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地震博物馆,竟被交大悄悄藏在后山

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地震专业博物馆,竟被兰州交通大学悄悄藏在了后山,人迹罕至!

先看下这座博物馆有多牛:

建在古地震断裂带上的地震博物馆;

是我国首家专业地震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馆藏400余件珍贵实物资料;

兴建在一处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专业地震博物馆;

藏有世界上唯一的地震珍币;

保存着从建国到现在使用过的所有地震仪器;

《俞平伯唐山地震日记》陈列在馆中;

七个展馆有通道相连,彷佛是一个地下迷宫,幽深神秘

……

关键是,身边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于是,莎小妹带着探险的心情,踏上了寻找地震博物馆的路途……

因为最近正在修路,莎小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它。从交大西门(东方中学门口)出发往北,走到马路的尽头,再走一段泥路,穿过人工河上的桥洞,沿着对面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共步行二十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

终于来到门口

进门之后,望着空荡荡的院子和《灾民歌》,气氛莫名紧张起来

这只红色的“刺猬”就是通往地宫(博物馆)的大门

几乎没有游人参观,有的地方竟然都没有灯,莎小妹手电灯一照,居然照出来了汉谟拉比法典,气氛似乎更加神秘紧张了……

鬼碑。公元1556年1月23日夜中国陕西华县发生的8级地震,据明史《嘉靖实录》记载“二千里人烟几绝”,“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灾后,更有整村遇难的惨事。为了祭奠亡者,不得不召集邻村幸存者前来认尸,将死者姓名刻于碑上。这就是著名的鬼碑。这块就是当年鬼碑的拓碑。

当年抗震救灾的装备

地震现场还原

不同文字和字体写就的“震”,头一个是甲骨文

一 个 人

其实,兰州地震博物馆的建立与一位老学者的努力息息相关。

1976年7月28日,7.8级强震袭击唐山,当时兰州铁道学院副教授王增甲两次考察后,萌生了修建一座地震博物馆的念头。

建成这座地下博物馆之后,王增甲和他的同伴继续到处奔走,收集地震文物、资料,不断充实馆藏。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特大地震,当地官府当时曾开炉仿造过一些四川铜币以应急。这种因粗糙而被称为“沙板”的铜币铸量极小,留存下来的更少,是世界上唯一的地震珍币。王增甲长期搜求“沙板”始终不得。后来,他偶然知道天水一位藏家那里有几枚,就多次登门求取,苦苦央求,最终感动对方,得到好心人捐赠全部5枚“沙板”。

而馆藏的“俞平伯唐山地震日记”,则是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从唐山地震发生当日起,连续一个月不间断详细记述唐山地震见闻和救灾情况的珍贵史料。王增甲偶然间从一位来参观地震博物馆的学部委员嘴里获得信息后,费尽周折,终于把它弄来陈列馆中。

三 大 特 点

奇 —— 博物馆建在古地震断裂带上

这座博物馆兴建在一处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而博物馆洞门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十分壮观,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引领进地震现场氛围。

绝 —— 藏在400米人防洞里的“秘密”

博物馆的主展厅,依次布设在蜿蜒曲折的山洞里,如树枝状的各个防空洞道,配以迷离的灯光,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

多媒体手段和高科技仪器的应用,使参观者能够更清晰更直接地体验地震带来的冲击力,加深民众对地震的认识。

独 —— 四大“镇馆之宝”

第一块地震破坏程度分布图石碑

入口处的峭壁绿树下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世界第一幅地震烈度分布图。清朝嘉庆年间,山西平陆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嘉庆皇帝派刑部官员那彦宝为钦差大臣去了解情况,恪尽职守的那彦宝便在详细的勘察后,绘制了当地的地震破坏程度分布图,并保存流传了下来。1991年,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将这幅图完整的刻在石碑上,作为馆内最具分量的藏品之一,这块石碑也担当起了形象大使的重任,威武厚重地镇在博物馆的入口。

万年前的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

一万年前的地震生成物——世界罕见的碳化断层泥

碳化断层泥,就是在地震发生时,断层高速错动产生高温、高压,把断层混合物燃烧碳化,上图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的断层混合物标本,也是研究地震能量的重要参照物。

馆内陈列的标本,断层之明显,碳化之严重,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因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而制造的全国唯一的地震货币

1920年甘肃海原发生(后隶属宁夏)8.5级地震。地震过后,天水地区受灾严重,政府以工代赈缓解钱荒,但收效甚微,驻防天水的陇南镇守使孔繁锦便开炉仿造四川铜币,以代使用。因其质量粗糙,被群众称之为“沙板”,几年后又购机器开始机制铜元。“沙板”流通时间短,数量稀少,而且是唯一一次因地震而产生的货币,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区划原始手稿

在馆内一处,还挂有一张年代久远的地图,纸质泛黄。全图皆手绘而成,线条清晰,还书有繁体“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这是“我国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全国仅此一张。

解放初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和前苏联专家共同研究绘制此图,一共两张,一张在苏联专家撤离时被带走,博物馆收藏的这一张已被国家相关部门确认为一级文物。

选址于人防山洞,本是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一大特色,却也成了该馆远离人们视线的原因。

展 馆

七个展馆有通道相连,彷佛是一个地下迷宫,幽深神秘。

一、地震知识壁画

这是一幅长104米的地震壁画,80多幅古今中外有关地震的故事一一展现,介绍了诸多关于地震的成因、前兆、观测,还有防震抗震的基本知识。

二、甘肃地震馆

用文字、图片资料介绍了甘肃各地历来发生的地震。

三、文物史料馆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博物馆现收藏的实物、史料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些关于地震的历史遗珍,如今正静静地陈列在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向参观者无声地讲述着甘肃乃至中国地震的历史片段。

四、勇闯无人区

馆内还设有勇闯无人区,记录1999年我国四位青年地震专家不畏艰险,勇闯西藏玛尼无人区进行地震科考的故事。

五、地震仪器馆

里面是建国以来到现在使用过的地震仪器。

六、“5.12”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后,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开辟了5·12地震馆,通过对汶川地震的灾情、震源机理及抗震救灾三个部分的内容介绍,以大量图片、文字、模型为载体,展示了汶川地震自发生到灾后救援的全过程。

“5.12”汶川地震场景模拟

“5.12”汶川地震场景模拟

七、国外地震馆

馆内展示了世界各国因地震受到的巨大损失。其中有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60年智利地震、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等。

无论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世界某处,都随时面临着地震的威胁,只有了解地震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人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很多人对08年的汶川地震还记忆犹新,其实,在那一年,与汶川邻近的甘肃陇南也受灾十分严重。

也就是从08年开始,莎小妹才开始接触防震演练。然而演练只在震后的几个月里进行了几场,通常是老师通知大家会有演练,然后大家等着警报拉响。

而在日本,防震演练经常都有,但每一次,大家都认真对待。在无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学生们都可以迅速撤离。

地震的记忆并不遥远,了解过去的历史,认真对待每一次演练,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莎小妹温馨提示:

1. 地震博物馆前正在修路,步行需要绕行一段山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穿轻便的鞋子前往

2. 门票:免费(记得带上身份证

3.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348号(市内乘各路公交车至兰州西站,转快速公交BRT到达政法学院站后向北行走约2公里即可到达)

4.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最迟16:00进入)

5. 电话:0931—7670878

*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看见兰州”,(或搜索公众号ID:kanjianlanzhou),相信你会收获意外之喜。

Hash:1bf353974c4812e6fe0c9e30c35ed7ad26634271

声明:此文由 看见兰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