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流泗古镇溯源
流泗古镇溯源
2021年7月
概 况
流泗镇是湖口县濒临长江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在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年代,流泗一度是都湖彭及鄱阳,东至等五县的物产集散地,旧时俗称“小上海”。在很久以前,流泗不过是长江以南黄茅潭边的一处荒滩。流泗名称的由来,记录了这个江南古镇从形成到兴盛的历史足迹。
古时,黄茅潭边的荒滩上有一个无名渡口,常有等渡的行人过客在此地驻留。于是一个刘姓的人家便在荒滩上搭了个桥形码头,并开了家茶馆供人们休憩。这一年,长江洪水泛滥,航道南迁,黄茅潭从此变成了江上往来船只的一处避风港。茶馆的生意因来往船只的增多而兴隆。几年后,刘家的生意便发展成为油盐柴米,烟酒杂食,并兼营聚赌的行商。刘氏的长幼两房在店铺南北建起了两座村舍,每天的营业收入“日送长房,夜归幼室”。这两个村庄因而被叫做“刘日生村”和“刘月山村”,店铺所在的桥形码头被称为刘氏桥。刘氏桥日渐兴旺,商贾云集,荒滩上形成了集镇。
集镇后来兴旺起来的家族对刘氏在此地的影响日渐表示不满,于是联合起来对抗刘家,并用谐音的方法将“刘氏”的名称改为“流澌“。上世纪30年代,流澌开办小学,先生取“孔子讲学泗水”的寓意,将“流澌“又改为“流泗“,从而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地名。流泗镇因水而生,在清代已相当繁盛。作为五县物资的集散地,流泗的兴盛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流泗镇辖区的棠山也形成了一条繁华的“棠山街”。棠山街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它位于流泗通往彭泽的古道上,棠山濒临港汊,也可由水路直通彭泽与流泗。因而,在流泗镇兴旺的年代,棠山因交通的便利而成为流泗境内的一处喧闹的街市,往来于棠山街的帆船、推车络绎不绝,夹街的店铺多达70余家。有布业店、药店、夜市。在水陆运输日渐被陆路运输替代的年代,流泗以及所辖的棠山依旧持续着它物产集散地的繁荣,直到解放初的1951年,这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总额仍然与湖口县城持平。
古街遗留的建筑让人感受流泗当年繁荣的同时,还会萌生出一种时过境迁的历史沧桑。相比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传承往往能够体现它更为恒久的魅力。在流泗,当年与经济繁荣并生的文化积淀留存下了一幅具有江南魅力的风情画卷。
流泗镇庄前潘村,因传说地处三国东吴都督陆逊的庄园旧址前而得名。庄前潘村具有湖口民居特色的徽派风格建筑群保存完好,庭院内还存有明代的古炉以及十多处历代用于彰显功名的旗鼓石、旗夹石,仅从这些留存下来的古迹及匾旌推测,庄前潘村明代以来出任九品至三品的官员就多达30余人。经济繁荣的同时,孕育了醇厚的文风,人才辈出。清代举人庄前潘村人潘锦江曾担任白鹿洞书院的国学主讲,并在家乡创办“柘塘书屋”,书屋成为当年南康府和“桐城学派”的进士举人们留学交流的场所,柘塘书屋曾经藏书上万卷,盛况空前。
历史上文化的兴盛与经济的繁荣,使流泗成为了彭湖一带边远农村的经济文化中心,而这一中心地位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交通格局形成之前,水运的衰退是造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而近代史上不断的战事同样破坏着流泗古镇的繁荣。
早在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的军师便在筹措军需,北伐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部队先后驻扎此地,日军侵占九江后,流泗镇商民纷纷逃离,市场一派凋零,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刘汝民的356团驻扎流泗,固守江防,他们巧取豪夺。鱼肉乡民,流泗的市场濒临崩溃的边缘,只是因战事变换的时局并没有彻底摧毁这座古镇,流泗在历次战火中顽强地延续着他的经济活力。使得这个昔日的“小上海”在解放初期依旧是湖口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流泗往日的繁荣记录在这条古镇的老街上。
解放前流泗桥老街,在从牛湖公路起,西至原曲轴厂宿舍,全长 米(大桥坝东 米,西 米),一家挨一家的店面摊档,足有110余家,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宅,这里不仅是购物大市场,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经营品种涵盖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商品齐全,行业诸多,周边商贾相继挤身这个大市场,市场的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幅射方园二十多公里,就连彭泽天红,安徽宿松的人都来这里购物。
一条千余米的小港,横穿老街,汇入黄茅潭,把老街截为两段,港上架桥,故曰:桥东、桥西,早年每逢端午节,这条港更加热闹,七八条龙船齐集码头,龙舟争霸赛就在这天举行,港两边汇聚来自四面八方上万人的观看群众,为流泗商埠带来了巨额消费。
流泗今日的变迁与发展呈现在它新的面貌中,流泗依旧以不同的形式在当代延续着它曾经的历史传统,2006年,流泗镇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乡”名号。2008年流泗草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刺绣、米粑、莲箫等传统文化均已得到保护,一批抗日遗址、战例得到挖掘。还有基垄村周玺湾,清代的“祖孙进士”“父子翰林”等一批皇帝授予的篇牌得以修复。
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企业,更使流泗成为皖鄂赣三江口上的一颗明珠。
流泗桥旧时有影响的商铺店面简介
一、洪顺和商行
二、彭万牲商号
三、叶正昌商号
四、彭成泰商号
五、周利丰商号
六、曹生茂贸易洋行
七、周裕和商号
八、胡顺昌商号
附:建国前后流泗地区能工巧匠
洪顺和商行
洪顺和商号创立于清末,前身是流澌桥油棉店,店主彭树立谷夫妇年轻时靠舜谷碓米,土车轧小籽棉,上户菜籽芝麻抽换油和推小车运货为业,勤劳致富后,自办油棉店,艰苦创业,家境逐殷实。为扩大经营,在新湾塘置地开办土榨坊,经营油料收购加工,利润日积月累,又将店屋扩建成四蔭八间,加工设施和营业场所扩大,诚信经营,忠厚执业,客户遍及流澌桥周边及彭湖邶邻乡村。
洋务运动后,引进东洋西欧机械设备,树谷老板率先置办脚踏皮辊轧花机和人力绞车打包机等洋设备,办起籽棉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大,皮棉运销九江、汉口、安庆等地,油棉店亦更名为洪顺和商行。家大业大,声名远扬,上海闵行荣氏家族(毅仁之父)来九江采购农产品,慕名来湖口拜访洪顺和老板,经考察,拟定投资意向,签订了“收购资金由荣氏财团提供,彭氏油棉产品由荣氏包销”的契约,为便利通存通兑结算,洪顺和发行“稳岁堂”票号上市,在上至汉口、下到上海等长江口岸市县银楼、钱庄开通业务,自此,洪顺和生意一发不可收拾,财源红利滚滚而来。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颁令抵制日货,断绝东洋贸易,荣氏财团的经营受到致命打击。是年冬,树谷老板钾着替荣氏收购的皮花、菜油共七条商船行至在南通江面,被国军拦截,勒令沉船销毁,近30万银元血本无归,无奈返回家中,却又值马档失守,日寇侵湖,余财又实倭寇及匪盗洗劫一空,彭老板只好携全家外出躲反,后病逝于流亡途中。
洪顺和商行旧址现为流泗卫生院。
彭万牲商号
店主彭树芬,四树堂排行老三。民国初年,在二哥树谷资助下,开办起万牲药店,聘请名中医座诊开方,为民治病,售卖中成药获利。由于自身不懂医,经营医药铺有风险,几年后,改行经营南杂百货,店名万牲老字号不改,顾客只增不减,生意越做越大。为适应市场需求,在桥西街增设分号,重新布局,将南杂百货移至分号,万牲本部则新开布匹、绸缎尼绒,新辟洋货专柜,生活类商品洋火、洋油、洋皂、洋瓷盒、碗、壶、钵应有尽有,因洋货吸引顾客,利润逐年增多,家境绰有余裕,彭万牲成为流澌桥为数不多的富商。树芬长女于归,婚礼隆重,洋鼓洋号,车水马龙,嫁妆排成长龙,可渭风光至极。
树芬老板书读得不多,但崇尚传统文化,懂得以文养商,驰誉丹青,重视营商环境。建造店铺,在门市与家宅间置一大院,院内置鱼池,池内假山,中夹牌坊以水泥凡石浇倒,照壁雕龙画风,牌墩上书“庭朝雅景观秀色,坐对奇楼看古书”之名联。住宅大厅古文字画满堂,桌、椅、烟、茶齐备,客商进店恰谈生意,身临其境,别具韵味。
经营战乱后,重建家园,但经济萧条,生意大不如前,无奈关门歇业,微薄的家境只能供独子念书。建国后,儿子财校毕业,分配到永修人民银行就职,历任财经、计划、人事股长,成为永修金融界中坚骨干。退休后曾主编《永修金融志》。
彭万牲商号旧址保存完好,现为流泗供销社合作总店,改制后卖与职工经营。
彭成泰商号
彭成泰商号创建于民国初年,店主彭任锄。任锄祖母时氏21岁守寡,养大两个儿子,均有作为。时氏辞世后,民国大总统批建“节励松筠”牌坊,以示纪念,彭时氏孝涕家风在彭湖边界传为佳话。
彭成泰店专卖食用植物油,以菜油、麻油、棉油为主,兼营豆油、茶油、花生油,是一家食油专卖店,店主对油料产地、作物品种、油品试别、成油质量研究颇深,质次价差之油品一律不收购出售,农户及外地客户对成泰油品口啤良好。
成泰店对油品保管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略,库房几十口釉缸盛装收购毛油,经一定时限的沉淀,再转入篾制油桶,该桶由蔡姓篾师专制,再经戢姓漆师用牛皮纸里外粘贴,然后用桐油兜底,刷油三次,再面刷青漆(秀油),风干后滴油不漏,配盖密封,零售时开启,外地批量采买,整桶批发。
抗战爆发后,成泰油店基础设施被毁坏,战后资金短缺,被迫停业。
从商品店主住锄,读过私垫,颇有文墨,擅长毛笔大字,战前战后,流澌桥店铺招牌,十有八九请其书写,制作招牌时,与漆匠银班作业,悉心维护所书招牌字体的刚劲雄浑。
建国后,粮油统购统销,是时彭氏已身故,后裔务农,农闲将油库改成机房,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至今,彭成泰油店现人习称桥东机房。
叶正昌商号
叶正昌老板的字号立店,民国初年就跑江湖,做经纪,省内南昌、九江、沿江汉口、安庆,内地彭湖都鄱婺源等地,贩运茶叶、黄烟、皮张、山货,长期做着两头在外生意。积累了一定财富,民国廿年许,在流澌桥东置地一片,建起叶正昌店号,开张后也曾自行经营,无奈零售绳头小利,若大店面难以维继,此后将铺面出租直至店主身瘁。
叶家生有二子二女,长子叶立斋,绔绰阔少,出林不走正路,到中年混到国民政府中统九江分支一份差事,在彭湖边界作恶作端,民愤极大,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弟妹截然相反,弟木斋青年时就受三民主义思想影响,立志从医,救国救民,建国后入伍,报读江西省军区医院,又在南昌八一军政大学深造。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军医。长女叶华东从二哥学医,江西医学院毕业后在湖口妇幼保健院担任主任医师,八十年曾连任两届湖口政协委员。小妹叶青从事幼教多年直至退休。
叶正昌是流澌桥老字号,后来子女都不从商。土改时因叶立斋告靠近,加之土地出租剥削,成份划为恶霸地主,叶木斋、叶华、叶青均脱离家庭,靠拢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且品学兼优,受家乡人称道。
叶正昌商号旧址现为流泗供销社商场,商场之前为流泗机米发电厂。
周利丰商号
店主周利群,早年以微弱的股本参与三周姓股东在流澌桥西街开办的周益和商店从业。后来,族叔周字武当上了伪江西省议员,给侄以鼓励与资助,利群退回益和股本,筹资在桥东街置办一新店,店号利丰。继续经营南货百货,增设糕坊,前店后厂,新店业大,招收多名朝奉。其中包括后来的副县长张力。在有省府议员的背景之前提下,生意兴隆,利润颇丰,很快成为流澌桥商业富户。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华,日机将流澌桥所有店铺炸毁,周利丰店亦受重创。抗战胜利后,躲反逃难乡民重返家园,该店也重整店铺,但市场潇条,生意大不如前。
解放后,周利群被划为工商业地主,根据党的赎买政策,政府给出路,将其收归供销社公私合营合作商店从业,退休后由其长子顶职。
周利群孙辈继承了周家精明严谨、好学上进之家风,长孙考取北京科大西北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后应聘于北京百度软件工程公司,任工程师一职,次孙大学本科毕业,应聘于上海黄埔印刷集团。
周利丰店旧址,由湖口税务局新建流泗税务所办税大楼,税所迁新址后,拍卖给个体经营废旧物资回收。
曹生茂贸易洋行
曹生茂创立于清末,暴发于民国初年,也算是当时流泗老街生意大户,其规模大,品种全,店面宽,实力强,号称贸易洋行,凡带洋字头的商品:洋油、洋火、洋瓷、洋灰、洋漆,他家都有经营,上至武汉,下至上海的经营批发老板,大都与他家有业务往来,就连九江都设有曹生茂贸易商行总店,当年为繁荣市场,实现商品流通,农产品购销,以货易货,功不可没。
除了经商外,还置业大量田地出租,坐收租佃。
解放后,被划为工商业兼地主成份,房产土地均被没收,店面转交国营商店经营生产资料,文革后,由于地段不佳,经营萧条,国营商店撤出,该店面几经转手卖给私人,目前房屋破烂不堪。
周裕和商号
周裕和商号是解放前流泗桥老街,大桥坝西端的一家百货商号,座落丁字街口,地段十分优越。
周裕和一早经营水运业务,利用流泗港的有利条件,规模越做越大,航道越跑越远,钱也越赚越多,便在这丁字街口建了一栋十分坚固的小洋楼,抗战爆发后,水运业务基本瘫痪,周裕和的老板凭着精明的经商头脑和在跑水运业务时所熟悉的经商手段,便弃船从商,开起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百货商行,由于实力雄厚,门道熟悉,大到锅碗瓢盆,小到针头线脑,百货诸全,应有尽有。
建国后,该商号并入公私合营,从业人员划归供销社统一管理,由于个人资本较大,家庭成份也划为民族资产阶级范畴。
现在其后人又在流泗新街南头启用老字号招牌:周裕和大酒店。
胡顺昌商号
胡顺昌商号,座落在流泗桥老街西段,后门近港便于漂洗,后有大院便于晾晒,与其说是商号,其实是一家手工业作坊。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老板由凰村下秦村迁入流泗,挤身流泗老街,开起一家小杂货店铺,由于初来乍到,人地生疏,资金实力不强,生意并不火红,精明的老板,看中了染面行业,当时这个行业在周围几十公里也算是个独行头,本钱不大,利润丰厚,家家必须,也算是个技术活,老板并不内行,开始运作时,老板与一位染布师傅合伙,他出场地,出本钱,对方出技术,干了几年,老板对洗染行业完全熟悉,便拆伙经营,分道扬镳,正式挂牌:胡顺昌洗染店,同时兼营一些布匹。
解放后,洗染店并入公私合营,从业人员全部划归供销社管理,家庭成份也纳入民族资产阶级。
建国前后流泗地区能工巧匠
织机、禾戽、扇具、农具等。
木匠:邹协和(竹涧) 小木、建国初期与李立三共同试制
江西水田棃送县展览。
石匠:蔡祥亨(莲花) 薇式、赣式建筑,旧时流澌桥大多
店铺出自其手。
工厂。
铁匠:陈会内(双钟) 建国后定居流泗,打造船矛、铁链、
耙齿、䎭齿、㼍锄锹刀、斧、钳等。
篾匠:蔡 (莲花) 推谷砻子、箩筐晒垫、篮盘米筛、
竹床摇椅、篾油桶、鱼苗篓等。
漆匠:戢林绪(红枫) 从业六十年,擅长建筑油漆、寿材
烟匠:芦祝凡(流泗) 刨制土黄烟、拉丝烟等,兼制蓑衣、
综绳等。
染匠:胡服民(流泗) 染整土布、土纱、衣帽等,色调青兰、
枣红、草绿、橙黄等,不褪色。
皮衣帽等。
天赐(安徽)与其齐名。
铜匠:曾金伢(安徽) 修锁配匙,焊补瓢、盆、锅、碗、壶、
水烟筒等。
纸扎:周以成(基垄) 龙灯、狮灯、花蓝、船轿、马伞小制事,彩色宫灯曾送县展。
船匠:彭新火(永和) 师从湖北涂氏、安徽胡氏、丛山周
氏,造三桅木帆船百吨以上。
草编:周云飞(红枫) 祖传扎草龙,后喻氏拜其为师,草
龙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流泗的桥
地处赣北长江之滨的湖口流泗镇,水乡泽国,八里江黄茅潭水系的湖潭港汊星罗棋布,亘古至今,逢水搭桥。横跨集镇街道的有大桥坝、子桥坝、牛湖大桥、孝义桥、长兴桥、渊明桥、君清联桥等9座桥。辖区乡间有枫树港桥、陶盛港桥、蛤蟆桥、寺前桥、廖家坂桥、邹源桥、史家桥等7座桥。与周边邻县邻乡接壤的有棠山老街桥、聂家桥、马步桥、四官桥等4座界桥。另有寡妇桥、老布湖桥、埠下湾旧桥等3座桥因黄茅潭水位抬高、长年浸泡,涸水期只见旧址。总之,林林总总等20多座桥,印证了“湖口桥多”这一特定的地理风貌。
流澌桥大桥(坝)
元末明初,随着八里江龙潭口上凌石镇(西山南门庙一带)逐渐倒塌江中,黄茅潭上游港汊成为避风港,上乡都昌、鄱阳经营的米谷、黄豆、夏布等商贾云集西岸,下乡彭泽、建德的皮花、菜籽、茶叶等贩运至东岸。迅期,外河商船在潭梢樯桅林立;涸水,内地商贩穿梭于港汊之间。明永乐三年,刘昱考上进士,受任刑部给事中,省亲期间,置一跳板于门口港滩之间,便利商客过往,时人称此跳板为“刘私跳”。清乾隆四十八年,彭氏通一公第十五世孙邑痒生彭锡璠之子嘉恺娶喻氏连英志之女为妻,彭喻开亲,门当户对。为迎亲,两族合议,将港汊“刘私跳”置换,搭一木桥,地方长老取“刘私跳”谐音,定名“流澌桥”,桥之东西两头填土筑坝,此后称该路桥为大桥坝。抗战爆发,流澌桥被日机炸毁,过往行商在断桥残垣上往返。抗战胜利后,桥东、桥西两街私商筹钱凑料,在残垣上搭建简易便桥。建国后,便桥于1954年遭水毁。翌年,流泗区人民政府新建大桥坝木桥。1965年,改木桥为块石拱桥。2015年,流泗镇政府出资,将大桥坝毁坏的栏杆更换,人行道加固。翌年,又将桥东街下水道重建,街面桥面新铺水泥路面,至此,亘古大桥又展新姿。
子桥(坝)
清嘉庆廿五年,聚居大桥坝南港戴家墩的皮货商,推头人向桥东彭氏族长求助,乞双方投工凑料,在大桥坝与戴家墩之间的彭四进港沟上搭一小桥,桥头填土筑坝,便于行商过往。此项工程较大桥坝小,时人称子桥坝。
流泗(牛湖)大桥
清初,东郊细曹氏携子民在门口港搭一便桥,乃现今的牛湖大桥,习称流泗大桥。民国廿四年九月,省府两次共拨款十五万银元,用于公路、桥梁建设,年底彭湖马路木桥通车。1938年抗战爆发,木桥被日机炸塌。1948年,国民政府将桥梁修理加固。建国后1957年,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彭湖公路,翌年春全线贯通,区乡政府领导及集镇居民数百人参加庆典。1987年,彭湖公路延伸至安徽东流牛矶镇,拓宽成国家二级公路,拆木桥改建成卷拱石桥,桥面加宽,引桥筑土护坡。2015年,镇政府投资,将流泗大桥桥面铺沥青,加固桥栏杆、人行道重建。
长兴桥
位于流泗镇西郊方家岭下首,横跨柳涧与习家港堰之间。原九江曲轴厂厂长周荣美题桥名,意为该企业长期兴旺发展。
1986年,全厂工人发展到1000余人,年工业产值150余万元,工厂扩建。是年,厂方投资,乡建筑公司建造拱桥,桥长70米,置三孔,大孔宽3米,小孔宽2.5米,大孔高3米,小孔高2.5米,桥南对接方岭公路,桥北经横坝直通生产区,东面为办公、生活区。总耗资三十万元。2015年,在集镇设施改造中,又将护栏全部更新、人行道加固。
流泗镇这些岀名的老地名
中夹口
中夹口,系流泗长江段的水从此进入沿山脚下河套,因东西均为沙土,水土相夹,形成夹口,也是日军入侵湖口的登陆口。之所以称中,往东至彭泽天红有上夹口,可通棠山街前杨树堰港汊,往西牛脚芜龙潭口有下夹口。
庄前潘村
因地处三国东吴都督陆逊庄园翠鹿庄旧址前,故名庄前潘家。元朝末(约1352年),潘胜六(潘美第十四世孙)由都昌土塘乡塘里迁此。又一说,位于翠鹿庄之前,村西北小港水清如泉,港边苍松翠柏成行,又名苍泉潘家。
庄前潘村有徽派风格的建筑,保存完好,庭院内存有明代古炉,以及历代先人彰显功名的四对旗鼓石、七对旗夹石。仅从这些留存下的古迹遗物推测,该村历史文化繁荣,人才辈出。2014年该村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七部局批准,被列入国家级古村落保护名录。
荆墩嘴
荆墩嘴位于黄茅潭东南部,原是湖水环绕的古老村居地。据古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江上多游寇,兵备副使冯显效法边关之制,十里设置一墩,滨临长江有如香炉墩、龙王矶墩等二十多处,这类似今天的治安联防。
长垅廖村
长垅廖村位于前后两条长垅之间,前有杨家山马岭水库之水,走该村前经由两千米垅田入方湖水系;后有分水岭自博士村经二路分垅,一到黄茅潭,一到骆家垅入方湖水系。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廖永通、廖永聪由长畈迁居两垅中间山脉的侧船地上,故名长垅廖村。
长垅廖村诗风颇盛,村民农闲、喜庆等时节创作诗词蔚然成风。1982年,经廖绍先倡议,在湖口率先成立“长垅田园诗社”,当年油印《长垅廖村通讯》刊载政策时事及村情村事,附载诗词,分赠宗亲。2005年5月,更名为“文通诗社”,并出版诗词专刊《文通诗词》。
棠山街
棠山街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位于流泗通往彭泽的古道上。棠山杨树堰港汊由水路直通彭泽与流泗,因而流泗古镇兴旺的年代,棠山因交通便利,成为一处喧闹街市,往来棠山街的帆船、推车络绎不绝。
上世纪80年代,棠山大队成为全省农业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后,地处低洼的棠山街村民移民建镇,搬迁至牛湖公路两旁,形成新街市。现有许多村庄为支援工业园建设,崔家湾、兰山湾、大金家湾等迁居江湾安置小区,他们村庄以及镇林牧场和棠山农场(均为知青点)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变成了高耸云天的工业塔房。
史家桥古文化遗址
史家桥位于流泗镇西,南临邹源铺下村,北止邹源庙下村,东近丰廖王家村,西与凰村乡胡仕梅村隔港相望。1990年11月份,由湖口文化部门在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史家桥遗址,文化堆积遗存1万多平方米。此后会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美国考古学家马尼士博士等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确认其为一处具有考古发掘价值的古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物,距今七八千年历史,为湖口最早的人类活动场所之一,有陶片和烧过的稻壳拌泥做的掩体墙。
周玺村
乾隆皇帝的老师周厚辕便出自此村,现有的清代皇赐篇牌:“进士第”、“祖孙进士”、“父子翰林”等得以修复,悬挂于祖堂。
八旬老人的古镇记忆
流泗古镇位于湖口县城北部,东与彭泽定山接壤,南与大垅相连,西界凰村,,北滨长江与安徽宿松带水相邻,距县城十五公里。
流泗有史以来是湖口最大、最繁荣的农村集镇。老街面积约一平方公里,街道东西走向,长约八百米。在未建黄茅堤以前,长江水直接灌入黄茅潭至流泗澌止,并把街域分为东西两段,中架木桥以以通行。此桥即是“流澌桥”,时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前清秀才丰少凡创办国民小学,忌“澌”音沉,意静止,则取孔子讲学泗水之意,改“澌"为“泗",立校名为流泗小学,并得到乡绅胡烈生的赞同。
当时的流泗,石板街道整洁,市场商贸繁荣。港水清澈透明,无任何污染,清洁卫生,全镇居住1000人左右,居民饮用水都在流泗港。
时至民国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华时,流泗沦陷,街坊店铺周边民房。均被日寇烧成一片焦土,荒漠凄凉,惨不忍睹日寇投降后,逃难的商户从四面八方纷纷回来,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当时购砖瓦非常困难,要到彭泽天红山区才能购到,经过整修,市场繁荣过昔。
流泗还有两种有名的特产;一是黄茅潭自然所产之银鱼,质美味鲜,二是糕坊精加工的桂花酥糖,別有风味。此两项产品,均畅销全省各市县,乃至南京、上海等地。
流泗更是藏龙卧虎之地,有著名的书法家彭任锄、著名的骨伤科医生汪玉书,著名的老中医殷仁甫,杨咽冰称呼四子之一的诗人周一之,还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周道文。
流泗又是盛产棉花之乡,其皮棉远销南昌、南京丶上海等地。中秋节后,上述各地派员坐镇流泗收购。流泗之商业兴盛不次于县城,诸于南杂、布匹、百货、药店、屠宰、糕房`、染坊、油坊、制黄烟坊等约有一百多家。还有摆地摊的小老板十多户。小有名气的商号,有曹生茂、胡顺昌、彭吉和、周裕和(为后起之秀)。他们的经营宗旨是以诚信为本,以此赢得客户的信赖。流泗是湖口县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也带动了文化的同步发展,读书人也相对而言要多一些,(新中国成立时县城每个单位与部门都有流泗的人)。在春节期间,其文娱活动更是花样繁多。诸如玩龙灯、舞狮子`戏螃壳、踩高跷、划龙船、赛动舟之类的花灯会一直耍玩到元宵节。
在此前后,由流泗商会为首,到文桥请“弹腔戏”戏班,在喻家大院搭台,连台演出三天三夜。男女老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增添了节日浓厚的文化气氛。其目的是拉动商业上的经济发展。
当时交通运输主要靠木帆船,由南昌、武汉、安庆、九江进货均由木帆船运至黄茅堤。再用驳船运抵流泗。运往外地之皮花、菜籽、菜油,亦是如此。到县城运货以手推木轮车为主一人一部可载二百市斤。
新中国成立后的流泗,更是如鱼得水,其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在各方面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不须一一赘述。
民俗文化
1、草龙
湖口草龙起源于隋唐,盛行于明清,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喻芳泽便是第二代编扎技艺传承人,自1997年以来,湖口草龙代表湖口非遗项目参加了内蒙古、澳门、上海等地的旅游节、文化节。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专题报导,并在2005年省文化艺术节中获一等奖,近几年来,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电视台、学校师生、团体、编扎爱好者的采访和参观学习,为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景点、进展馆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草龙已在多个省市得以珍藏。
2、青阳腔
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1522年~1566)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安徽省青阳县地区后,与当地流传的戏曲声腔、地方语音、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结合而成。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0)年间进入江西省湖口县地区,传入流泗镇庄前潘村,流传至今。
村庄青阳戏班除了历史上战乱、动乱,鲜有中断。上世纪50年代,村中青阳腔代表性传人潘康全(1925年—1970年),被选调至省赣剧团,成为著名演员,在国家文艺礼堂演出时,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接受奖赏,名噪一时。现在,由于老艺人相继谢世、青阳技艺鲜有传人,农村年青人外出打工家中只剩老人小孩、无能力演出,日新月异的现代文化,生活,不断冲击和侵占了青阳腔的生存空间等诸多原因、使青阳腔出现了萎缩、滑坡趋势,严重威胁着它的生存与延伸、面临濒灭绝的边缘。
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抢救保护措施,使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花又重获了新生。2006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逢年过节,从村中古戏楼,飘扬的传统青阳腔,又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3、粑俗文化
勤劳智慧的流泗人巧妙地把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千百年来,粑俗文化已渗透到村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当中。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村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流泗的粑,品种有二十多个,其中以蒸米粑、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炒米粑、印粑和豆粑为主。粑的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鼓有扁,粑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紫、黑和白,粑上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有花有动物,还有各种吉祥的字语等。
粑俗成为流泗镇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尊品,又是村民改变单一的饮食习惯的佳肴。粑的各种造型、丰富的色彩、精巧的手工技艺、参与到各种文化习俗当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诗词文化
流泗镇素有“诗词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写诗、吟诗、赛诗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目前,流泗镇有中华诗词会员100多人,其中中华诗词会员八人。《流泗诗词》是2005年江西省湖口县流泗诗词分会创办的期刊。现基层诗社已发展到5家。
2006年,九江诗词学会授予湖口县流泗镇“诗词乡镇”荣誉称号。为湖口县评定“中华诗词之乡”作出了重要贡献,诗词的发展,凸显了流泗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落实,为流泗的发展、民生作了大量宣传,弘扬正能量,人尽其才,地尽其美。十五年来,每年出版《流泗诗词》、《黄茅潭》各一期,不曾间断。
5、打莲萧
湖口县流泗镇在民间文化普查中,充分挖掘整理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音乐,打莲萧是流泗镇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流泗镇打莲萧有史可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她盛行于五六十年代。表演者手拿一根装有铜钱的竹棍(即莲箫),用两端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腿、手、肩、臂等部位,也可几人互打,节奏鲜明、悦耳动听,边打边唱,边讲边唱,中间帮腔衬词,唱词内容通俗易懂。节假日期间,多随着其他表演队伍同行,多姿多彩,很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打莲湘这一民间曲艺亦被赋于新的内涵,旧时的逃荒调,表葬曲不再面世。莲湘歌词与时俱进,多以欢庆丰收,颂扬爱国,强身健体等内容。莲湘的制作,选料考究,彩绘、烤漆、绸花装饰,精致美观,辅之以录音,摄像等高科技包装,充分体现新时代气息,吸引诸多城乡民众演练。湖口流泗三洲的打莲湘,建国六十多年来未间断,每年参加全县民间文艺调演,均获奖。
6、刺绣艺人周宝妹
湖口县流泗镇红星村民间刺绣艺人周宝妹的刺绣远近闻名,一件件形态各异,灵动传神。构思精巧不失传统;针法舒展而对称严谨;色彩艳丽而不娇媚。她的刺绣图案都是最具原生态的,纯手工制作,当我们面对这些天工之作的时候,更惊诧于它们竟然都是出自一位古稀老人刺绣的主人叫周宝妹,从11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特别对儿童装饰布贴刺绣尤为钟爱,花鸟鱼虫兽、神话人物,在她的飞针走线下,活灵活现,各有千秋,技艺娴熟于心,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邻近群众对她的刺绣赞不绝口。2017年9月21日,周宝妹的作品《绣花鞋》入选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履步生花”
棠山鸟林峦湾立碑揭露日军暴行
1938年6月26日,日军攻陷彭泽马垱要塞后,湖口成为日军进攻的前沿阵地。中共湖口党组织及共产党人,建立抗日组织和民主政权,积极开展游击战,保家卫乡。
早在日寇入侵前的1938年2月,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四县游击区建立新四军留守处,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支援新四军。1938年6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分管南方十四省)刘伯承书记及徐德(名老向)等领导人决定部署在九江湖口腰击日军,遂派张逢源(浙江人)杨陵基(上饶人)在湖口建立都湖彭军民联合抗日办事处,组织联合抗日先锋队和地方进步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3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黄(梅)宿(松)工委命占润民率领武工队到彭泽湖口之间的棠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武装群众运动,成立了棠山军民联合办事处。从此,在彭湖地区陆续建立11个联村办事处(即乡级政权),使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够通过这套完整的机构上传下达。开展了减租减息、征税支前活动。做好党的统战工作,争取伪职家属,团结抗日。1941年9月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撤退彭湖地区,这一带后来成为江南挺进支队和彭湖联防大队游击战的区域。日军经常驾驶汽艇靠岸在长江永和洲奸淫抢掠,棠山联合办事处掌握情报后,联防大队配合支队多次痛击日军。
棠山村周新南老人讲解日军在棠山所犯罪行
日军侵入湖口,社会各界社团组织及民众也开展不同形式的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6月,马垱失守后,“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改称为“战地青年服务团”,深入湖口武山、马影桥、流泗桥、棠山等乡村,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在交通要道处张贴宣传抗日标语、漫画和诗赋,在集镇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抗日戏剧,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极大鼓舞了军民抗战热情。
从1938年6月29日国军与日寇战斗在流泗打响,从保卫湖口至7月4日晚8时县城失守,再到争夺湖口,拉锯战共涉及七个师,作战地点在彭湖交界,流泗棠山、杨家山,县城郊区及马影港,付垅殷家山,流芳市等处,发生大小战斗200余次,国军伤亡约7800余人,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至1941年9月,国军共牺牲官兵约1万余人。此后,国军在湖口基本没有抗日的战斗。
8月10日,我们在流泗镇棠山村发现一本1947年续修的周氏宗谱首卷,里面记载了在1938年8月10日,日军在鸟林峦村焚烧祖堂民宅,用机枪疯狂扫射没及时逃离的53名村民,其中有一个尚在怀抱中的3岁女孩。
杨家山之战
1939年五月,侵华日军驻杨家山有500余人,驻定山有300人,其它沿江各山头高地均驻兵,共300余人。各阵地修有“曲线工事”。五月五日,国军146师两个团奉命于亥时(晚9—11点)向这些日军盘据地发起进攻,于卯时(早晨5—7点)占领定山,并与日军增援部队反复肉搏激战。杨家山日军猝不及防,被146师杨团完全击溃。国军于7时左右即刻占领该山。日军遗尸百余具。许多日军“滚岩而逃”。俘获日军两名(大户、山川嘉),缴获机枪两挺、步枪30支、话机三部、军刀一把,其余防毒面具、军毯、大衣、旗帜等军用品150件,关于彭、湖地区作战方案一本,并从缴获的文件中知道日军属清水师团坂田部队。六日中午,日军以水陆数路向杨家山反攻,企图夺回这个彭、湖交界处的制高点。日机六架向国军阵地投弹轰炸,并以毒气弹猛烈射击。国军官兵中毒甚多,伤亡400余人,仍坚守住阵地三天。
据146师师长周绍轩发给上司的战斗详报称:日军失利后,数次增兵反攻,出动海、空、陆军三千余人,争夺杨家山阵地,国军146师徐旅长下属八七五团、八七六团伤亡“奇重,两个团与日军激战三日。八七五团不堪敌人压迫,乃撤退至新屋、邓骆家石之线,仅收容200余人,已失去作战能力。八七六团一、三两营被敌完全包围,于8日下午冲出包围,逐渐撤至坂塘垅、徐家之线与敌相持,于入暮后转移至石涧铺附近收容整理”。
营长山
1938年6月底,日军攻入湖口,当时一位不知姓名的营长负责在湖口县流泗镇长垅村刘丝纽湾附近阻击日军,因伤亡惨重,部队准备撤退,而营长此时已身受重伤,难以前行。为了不拖累不对,营长请求弟兄们为他补一枪,以解决他的痛苦。弟兄们看着长活不过来,便替他补一枪,并将这位营长葬在了山上。当地村民们为了纪念这位营长,将这座小山称为“营长山”,每逢一些传统节日都自发前去祭奠。
村民们不管是过节还是七月半还是三月挂纸,都一起去尊敬他,不论老少都去尊敬他。他人也死得苦,人也好,为了老百姓(才牺牲的)。
流泗乡镇企业名录
流泗三洲木船造修合作组:成立于建国初期,隶属流泗手工业化,七十年代末,铁船问世,业务量减少,编入湖口县造船厂。
流泗综合经理部:前身是手工业化,成立于1955年,1984年改称经理部,由铁、木、篾、缝纫、针织、搬运等部门组成,1998年改制。
九江曲轴厂:前身由流泗公社机米发电厂、流泗农机厂、湖口内燃机配件厂演变成九江曲轴厂,是省重点工业企业,2002年改制。
流泗建筑公司,1973年由手工业社分离,成立建筑队,1978年更名为流泗建筑公司。
流泗砖瓦厂:1979年筹建,1981年投产,先后生产建筑机砖、建筑陶瓷等产品,获省优产品,1991年获“省乡镇一级企业”,2017年停产。
流泗饮料厂:1984年投产,生产“四桥牌”白酒,“碧泉”牌啤酒。1988年转产合金。
流泗花炮厂:1985年投产,专产编炮、火药,1989年处于安全考虑于年底停产关闭。
流泗预制厂:1979年与建筑公司分离单立,生产水泥预制件,增设家俱业,1997年并入砖瓦厂。
流泗机械修造厂:创办于1984年,主业为曲轴粗加工,附营农机制造修理,2017年底,因亏损,由湖口县人民法院裁定破产终结。
湖口镀锌铁丝厂:创于1993年,专产镀锌铁丝,用于皮棉成包。1997年停产。
流泗球铁厂:创办于1987年,是服务球墨铸铁曲轴加工的专业厂,2002年随同曲轴厂改制。
湖口县合金厂:1986年底由饮料厂改造,生产稀土镁铝合金等系列合金产品,服务机械金加工,评为“江西省新产品”,2002年改制私营。
流泗油脂公司: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油脂化工厂,大型食用油精加工企业。1996年,因亏损,乡政府以100万元卖于湖口县粮食局。
流泗自来水厂:1986年筹建,水源来自莲花村地下水,后亏损卖于流泗变电站,2000年又亏损再转卖私营。现转用县水厂自来水。
石钟山建材有限公司:1994年由砖瓦厂分离单立,主产外墙瓷砖,2001年底拍卖私营。
棠山日常化工厂:1968年始建,先由知青生产粉笔,后由村部管理,转产护扶品,再由村转包私营生产纸品包装物。
企业改制后招商引资项目
九江恒升曲轴公司:2002年九江曲轴厂由湖口县人民法院裁定破产后,由中国银行湖口分行许氏筹港资购买,生产曲轴。
湖口石钟金属材料公司:2002年合金厂改制后由该厂周氏购买经营,生产合金。
闽兴纸业有限公司:2005年引进福建商人林氏创办的专业纸厂,座落在银砂湾工业园。
江西中国管桩实业有限公司;2012年引进的民营企业,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辉门灾业有限公司:2003年引进的港资企业,生产汽车曲轴、连杆和江铃业汽车配件。
江西园都混凝土有限公司:2010年引进,法人胡氏,厂址座落红枫,生产基建混凝土。
湖口鸿盛家俱有限公司:2012年引进,法人洪氏,生产商用民用各式各类高档家俱。
永康市世冶地锅厂:2014年引进户,法人应氏,租用曲轴公司铸造车间,专产灰口球铁铸件。
九江浩昇纺织有限公司:2015年从江西海燕纺织有限公司引进,租用供销社流泗轧花厂纺纱厂房,生产7支至18支各型号棉纱。
中红普林乳胶品有限公司:是政府引进河北某乳胶企业,座落银砂湾,专业生产工业用、医用、民用各型号乳胶手套,二期三期在扩建。
神华煤电九江发电厂:县政府引进,座落银砂湾,是县内工业大户,建成发电多年,厂区配套设施齐全,在长江建用煤炭专用码头。
殷美生、胡训良、彭祖越 捜集整理
Hash:106d20968f4a73e918511a865df19ef297f14d7d
声明:此文由 古镇流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