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耕读惊现一座神秘庙宇,它竟然是个千年之谜

今年农历七月廿二,在如诗如画的耕读小镇,有一个五百多年历史道教圣地,其庙宇经精心整修后将重现人世。神秘面纱,撩开在即。--题记

贺村耕读泼水节正惊艳的让人如梦如幻,这个小镇又让人有惊喜了。友人悄悄告诉我,最近这里新添了一处独特的景观,只是还没有几个人知道。

湖塘岭上新落成的康皇殿入口牌坊

近日,我们一行人前往耕读村湖塘岭探秘。但见群山环抱中,路边一座巍峨庄严、色彩斑斓的牌坊建筑赫然入目,上书“康皇殿”三个遒劲大字。从下往上看,在高大苍翠的古樟绿荫中,一座飞檐翘角、气宇不凡的庙宇隐约可见,似乎还散发着丝丝缕缕的紫气祥云

康皇是谁?这个庙有何历史?这些问题立马浮上脑海。我们稍作考究后,发现康皇、康皇殿和遍布各地的康王庙,竟然都是千年之谜、未解之谜和谜中之谜。

传说中的康皇到底是谁?

我们请教了当地的一位年近九旬的郑姓老者,对了,就是给江勇同学讲述“棋盘石”故事的那位老人家。他说康皇就是一个很灵的“神仙”,叫什么名字,我们这里还真没人知道。我们翻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康皇也称康王、康公、康元帅和康真君等,康皇既是民间传说中的,也是历史掌故里的。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康元帅负龙马之精转世,是道教护法四大元帅中的一个,也是东岳大帝属下的十太保之一,被封为真君,起源相传起于西周。道教《搜神记》称,康元帅生于黄河之滨,从小慈慧悯生,从不伤害幼小者,照顾孤寡,连虫蚁也怕踩死。当时有一只小鹳受伤折断了翅膀趴在地上,康元帅“收而哺之”。此鹳痊愈后“含长生草而报”。康元帅精通医术,悬壶济世,治愈了四乡八邻的许多病人,民众都说他“仁慈圣明”、 “四方谓之能仁”。登天之后,天帝就封他为“仁圣元帅”,掌管四方土地之神,他的造像是左执金斧,右执瓜锤。

图片来自新康皇殿壁画

民间还有个泰山康皇传说。康皇大帝出生于秦朝末年,名叫康立安,父亲叫康衡,母亲康金氏。康立安从小心地善良,乐善好施,胸怀大志,以天下苍生为念。二十八岁时在泰山得志,自立为王。起国号为安。后来汉朝大举入侵,为保护国家和百姓,他带车、麦两大元帅奋勇抗敌。因缺兵少粮,最后战死沙场。他的义举感动了苍天,元始天尊与玉皇大帝封他为泰山仁恩康皇大帝。后来安国百姓为了纪念他,建庙刻像,供奉至今。

南方有的地方供奉泰山康皇

康皇在历史上还真有其人。《宋史》记载:康王名叫康保裔,河南洛阳人,北宋时任龙捷指挥使,侠肝义胆名闻天下。咸平三年十月,契丹大举入侵北宋,康保裔率军与辽军激战于河间,因孤军被困,力战至死。康保裔殉国后,因他忠君爱国,义薄云天,民间尊其为康王,建庙供奉。《宋史》将康保裔列为《忠义列传》的首位,可见当时社会对康王是何等的敬重。历经了数百年的演变后,康王也由一个抵御外侮、杀身成仁的民族英雄,逐渐地变成了安邦定国、庇护百姓的“神仙”。广东江西一带以康王庙,供奉的大多是康保裔。

历史上还有一位更加真实的康王,他就是宋高宗赵构,在登基皇位前册封为康王。元张铉《至大金陵新志》有记载:“宋高宗为康王时,靖康初避金兵,走甚急。忽有白马,莫知从来,康王乘驰千里,夜宿村市,马不复见,黎明复来。越数日,康王渡海,自明越海之杭,渡钱塘江,甫登岸,马复在前。王策之,至晚不见。遍寻之,乃土地庙所塑白马,尚复微暖流汗。康王即位,行下临安,建白马庙,岁差官祭之”,这就是人们熟稔的“泥马渡康王”故事。广东一带也有个别康王庙是祭祀宋高宗的,说大宋南迁带来了南方的繁荣。可康公、康元帅就是赵构这一说法,人们普遍不认同,一来皇帝极少被封为神,二来宋高宗是一个“亡国之君”,就凭用佞臣、杀岳飞这一点,千百年来,多数民众就不大可能把他当“神”供着。

宋高宗与神马的传说绘图

关于康王还有一些说法。能在历史上对得上号的有春秋的周康王、楚康王,汉代的大将军李烈等。宋朝边关大将崔文瑞也被称为康王,进康王庙不能供奉翻鸭的传说就来源于他。传闻翻鸭曾救过康王爷。有一天崔文瑞被官兵追杀,刚好遇上一位养翻鸭的老伯。老伯将康王藏于茅草丛中,他赶着一群翻鸭走在康王留下的足迹上,使得官兵无法找到影踪。

庐山也有一康王观,处于星子县西四十里康王谷中,其康王则另有他说。据《庐山志》载:“康王者,楚怀王之子熊绎也,秦灭六国时,王避乱谷中。秦将王翦追之急,天忽大风雷雨,翦人马不能前,得脱。遂隐谷中不出,因名其谷曰康王谷”。萧粱大同年间,道土张族深栖康王谷中学老子之术,以丹药符篆救人疾苦。梁武帝为嘉奖其道行,赐名“康王观”。

庐山康王谷充满仙风道气

康皇真是个神秘而又多元的神。中国道观庙宇中祭祀的神大都是有明确的人物的,如“孔庙”里的孔子,“关帝庙”的关公,“包公祠”里的包拯,即使诸如“三清宫”、“黄帝庙”等也有比较清晰的对象。唯有“康皇殿”供的神却如此地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说了这么多,您认为历史上的康皇、康王、康真君到底是谁呢?郑老伯说,好像都是,好像又都不是。

耕读庙宇供奉的是哪位康皇?

康皇在南方民间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江西、广东、福建湖南一带康王庙几乎无处不在,如赣州城区由东往西居然有头康庙、二康庙、三康庙。浙江则少见一些。由于宋代大儒欧阳守道是江西人,在他的影响下,上饶弋阳一带成为中国康王信仰的中心地区。也许因为邻近江西的缘故,江山湖塘岭上就有了一座“康皇殿”。

每当康皇生日,南方一带有信徒抬着神像出游的习俗

湖塘岭上的这个“康皇殿”建于什么年代?供奉的神灵又是哪位“康皇”呢?

郑老伯说,难以讲清是什么年代建的,反正我爷爷说他的爷爷那时就有了。当地退休的徐春阳老师曾多方考证,结论还是“无考”。他们说,从庙旁的几株古樟的年轮、耕读徐氏始祖元末明初开始卜居湖塘岭的情况看,这座古庙应是建于明代。与许多庙宇一样,数百年来几经兴废,历尽沧桑。

康皇殿的古老与沧桑,庙旁的这株古樟树可以佐证

至于庙中供的是哪位“康皇”?老人家讲了几个传说故事。

耕读一带属江山西乡,特点是雨季大涝,旱季大旱,自古以来这里就留不住水,无湖无河,靠天下雨来换点粮食。有一年天大旱,晒得地上冒烟,眼看将颗粒无收。

耕读村后有座大石山,这一天,康皇特地邀请水德星君来到山上,两人在棋盘石上摆开阵势,从容对弈。似乎流光过处,双方不惊不扰。

此时,山下有许多村民在哭嚎:“老天啊,再不下雨我们就等死了”。康皇耳闻目睹这等惨状,觉得是时候了。说水德星君你不是管水的神仙吗,你看这如何是好?水神这才明白康皇邀他之意,也觉得干旱有些严重了,于是开始作法,口中念念有词。一会儿,龙洞中的那条神龙应声前来,顿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村前洼地瞬间水流成河。此时,只见水神手执拂尘,朝山顶一挥,一半雨水即朝赣江那边流去,洪水从此不再泛滥。然后又朝五旗山下一划,河水流积成湖,湖水此后可以控制,而不会随意外溢。

郑老伯说,我爷爷告诉我,这个就是耕读湖塘的来历的传说。对了,就是现在这个游人如织、大家正大玩泼水的海棠湖。

仙人“拂尘点化”而成的湖塘--今日海棠

我们被故事深深震撼到了,抬头看了看大石山,大山静谧无语;又低头瞧了瞧海棠湖,湖面波光潋滟。我们感觉,这个传说仿佛还真像这么回事。

老人家说,康皇最让百姓民众感念的是治病救人。据说当年耕读及周边的人生病了,只要到康皇殿里三跪九叩,大多能“法”到病除,非常灵验。更加神奇的是,原先庙里有一个不穿衣裤的红孩儿神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那泥塑的“小鸡鸡”经常丢失,原来是被那些不孕不育的妇女夜里悄悄“偷”走了,传说只要拿了这小玩艺儿,朝自己一比划,第二年准能抱上胖娃娃,而且大都是带“把”的。

常山县城外有一个十五里村,有一年村里流行瘟疫,许多小孩都生了“乌痘”,也就是今天说的出天花。这是一种古老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疾病,人们在古时候往往是 “谈痘色变”。正当村民叫苦连天之时,一个白胡子老者飘飘然而至。了解了疫情后,他从肩背的竹链袋里摸出了一个个丸子,让他们给小孩口服,孩子们很快就痊愈了。大家忙问先生今年贵庚几何、仙乡何处?日后好登门拜谢。老者云,吾姓康,今年七十有九,七月廿二生,乃湖塘岭人氏也。说完飘然而去。

过了几天,十五里人携礼寻访到了耕读,村人说这里不是姓郑就是姓徐,并无姓康之人,湖塘岭上倒是有座康皇殿,要不你们去看看。他们进庙一看,大家目瞪口呆,跪地便拜,原来正殿的康皇塑像与那老者毫无二致。

康皇年轻时外出为黎民百姓治病绘图。图片来自新康皇殿壁画

老人家说,后来发生的故事让耕读人颇为不爽。原来,十五里人见康皇殿这么灵验,便寻思也在本村建一个康王庙。更让人可气的是,有一个十五里人为了自己庙更灵,竟然半夜潜入耕读康皇殿,偷走了庙中之宝“灵信”。耕读庙会是七月廿二,他们是八月廿二。此后,十五里康王庙的灵验效应,一度堪与耕读康皇殿相提并论。

据我们了解,常山城北屏山北端的山脚下,的确有一个康王庙。据常山后园詹氏宗谱记载,康王庙泥塑神像纪念的是“康将军”。清光绪十二年县志记载是“唐忠臣许将军”。有趣的是,当地也流传了一个康王异地给小孩治好病的故事,不过这次他去的是开化县。“老翁临返时,一些患愈者纷纷赶来送行,并问姓名和住址,告之居常山县城北门,姓康”。

耕读人的不爽是可以理解的,可这些流行各地、口口相传的传说,恰恰也说明了康王信仰影响的广泛而持久,表达了人们对那些济世神道的渴求,对英雄人物的情结和向往。

老人家说,直到民国时期,康皇殿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每到七月廿二前后,是我们这些小孩最快乐的日子。那时大庙有三进两天井,外面有广场,还建有很大的戏台,求神的、还愿的都会在庙会期间虔诚助缘,请乐人,唱大戏,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的婺剧、徽剧、赣剧等戏班子会云集耕读,大戏前后要连唱五、七天。

民国时期七月廿二庙会漫画

这一天,浙闽赣皖边界各地的人都会蜂拥而来,其中尤以邻县常山,开化的居多。他们担上挑着祭品、独轮车上推着老人。庙里庙外是人山人海,一人入内,如雨入湖,如木在林,全然失却了自身。更有那十多颗大樟树下,开了几十桌的赌局,还有摆摊经商的,江湖卖艺的,卜卦算命的,人声鼎沸,半里之外能闻其声。

说着说着,老人家竟眉飞色舞起来,似乎又回到了快乐无邪的孩提时代。

讲了这么多传说故事,你们说湖塘岭庙中是哪个康皇呢?老人家笑咪咪地反问我们了。

有的说是康保裔,他是民族英雄,江西、广东供奉的绝大多数是他,江山临近江西,这个庙肯定是从那边辐射过来。

不对,应该是泰山上的康皇,有人提出异议。外地的大都称康王,泰山的与这儿的一致,而且两地康皇都有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品质。

更多的人说,庙中供奉的是黄河之滨的“康真君”、泰山的康皇的综合体,因为他们具备“心系百姓、救死扶伤、有求必应”这几个特质,与耕读的康皇是基本吻合的。

其实,被称为“康王”、“康皇”的神,他们有着看似一样的名字,都有不一样的来源、不一样的身份和不一样的职能,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方社会赋予了康皇不同的內涵,也就是说统一的康神仙是不存在的。但这些差別又具有其高度的统一性,那就是康皇是一个福泽天下、护佑苍生、仁慈博爱的神;是一个“于家为孝子,于国为忠臣”的神;是一个有求必应、高山仰止的神,其“庙食之广,于江于淮,于闽于浙,若显若灵,遂数弗终。凡水旱,凡盗寇,凡札瘥,凡祷祈,拜叩无不灵应”。

尤其是有求必应、心诚则灵这一点,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中国黎民百姓的血液骨髓中。也许,这些正反映了黎民百姓内心深处对风清气正、公平正义的社会的渴望,对心怀苍生、勇于担当的英雄的呼唤。

我们想,这是值得当前社会和国家公职人员深度思考的。

康皇殿即将撩开神秘的新面纱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世间万物总会在繁华之后走向消亡,一切消亡过后总会有新的繁华。

郑老伯告诉我们,解放后,湖塘岭上的这座康皇殿日渐衰败,人迹罕至。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台风过后,洪水冲毁了庙宇仅存的断垣残壁。我们心里估摸,这水德星君是不是云游到烂柯山下棋去了?

侧面看去,老康皇殿也有些气势

转眼到了新世纪,应四乡八邻民众的诉求,耕读村聚人心汇民力,筹集善款修建康皇殿。尽管修筑的庙宇既简陋又寒酸,但一时也信徒众多,初一十五烟火缭绕,七月廿二万众云集,老人家说,仿佛当年的热闹场景又重现了。

有些遗憾的是,这次修建的康皇殿有些不伦不类、非道非佛,庙内供的是康皇康元帅,庙墙外写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让人哭笑不得,估计康元帅也会坐立不安而“法力大减”了。这也难怪,许多民众去庙宇烧香,祭神拜佛,从也不问是神是佛,只顾纳头便拜。

大仁大义的康皇也真命运多舛,由于建筑质量低劣,十八年后,这座康皇殿就摇摇欲坠了。

郑老伯说,康皇殿面临再次湮灭的险境,可惜呀。

老康皇殿正门

去年,耕读村的一个申请,民宗局的一纸批文,一乡贤的一个义举,让康皇殿再一次绝处逢生。不得不说,民众心中的“康皇”真是法力无边的神。

据同行的应元声先生撰写的《康皇庙重修记》云:本镇后源村民营企业家郑君,素来急公好义,发心向善,斥资千万,挺身担纲,一年功成。大殿巍峨胜于旷代百年,圣像庄严即有威仪三千。

我们也不知道这位郑君是何许人,只是他“挺身担纲”这一义举,倒是值得人们大大点赞的。

我们有幸先行一睹新修康皇殿的风采。过了牌坊上了高高的台阶后,一个分三个层级、充满八卦等道教元素的大广场映入眼帘,三五株高大古樟朴树左右排开,也许唯有它们见证了康皇殿几百年的兴废继绝,让人徒生无限感慨。

新康皇殿外的梯级广场

尽管项目尚未完全竣工,遍地尚存建筑材料,但广场尽处主建筑的“大殿巍峨”、 “威仪三千”已足以让人震撼。同行人说,这康皇殿规模不算太大,但布局严谨,结构精妙,气势恢宏,至少在浙闽赣交界区域,这所庙宇的“颜值”是其他庙宇难以比肩的。

蓝天白云、古樟老朴掩映下康皇殿

这里,我也不想具体描述康皇殿庙宇的外在结构、内涵底蕴了,反正我轻轻地走在道观廊宇间,内心总有种难以言表的宁静和舒坦,似乎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淡淡檀香。或许,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力量吧!

康皇殿正殿

我们问重修后的康皇殿何时会开光?老人家郑重相告,开光吉日就在不久后,而到了农历七月廿二,那是耕读康皇的生日,也是数百年来康皇殿的传统庙会。据老人家及众乡绅“目测”,今年的庙会盛况将是空前的,这一天将莅临的道教信徒、商家艺人、各地游客预计将达到数万人。说到这里,老人家的眼神里也充满了希冀憧憬之色。

康皇殿的神秘面纱不日即将撩开,还是请大家届时亲临耕读小镇,来领悟“道非道,非常道”的玄妙,来体验“道法无边、通真达灵”的感觉吧。

大石山上的棋盘石。江勇 摄

大石山上,棋盘石耸立,仙人似乎犹在对弈;大石山下,海棠湖烟柳画桥,波光粼粼。如今,湖塘岭康皇殿重现威仪,散发着道风浓郁的文化遗韵。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一湖,一石,一庙,相映生辉,一个让游人香客赏心悦目、自在心安的世外桃园,已如芙蓉出水,跃然于湖塘岭上。

红尘深处,经书一卷;流年如水,过尽千帆。是的,就像郑老伯所说的,吾心安处是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中图片除注明出处之外,均由作者拍摄或者从相关资料中采集

编辑:赵璐洁

Hash:2c15cd70a82d06265c04ccd9323f1057677e1ac2

声明:此文由 浙里衢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