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中国,却被尊称为东方莎士比亚,引领着东方戏剧文艺复兴

即使在400年后,莎士比亚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大师和剧作家,但在遥远的东方,中华大地上也有一位死于1616年的戏剧大师,一位对戏剧产生持久影响的剧作家,他就是汤显祖

汤显祖虽然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但他被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戏剧领域中备受尊崇。汤显祖于1550年出生在江西临川市,他的前半生低调从政,直到1598年49岁退休,开始专注于写作。与莎士比亚的大量戏剧、诗歌和十四行诗作品高产不同,汤显祖只写了四部主要戏剧:《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三者是围绕着梦境的叙事展开,他通过对梦的叙事手法揭示了人类欲望和野心的情感维度,探索了超越当时封建制度的社会政治下被约束的人性,这和我们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的以梦为主题的创作手法相似。

牡丹亭》被认为是汤显祖重要的代表作。整个作品描述超过55个场景,探索了年轻的杜丽娘的爱情,杜丽娘是南安省长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梦见自己在牡丹亭遇到一位年轻的书生,然而自己却突然得了重病,临死前,她留下了自己的自画像和一首诗给她的侍女,命令她把这些藏在太湖梅树旁的石头下面。三年后,一位名叫柳梦梅的学者梦见了杜丽娘。在梦里,他和杜丽娘疯狂相爱。正是这种爱的力量驱使着柳梦梅将杜丽娘从坟墓中唤醒,后来他们结婚了,过上了幸福健康长寿的生活。《牡丹亭》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描写杜丽娘的生与死时发生的事情。当时在一个以封建道德约束和拥有严格等级秩序为主导的社会中,女主人公能够大胆追求和实现她的真爱——甚至是反抗自身的死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部作品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呼应的是,《牡丹亭》的主题是“禁忌和危险的爱情”,但他的剧本并没有以悲剧结尾,而是传递了一种希望的信息,颂扬真爱战胜死亡和社会束缚。在这部伟大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与莎士比亚的共同点,正如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所看到的那样,杜丽娘是一个伟大故事的女主人公,她不仅战胜了时代的挑战,而且创造了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引起社会共鸣的故事。

汤显祖生活在明朝末期(1368-1644年),与莎士比亚相似,他的成功也得益于趁着戏剧文艺复兴的浪潮开展了一种创新的艺术实践。和莎士比亚笔下的英国一样,文艺复兴当时在中国也非常流行。主流戏剧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间,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流行娱乐形式,在皇宫和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的圈子之外找到了一席之地。然而,与莎士比亚时代不同的是,在东方戏剧中几乎没有贵族和富人与平民的同时出现。在这段时间里,戏剧文本流传和表演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最初,中国戏剧强调诗意语言和精致的文学风格,并以手稿的形式流传,以供阅读,就好像它们是小说一样。他们很少以表演的方式展示。然而,从16世纪中叶开始,昆曲作为一种音乐剧形式,从华南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虽然昆曲在叙事和结构上可以与西方歌剧相媲美,但在形体上却有所不同。昆曲取材于昆山(苏州附近,现代江苏省)的传统音乐,结合了北方音乐和南方音乐,融合了诗歌语言、音乐、舞蹈动作和精确的手势做派。

汤显祖的作品是在正式的诗意修养和戏剧的歌剧,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形式之间的交融碰撞中产生的,处于这些戏剧交织的中心。到了清朝,戏曲文本被认为是一种音乐和歌唱的表现的标准结构,但汤显祖认为诗歌和情感才是他戏剧的核心,为了适应当时的戏曲风格,在改编作品时,他非常的挑剔。除此不同外,汤显祖的作品也得益于改编的普及,他的剧本被后世认为是昆曲的经典。

虽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相隔遥远的东西方两个世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戏剧人生,他们作品中的的人物,以及他们对语言和诗意抒情的热爱,长久的流传在后世之中。

Hash:d9e64a6b5238b53a243097f2a8092cbec4da9985

声明:此文由 为伊飘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