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景区

胜芳古镇

胜芳镇位于京津保三角中心,东距天津35公里,北距北京120公里,西距保定130公里。112国道毗邻胜芳,津保高速公路在胜芳设有出口,交通便捷。全镇现辖39个街村,常住人口9万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镇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5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胜芳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原为水乡,最初因地处河堤汇合处而得名堤头村,公元前278年燕王以武力收复此地,取共享和平之意,改堤头村为武平亭,后为避讳皇帝年号且因渭水河流经此地,遂将武平改为渭城。北宋仁宗年间,苏东坡之父苏洵在本地任主簿之职,将南方种植水稻莲藕的技术传入白洋淀东淀,渭城的广阔水域呈现一派芦稻相映,菱荷飘香的景象,文人墨客竟相吟咏“胜水荷香”、“胜水流芳”等诗句,从此渭城改名为胜芳。古时的胜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商贾云集、风景秀丽,相传乾隆皇帝曾三次亲临东淀,留下“南游苏杭,北游胜芳”的美誉。

与其他地区相比,胜芳虽然不具备自然资源优势,但胜芳自古就有经商务工传统,有着浓厚的创业文化和民风,俗语说:“男摸鱼、女织席,挑着担子做生意”。冀中平原最早的金融业、津西最早的邮政业等都诞生于胜芳。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受其影响,胜芳也有着浓厚的商业氛围,素有“小天津卫”之称,因为胜芳当时特殊的地理位置,通畅顺达的水陆交通,成为沟通京津保的商品交易转运集散地,胜芳人投资意识强,精于商贾,善于理财的传统秉性和内在潜质一直延续至今。

霸州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也叫霸州自行车博物馆,2008年10月开馆。霸州博物馆106国道与霸州市迎宾东道交汇处,与霸州行政中心遥遥相对,建筑规划用地面积5.5公顷,建筑面积38887平方米。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530平米;地上五层,建筑面积32357平米。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位于霸州博物馆四层。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是霸州华夏民间收藏馆的三大主要展馆之一,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惟一的自行车博物馆。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分为自行车史话厅、自行车运动厅、国际藏品区、国内藏品区、综合厅、自行车王国的故事厅等展区。该馆在世界自行车展馆中藏品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填补了“自行车王国”中国没有自行车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是在著名自行车收藏家王明玺先生的帮助和支持下建成的。收藏了产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牌的精品自行车300多辆,既有享誉海内外的英国产白金人、三枪等著名自行车,也有我们身边熟悉的国产四大品牌──红旗、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德国的蓝牌、奔驰自行车,美国哈雷自行车、台湾的捷安特都是王先生辗转周折收藏的藏品。

作为无污染的轻型代步工具,自行车自18世纪诞生以来已经有200余年历史,它不仅见证了世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承载着人们昔日的梦想与回忆。1888年,英国人邓勒普发明了充气车胎的自行车后,自行车很快便传到了中国。

中国人最早把自行车叫洋车、单车、脚踏车。“自行车”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晚清外交官张德彝的日记中。“见游人骑一自行车者,造以钢铁,前大轮,后小轮,上横一梁。人坐梁上,两手扶舵,足踏轴端,机动以驰行,疾于奔马。”从此,自行车见证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轨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成了中国家庭与手表、缝纫机并列的“三大件”之一,买自行车得要“票”。自行车在中国已经融入了老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

馆内除国外展区、国内展区外,“自行车故事”展区内收藏了多件有特定历史时期、历史人物溯源的自行车。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自行车以北京故宫为背景,再现了历史画面。史料记载,故宫内很多木门槛被锯掉就是为溥仪方便骑自行车出入。

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自行车是中国城乡居民基本的代步交通工具。目前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为4.7亿辆。这样一个自行车博物馆的建造,不仅可以见证自行车发展史,也为这门收藏艺术提供了参考。这样一个集自行车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对促进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及推动当代自行车运动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霸州博物馆

霸州博物馆座落于106国道(益津路)、迎宾东路交汇处,与迎宾大厦对影相望,是霸州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工程历时一年,总投资近2亿元,于2008年10月投入使用。博物馆占地面积55036平米,其中建筑面积38887平米,广场面积48746平米。位于博物馆北侧的广场,是一处集绿地园林、古钱标志、奇石湖景、灯饰于一体的充满现代动感的生态广场。

整个广场用大块花岗岩铺砌,广场西侧是一片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小广场、石凳、地雕灯等元素,与益津路景观大道相得益彰。广场的东侧是一个生态自然水景湖,湖面广植荷花、鸢尾等水生花卉;沿湖边形态各异的置石点缀其间,平添了许多人文雅致。广场中心采用周元通宝(寓意霸州历史的纪元和新生)造型,其内心为一古泉,泉中心的一汪儿"镜水",在日月和彩灯的映衬下,让婆娑伟岸的博物馆与周边景致浑然一体、情趣盎然。

整个馆藏由华夏民间收藏馆、历史博物馆、科技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和城市规划馆等馆组成。为六层框架结构,其中地上五层,建筑面积32357平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530平米。

益津书院

霸州市益津书院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高小学堂。2006年初,霸州市投资1750万元恢复重建益津书院。益津书院占地29.61亩,总面积19740平方米,由开放式文化广场、书画院和展厅三部分构成。

文化广场占地9600平方米,设有牌楼、影壁、套方庭、游廊等,地面外铺大理石板材。灯光装饰为晚清民国华灯和王府庭院灯,并设立体音箱。西侧为四柱三楼柱出头牌楼及二柱带跨牌楼。影壁正面及背面分别饰以“千载文风”和“益津八景”(霸台朝阳、老堤晚渡、环城烟柳、堂淀风荷、东庙波光、苑口秋涛、盐池春鸟、北楼山色)浮雕。广场南北两侧建有套方亭4座,中以游廊相连,廊亭为古典木结构建筑、彩绘油漆。

书画院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为北方四合院联体结构,室宇宽敞,装修典雅,功能健全。书院门殿为砖砌基础,由全实木仿古材料构成。院中央镶嵌古霸州城微缩实景再现。四围回廊环绕,并由画家许鸿宾画室、书画家韩文来画室和其它书画创作室等20多个艺术活动室组成。

展厅位于书画院北侧,由广场北侧腰门进入。展厅为钢结构,屋顶、外墙面饰以仿古砖瓦,内部空间面积1269平方米,布展面积可达2500平方米。

未完待续.......

(注: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1b6db0777ac80cda5c42f16b166c97bbbec96603

声明:此文由 玩在定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