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意外收获!废墟下发现5万件文物,其中一件比兽首还珍贵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废墟下的5万件文物

圆明园曾经是清朝的皇家园林,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曾有“万园之园”之雅誉,清朝皇帝每到仲夏时节就会来园子里避暑/处理政事,因而有人又称其为“夏宫”。哪怕是这寥寥数语,我们也大概可以想象出其曾经难以掩盖的奢华与灿烂,曾有多少个能工巧匠绘制图样,精雕细琢,夜以继日地打造了这样一所为当朝皇帝休假的场所,又有多少的宫人侍婢勤谨辛劳,去打扫每一座宫殿使之一尘不染,有多少的皇子宫嫔曾立于池边树下,或是背手而读,或是悠闲玩乐。这样的一所园林承载了多少的历史文化,又被多少人歌颂赞叹。

如今作为后人的我们能看到的只剩断壁残垣,再难见当初之壮丽园景,所幸砖瓦坚硬,依稀还残留着一些遗迹。有记录称,其间,同治皇帝曾经有意要重修衰败的圆明园,奈何国力日渐衰微,财力不足,反叛者更是时常出没,实在负担不起,更无从分心,最后遗憾作罢。

但在当时的民间视角下,他们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圆明园经历过英法列强的洗劫之后,残存的败迹仍旧吸引了许多民间盗贼趋之若鹜,清廷自身难保,也无暇去派人力物力维护,圆明园终究成了一片废墟。圆明园故址为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现已是5A 级国家旅游景区,后人了解学习过历史之后,也都前去参观,试图寻找曾经的辉煌与英法联军的罪孽,在目睹之后,又忍不住叹息,英法联军掳走了多少,我们失去了多少,这些都是难以补救的损失。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国文化各界始终记挂着圆明园的修复工作,想将其提上工作日程,但奈何后来又发生了多次战争,政权更迭,时局混乱,实在没有稳定的环境允许开展修复工作,这件事也没有提上日程。终于在圆明园被抢劫150年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其进行过3次考古活动,也意外发掘了不少的文物古迹,它的神秘面纱在考古学家们的执着追寻中慢慢被揭开,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这颗文化历史中的沧海遗珠。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发展势头见好,似乎是具备了进行文化研究的宽松环境,文化各界人士对该园的好奇心也愈演愈烈,当然更多的是对修复圆明园的渴望,由此便有人提议开启一轮考古发掘行动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一部分人不太赞成,他们认为这个项目一旦成立,势必需要具备极高的技术要求,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的各方面发展似乎仍然不是开始挖掘的良机。但经过漫长的争论之后,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渴望战胜了对现实条件的顾虑。在确定目标之后,考古学家们开始在该园内进行初期准备活动,首先是划分区域,探测合理位置,然后使用金属探测器在该地进行详细侦测,以求制作出最准确和最稳妥的操作方案,更幸运的是金属探测器在探测该地时发出了令人振奋的信号!

紧接着,国家文物部门将这个项目重视起来,并为此专门开会研究,各界相关人士都表示一致希望该会最后能做出谨慎的决定,既能够发掘文物研究历史文化,又能严格地保护遗址不受损害;终于,国家文物部门作出了十分严谨的决定,考古专家们可以对园内的部分区域进行挖掘工作,当然其中还包括迫在眉睫的抢修工作,考古学家们纷纷既是欣喜雀跃又是“提心吊胆”,这项工作的开展令人兴奋,但他们又深知这项工作并非易事。

圆明园的发掘和修复工作不仅对于考古学界来说事关重大,对于整个国家的历史来说更是不可小觑,所以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万万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快要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考古专家们在一块未经开启过的、面积约5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里,发掘了大量文物,这对于在场的工作人员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大量感兴趣者的围观,毕竟多年来人们都这个遗址都有着无限的好奇,大众都想近距离看一看这一大型皇家园林在遭受了重创和洗劫之后,是否还残存一些属于我们的宝藏,文物专家们又能不能将其恢复呢?

还有人觉得诧异,忍不住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早已经被列强洗劫一空,那后来的考古活动中发现的文物又是从何而来呢?专家这样解释,因为圆明园是清代屈指可数的大型皇家园林,它占地面积大,文物宝藏数量和种类也广泛而丰富,当时列强极尽所能也没有办法将那里的一切全部运走,因而有许多难以带走的或是比较小只的文物扔在了水中、井里,或者挖大坑深埋在地下,所以后来考古学家们在考古活动中被发掘的这些文物就是当时被丢弃的那些。

后来发掘的这些文物也大多有些磕碰、损坏的划痕,其中一个较大的原因是英法列强当时对其进行的破坏,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长时间被泥土掩盖地下而被或多或少的腐蚀。

考古专家们在工作过程中也是一边发掘进行归类,另一边紧急抢修,这次考古活动中得以重见天日的文物中,最受瞩目的是铜鎏金象首,此外还有一些御制刻石、装饰品等等也被称赞良久。其中最受瞩目的文物——铜鎏金象首,它可以说是这次考古活动中的精美之最,并且极为珍贵。如今的它在灯光下依旧通体金黄、光彩夺目。能被保存得如此完好,没有褪色消逝,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考古工作人员们的努力,是他们夜以继日地抢修工作,才使这些国家宝藏重见天日、恢复完好,变得光彩夺目。

这件文物出土的意义非凡,它几乎代表了着清代工艺匠人的铸造工艺技术的高水平,以及就当时而言的鎏金技艺的高水准展现。

此外,还有一件文物也十分经典,那就是粉彩瓷砖,这次考古活动中发掘的粉彩瓷砖图案精美,花纹图样也是另类精致,普通人看到的是它美观的外表,这让他们忍不住赞叹,但在稍微了解这些工艺的人们知道,这件文物的特别之处——最重要的是在清朝制作时,工匠选用的原料是干沙,这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少见的,使用这种原料的优势是在制作过程中让受热和散热变得相对均匀,采用这种材料制作,表明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钻研精神。还有另一件宝贝——嘉庆皇帝石刻,其中有由嘉庆皇帝亲笔御刻的一枚印章和一副玉玺。印章上刻有“夙闻诗礼凛心传”,即便去日已久,还是可以辨认得出上面的字迹纹路。另一副玉玺也是如此,上面题有“嘉庆御笔之宝”的字样,岁月流淌,但古物未变丝毫。

有人纳闷当时的玉玺怎么会掉入水中呢?也有人猜测是宫人为了不让象征皇权的玉玺落入贼寇手中,才出此下策将其丢入御池,各种说法终究也只是猜测,当时具体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在这次考古活动中工作人员还发现,隶属于圆明园大殿的延清堂尚残存着一些壁画装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周的点缀,采用的是云朵石,精美绝伦,在装饰上,大殿内的装饰比旁殿的装饰在数量上和工艺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以上提到的几件文物都是在被发现之后就紧急送往文物实验室清理抢修的,中间历经多道工序,才使他们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原状,最终成为国家宝藏的一员。虽然当时的现实条件有所约束,加上中间时间绵长,破坏程度严重,即使采用了当时最顶尖的技术去修复这些文物,也很难保证所有文物恢复完好,但也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此次文物抢救活动的意义,考古工作人员和文物修复人员已经尽最大能力去发掘和抢修补救了。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发现了晚清国势衰微的国情真相——完全是固步自封的纸老虎而已,于是开始不断挑衅、进犯,国门也由此被迫打开,人民如鱼肉,任人宰割,侵略者像海里的鲨鱼嗅到了血腥味,纷纷发难,从一开始试图分一杯羹到最后开始明目张胆地比较谁分得更多,这简直是近代的屈辱史:当政者无法保护人民,甚至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家,身为统治者却四处逃窜,一步步退让,将领土割让出去,文化古玩也被抢劫一空,流落海外,如今还要高价赎回他们从我们国家抢劫偷盗走的文物。

Hash:61910318bf83e22b6f6c94ac8ad5107f7596c3fb

声明:此文由 Zoey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