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岭:红色基因激活山村“造血细胞”

黄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两大著名战役——黄陂战役、东陂战役就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地处该县东陂镇东南方9公里处的黄柏岭村,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主战场所在地,也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基因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1933年春,国民党军调集40多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红军在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的卓越指挥下,灵活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思想和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依靠广大红军指战员和苏区军民的浴血奋战,实现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战歼敌的计划。黄陂、东陂战役取得了消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获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击伤敌师长萧乾、俘获敌旅长以下官兵2万多人,缴枪2万余支的辉煌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在黄陂、东陂战役期间,宜黄县委、宜黄苏维埃政府带领苏区军民,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他们为红军挖战壕、抬担架、运物资、清理战场等,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东陂战役大捷后,红一方面军总部在东陂黄柏岭村徐氏宗祠内召开了有高级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朱德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从此,黄柏岭的历史里多了一页关于“红色”的记忆。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一段段峥嵘岁月、一段段红色记忆,一次次催人奋进。 从1933年到2019年,黄柏岭历经86个风雨春秋,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实现了从温饱忧患到家给人足的历史转变,进入了红红火火发展的新阶段。 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迎来了70华诞。从经济基础薄弱到产业发展有声有色,从人迹罕至的山区小村到小有名气的宜黄“小井冈”……古老与新生在这里交汇,多元与一体在这里融合。

▲红色记忆催人奋进。

这里是9500平方米的黄柏岭,一个仅有123户、630人的小村庄。该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了黄柏岭红色教育基地,指导成立了黄柏岭红色旅游公司,推出了祭奠革命烈士、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生活、展馆展览等红色活动,每年接待3000余人次的参观学习,2018年该基地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柏岭组、东风组建造了1个200亩的高山生态大米绿色食品基地,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小山村进入了新时代。 徐氏宗祠是红一方面军总部会议旧址,也是现在黄柏岭红色教育基地的主阵地。祠堂以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光辉历程为主题,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串起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再现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宗祠内还保存着原开国上将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题词。

▲村民正在翻晒收获的稻谷。

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农村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利用该村海拔较高、土壤肥沃、温差大、无污染的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以及该村水稻光照充足、米粒饱满、味道甘甜、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打造出“草鞋岗高山生态大米”品牌。通过规范合作社建设,与村民签订合同,实行统一收购加工、集中销售的方式,对该村的大米进行提炼和分类,做大做强村部经济合作社建设。同时,还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实施市场推广,创造品牌效应,提升了黄柏岭“草鞋岗高山生态大米”在市场的知名度,有效增加村民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红色基因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强大的能量,黄柏岭人脱贫致富的“造血细胞”不断被激活,他们挺起了脊梁、撸起了袖子。一批又一批农民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昔日的贫困挥手告别。

来源: 尹文兵、徐月 宜黄发布

Hash:dea4c815a5467eed4864f245e58b6aa0a31659a5

声明:此文由 抚州本地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