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低调家族 创办江南第一义庄 被誉江南巨族之首却少有人知!

素有“小苏州”之称的荡口古镇无锡的一处历史文化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大量明清古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其中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七年创建的华氏义庄,是古镇的核心景点,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

荡口古镇的华氏先祖华贞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居至此,他博学通经,熟读诸子百家,在勤奋耕作积累财富的同时,为传承家风还编撰了一部家规《虑得集》,使得族内子孙后代名人辈出,孝义之风世代相传,被誉为荡口书香世家。

义庄,是古代农村一些富裕的开明乡绅为给本姓氏造势扬名,而拿出部分田地集中在一起出租耕作,然后将收来的租子用于瞻养救济宗族内的贫困户,它不同于祠堂,却与祠堂有着相通之处。华氏义庄到清末时义田总数超过了7000亩,堪称江南第一义庄。

华氏义庄设立董事一人、司事二人,在当地济贫扶困、赡老扶幼,共同掌管义庄的田租、钱款、账册等事务。董事与司事每三年换届一次,如有能力不足或徇私舞弊的情况可立即更换。在清代,华氏义庄严格的庄规和善举还曾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

华氏义庄现存建筑占地3510平方米,两侧墙壁镶嵌着数块石碑,碑文为华氏16世孙华察与江南名士董其昌、唐伯虎等人的诗词,华察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人称“华太师”。值得一提的是,此华太师比唐伯虎小27岁,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情节应为虚构。

诒穀堂是董事会的议事之地,华氏义庄救助名目繁多,除了给族内老弱病群体提供赡养和御寒衣物,还为贫家子弟提供教育,为穷人提供墓地,为乡里修路建桥等,使得族内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救助。而获得帮助的人也不时捐钱捐物给义庄,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怀芬书屋是族内儿童的读书之地,这里不但免费入学,伙食以及文具书籍等均由义庄置办。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华氏一族仅在明清两代就出了22位进士,近现代更是涌现了大批科学文化等领域的翘楚。明代思想家顾宪成曾感叹:“江南数巨族者,必首推华氏。”

由于义庄的运行是靠出租义田和佃户上缴租息的行为共同完成,其经营模式具有浓厚的现代商业契约精神,这不但提高了乡民的整体素质,还使“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耕读文化在当地得到传承,荡口古镇也因此发展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

Hash:6e96ce5d23af7048dc22fa861bf9e2465a43db67

声明:此文由 乱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