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埠的遗留产物,曾经的世界5大公司,如今场景堪比悬疑电影

1891年重庆开埠,兴建了大量洋行、领馆等老建筑,转眼之间百年过去,巴渝大地上的这些建筑在风雨飘摇之中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重庆南滨路背靠南山,正对渝中半岛,两江环抱,登山远望,景观更是独一无二。光是传说中的古代巴渝十二景就有黄桷晚渡、龙门皓月、海棠烟雨、字水宵灯这四景在这里。

南滨路向来为民国风云人物聚集的传奇之地,中国海关总署、法国水师兵营中央电影制片厂影视基地等,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条巷道,每一间房舍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位于南滨路五船路口(现在的周家湾63号)的一座西式建筑更是极富传奇性,这栋建筑在百年之前有一个十分洋气的名字——卜内门洋行。

重庆1891年开埠后,英国卜内门公司于1903年在重庆开设机构,由英国商人卜内与门氏两人合伙投资,生产经营纯碱、肥料、农药等化工产品。

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国内设立的商行商号,早期的洋行是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的商馆。早期的洋行还是和中国商人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不过到了19世纪30年代之后,他们还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了贩卖鸦片的事业上。

当时的洋行有多大的影响力呢?他们售卖的物品基本上都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什么肥皂、火柴、等,那时人们对于洋行里贩卖的这些东西有个统一的称呼,叫做“洋XX”,比如说洋皂、洋火、洋钉等。而卜内门洋行正是最早进入的外国洋碱公司,是一家见证中国、见证重庆发展历史的外国公司。

卜内门洋行创建于1873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主要经营纯碱、化肥,是近代世界五大公司之一。位于南滨路野猫溪上游的英国卜内门洋行修建于1915年,迄今为止已有103年的历史。与百年之前的繁荣形成对比的是,现在的卜内门洋行已经闲置多年,变得破败不堪,简直不敢相信这曾经其实是一栋漂亮的洋楼。

卜内门洋行依山而建,它的底部较高,楼高有三层,从底部到第二层是石头梯坎,第一层外墙,内部的石板地,用老青石砌成,二楼和三楼用青砖砌墙。

通向卜内门洋行的一段石阶,现在已经长满了野草,到这里的当天,天上还下着阴雨,虽然石阶没有什么坑洼的地方,但是上石阶的时候还是要十分小心。在洋楼下方的石壁上到处都能见到一些洞口,一些树根藤蔓从洞口中延伸出来,就像是为了挣脱洞口迎向阳光的顽固者,那样张扬而不遗余力。又像是人体身上的血管,交错复杂,但却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守住了百年的时光。

仅仅是看到这样荒草丛生的景象,我就不敢想象如今的卜内门洋行究竟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绕过石阶之后,迎面看到的就是一栋被藤蔓包裹住的建筑。藤蔓爬过窗棂,穿越铁门,延伸到了室内,甚至是缠绕在砖石镶嵌的屋子里,远远看去,楼上开着的窗户就像一个个张开的黑色大口,透露着一种极其诡异的氛围。因为时值严冬,褐色枯黄的藤蔓让小楼看起来萧条凄凉至极。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在卜内门洋行旧址里拍的写真,就是仿照上世纪的电影《雾都茫茫》(又名《一双绣花鞋》)的气氛,不禁觉得心里有些发虚。

卜内门洋行的铁门被紧锁着,透过生锈的铁门还可以依稀看见门柱上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标语。在室内的一些青石上,也能看见一些雕刻的花纹图样,虽然现在已经风化严重,但是看得出来,这曾经是一座经过精心修建的洋楼。

再看洋楼周围,虽然这里的平台修建出来,十分整洁,但是卜内门洋行处却显得十分格格不入,就算是如此不协调,也还是被荒在了这里,就像真被人忘了一样。

1949年,南滨路卜内门洋行的负责人携带大量的钱财逃离重庆,却留下了这栋洋楼。解放之后,卜内门洋行就被封闭了几年,后来虽然也有被作为商业储运仓库,但是也一直没得到管理保护。后来又经历大拆迁,相关单位将这里圈了起来,虽然再不做他用,但是也没有进行修缮,渐渐也就任其自生自灭了。如今,基本上已经没有人知道关于它背后的故事了。

站在洋楼的平台上看江景真是一种享受,视野开阔,江风袭人。要是到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知道站在卜内门洋行处最高处又是一种这样的情景呢?

重庆游品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Hash:1b842953c2b94ed88e7738b29cb2ab74bc73fa0a

声明:此文由 重庆游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