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于北京街的三大药店

陈李

中华老字号陈李济药厂,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开张,四百余年没有搬迁,创办人陈体全、李升佐同心协力,凭着“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陈李济药店的楹联)的仁心仁术,研制出膏、丹、丸、散、茶、油、酒、锭八大系列药剂,享誉天下。其中琥珀抱龙丸、追风苏合丸、全鹿滋肾丸、附子理中丸,用蜡包裹,人称“广丸”,名满杏林,春暖人间。太乙紫金锭、湿病紫雪丹、天王补心丹、救急通关散、万应如意油、参茸卫生酒、万应午时茶等产品,也以良好的疗效,备受用者赞誉。

陈李济的产品,用料非常严格,应用中药阴枝的绝对不用阳枝,应用根茎的绝对不用其叶。李升佐收集各种古代验方,精心研究炮制方法,在制药时严格遵循炮制加工规范,比如炮制鹿茸末时,必须选用东北枝茸,先燎去茸毛,再用尖刀刮清,开片后再用酒炖,才能使用。因为茸毛容易引起咳嗽,所以必须刮清;生茸吃了易引起拉肚,所以要开片炖透。

陈李济博物馆

执药师形象

由于陈李济产品声誉日隆,一粒追风苏合丸在云南怒江西双版纳一带可以卖到一个银元,非常矜贵。陈李济在中药行业的名气,直追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在全国形成鼎足三立之势。

陈李济还很重视推陈出新,在古方的基础上,研制新药。在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壮腰健肾丸,就是陈李济药厂的科技人员,根据名老中医的设计,在1961年研制成功的。为了确保药材中芳香油类的镇痛作用,他们采取“皮肉分离”的制作方式,“肉”用水熬制浓缩,“皮”则研粉磨碎纤维,提高药丸的滑度。在毒性方面严格把关,经过测试,即使超过正常服用量两百倍,也没有毒性副作用。

经过不断改良,壮腰健肾丸成为陈李济的龙头产品之一。如今陈李济主要生产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剂型有传统的丸剂和现代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剂,已形成了心脑血管类、风湿骨痛类、妇科类、滋补保健类、呼吸类、消化类六个产品系列,主要产品有壮腰健肾丸、乌鸡白凤丸、补脾益肠丸、喉疾灵胶囊、咳喘顺丸等。多个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称号。

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拍成记录片,向世界介绍。1993年,陈李济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亦被广州市政府认定的“广州市老字号企业”;2008年6月,“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9月,陈李济被英国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最长寿制药厂”。

潘高寿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历十一月初一,高第街上鞭炮轰鸣,醒狮竞舞。一家叫“长春洞”的药铺挂牌开张。店主是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和潘平世三兄弟。他们原来在家乡开平月山开有“百应堂”药铺,后来决定到省城发展,经过对西关、十三行、大东门、双门底的实地考察,最后选址高第街。药铺为前店后仓,前店作熟药配剂和药材零售,第二进为仓库。这家长春洞药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潘高寿药厂的前身。

长春洞药铺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扶危助困,济世济人”为店规。潘氏三兄弟在20世纪初相继辞世,长春洞由潘郁生主持。清末广州屡受旱灾、水灾侵扰,每次天灾之后,都有瘟疫流行。潘郁生为研制抗瘟疫的药品,遍查历代药书,还到处访问名医,屡赴三元宫向道士请教,甚至见到街边游医,也不耻下问。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集众家所长,潘郁生终于研制出治疗咳嗽,健肺强体的“川贝枇杷饮”,治疗因疫症引起的呼吸道疾患。这就是后来成为潘高寿镇厂之宝的“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长春洞所制作的蜡丸,以卫生丸、理中丸、保肾丸、白凤丸、宁神丸、镇惊散、百应丹、协祥丹等,最负盛名,治疗妇科、儿科疾患有奇效,不仅畅销广东各地,还被广东华侨带到了秘鲁、暹罗、新加坡等国家,备受欢迎。

清宣统三年(1911年),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长春洞药铺被毁。潘氏兄弟在十三行豆栏街重开药铺。1929年正式挂起潘高寿的招牌,专营枇杷露;长春洞则继续以生产蜡丸为主。

潘高寿的广告和商标

潘高寿做广告的手法很特别,常写一些稀奇古怪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吸引人们关注。有一年,潘高寿发现香港诚济堂的川贝枇杷露与自己的很相似,有仿冒之嫌,便写了一篇文章,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忠孝仁爱礼义廉”为题,挖苦诚济堂“忘八”(王八)和“无耻”。结果被诚济堂告上法庭,法庭以诚济堂的产品在香港有注册,判潘高寿败诉。潘高寿一气之下,在川贝枇把露的包装盒印上一行字:“劝人莫冒潘高寿,留些善果子孙收”,以泄心头之愤。这个故事,成为街坊饮早茶时的趣谈,无意间起了广告宣传之效。

2007年,潘高寿凉茶(72号秘方及其专用术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芝林

采芝林是一家创办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药铺。1998年,在光孝寺曾出土一个药缸的缸盖,上面有“采芝林枇杷膏”字样,据考古学家确认,这个缸盖是两百年前的物品。

采芝林由广东南海河清堡黎氏同族四人合股创办,最初店铺设在广州府署西侧清风桥畔,即今吉祥路与中山五路交汇处。以中药配剂为主,兼营膏丹丸散、药酒

由于采芝林的清火眼丸、止咳枇杷膏疗效甚佳,加之药铺经常为贫民施医赠药,名声鹊起。番禺举人刘华东是著名戏曲作家,《六国大封相》一剧的作者,又是“广东四大状师”之一,他被采芝林存仁行义的经营作风所打动,慨然挥毫,为其题写“采芝林”三字。黎氏四人喜出望外,用这三字做了一个黑漆凸金字大牌匾,参花挂红,敲锣打鼓,把牌匾高悬于店堂正中。

今天采芝林已发展为一家集批发、零售和生产为一体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中药材经营企业,广东省500强企业之一。采芝林被评为国家级“中华老字号”。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也被认定为广东省以及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Hash:d59bba080fe5dbacbb7c43298f7e8391b475ef31

声明:此文由 历史现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