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和历史面对面
做文明市民,树文明新风
建文明城市
导语
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和传播机构,博物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及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阵地。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大埔县博物馆,和历史面对面。
建议wifi
视频来自大埔县广播电视台
大埔县博物馆是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和进行科学研究等业务。最早成立于1979年9月,新馆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山子下黄腾坑,始建于2007年12月。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展厅面积3800平方米,楼高三层,外观是典型的客家土楼与围龙屋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采访县博物馆馆长邓亿娜:我们大埔县博物馆是按照客家围龙屋的建筑风格设计的,占地面积有2400平方米,主要内设有大埔县城乡规划展览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千年古邑、人文秀区、民居大观、客风奇葩、华侨之乡、陶瓷之乡、绿色崛起七个主题展厅,和张弼士、罗明、李光耀、田家炳四个名人展示。大埔县博物馆是县里面政治、经济、文化的展示中心,是古来今来的浓缩,所以在这里展出我们大埔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我们所有观众了解大埔、爱上大埔最好的一个窗口。】
大埔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展品五千多件,馆内设大埔县总体规划意向模型沙盘、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其中,民居大观、客风奇葩、华侨之乡等展室,通过图片、建筑模型、幻影形像等方式,主要介绍客家的典型民居,大埔的民俗风情,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县内华侨的创业和爱国史。粤东瓷都展室通过展出大量的陶瓷实物和再现陶瓷生产的工艺过程,介绍大埔的陶瓷发展史。
【采访县博物馆馆长邓亿娜:我们大埔是客家民居建筑的大观园,大埔的古民居建筑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大大小小到了明清时期保护完整的也有2500多座。其中的石方楼、走马楼、土圆楼、客家围龙屋等等是我们大埔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瑰宝,一张张岁月已久的黑白照片,一个个模拟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大埔的发展历程。一座座小巧的微缩模型让游客们了解到大埔古城结构布局。客家人生动的生活模型让游客们知道了大埔县发展历史久远,激发了游客对大埔县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兴趣。
【采访游客黄先生:博物馆不大,但是这里展示的设施,都反映了大埔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军界人士、文人是非常著名的。】
青少年参观县博物馆后,对我县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提高了青年个人文化素养,加深对家乡的热爱,而且增加了青年们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心,激发了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采访学生刘恕:我觉得在博物馆可以长见识,学到很多东西,可以了解家乡的历史、民俗风情、很有意思。】
【采访学生肖瑜:可以在博物馆看到一个缩小的大埔县,也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文物,像时空隧道,回到了以前。】
2009年大埔县博物馆已列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成为梅州市第一家评上标准等级的博物馆;11月评为梅州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14年评为梅州市文明窗口;2015年评为梅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同时被列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州大学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等。
来源:大埔县广播电视台、大埔县博物馆
Hash:876ae19f717b2d0c2eaae8a8064e012779f2e0c0
声明:此文由 客家香格里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