8490e3469f9e6

声明:此文由 爱来刘公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