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吴克华:文革中神秘失踪七年之久,生前曾立下两份遗嘱
开国中将吴克华的一生十分富有传奇色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1939年,年仅26岁的吴克华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司令员,此后,他便开启了自己的“司令专业户”生涯。至解放前后,他共担任过16次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
吴克华(1913年12月7日-1987年2月13日)
吴克华,1913年12月7日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中畈乡芳墩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读过3年私塾。14岁丧父后,在弋江镇一家豆腐店做杂役,还当过皮匠学徒。当帮工的日子很艰难,任务繁重还经常受到富人剥削。逐渐,他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险恶,对土豪地主产生了厌恶和反抗之感。1928年,吴克华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红10军1团连长、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8军团21师63团参谋长,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并参加了长征。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多次率部担负后卫,阻击追敌,掩护主力脱离险境,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中革军委的通电嘉奖。
吴克华(左)与余立金(中)等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合影。
1937年,吴克华(后排左一)与邵式平(后排左三)等在延安合影。
最令他难忘的一场战争:塔山狙击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克华率山东军区首批赴东北的部队横渡渤海,于1945年10月间到达辽东半岛营口地区。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4纵队司令员兼北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第4野战军第41军军长。参与指挥淮海战役,迫使国民党军1个师战场起义;参与指挥新开岭战役,首创东北战场在一次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1个整师的范例。率部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
吴克华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解放军很快完成对锦州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为了解救锦州,蒋军11个师增援锦州,塔山成了必经之路。为了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的进攻,东总命令: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第4,11纵队及2个独立师在塔山地区组织防御。4纵司令员吴克华率领部队于10月6日到达塔山,白台山,高桥地区。4纵的防线是以塔山堡为中心,东至海边,西至白台山,承担着最重要的防御重担。
10月10日拂晓,塔山阻击战打响。国民党第54军军长指挥4个师,在飞机,大炮和舰炮的掩护下,向4纵阵地全线扑来。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4时,4纵连续打退了敌人9次大进攻。这一天,4纵毙伤俘蒋军1100多人。10月11日早晨,蒋军还是出动4个师,由全线进攻改为中央突破,集中力量攻击塔山堡。更为残酷的战斗持续到下午,敌我双方连续厮杀9个小时。双方都杀红了眼,伤亡巨大,然而塔山仍然牢牢掌握在解放军手中。
两天的激战,熬得吴克华两眼血红,但他没有一丝倦意,一直守在电台旁,始终掌握着每一个阵地的作战情况。
塔山阻击战战斗场面(资料图)
为了拿下塔山阵地,国民党甚至组成了敢死队,一个个光着膀子,身背大刀,手提自动枪,狂叫着冲向塔山阵地。不容喘气的厮杀一直持续到黄昏才缓下,双方伤亡都很大。国民党的锐气也在这一天基本打光了。
塔山阻击战中,东北解放军战士向国民党军发起冲击。
10月14日,锦州总攻开始了。这时的国民党官兵已经丧失理智,为了解救锦州,不再讲究队形和战术,密集地涌向4纵阵地,战斗再一次陷入疯狂之中。天崩地裂的声音从锦州传来时,我军官兵的斗志更加高昂。15日,国民党见解救无望,开始全线溃退。至此,历时6昼夜的塔山阻击战以我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塔山之战,使4纵(第41军)成了闻名世界的王牌军,也使吴克华大放异彩,声名显赫。
“文革”神秘失踪,被关押七年之久
1967年9月,担任炮兵司令员职务的吴克华和萧华、莫文骅三位 将军被戴上了“三华反三军”的罪名,一起被打倒。吴克华被“监护”,立案审查,而后又神秘失踪,谁也不知道他的死活。
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后,落实干部政策被提上党中央议事日程。在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问道:“吴克华哪里去了?”会上无人知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决定对此事展开调查。
调查吴案首先要找到吴克华本人,可是炮兵司令部的人都说不知道吴克华在什么地方,最后才从一位干事口中获知,吴克华被秘密关押在一个地下室里。
虽然得知了吴克华下落的线索,但在专案组严密封锁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安全地把他接出来还是个难题。因为,总政治部并没有掌握直接的证据,万一专案组拒绝交人或把吴克华秘密转移,这样势必使问题更加复杂、难办。李德生听了汇报之后,知难而进,决心把吴案澄清。但根据当时的情势,他知道硬去接人肯定不行。他灵机一动,批示“提审吴克华”,命令总政保卫部当晚派人前去提人。关押吴克华的那伙人一看李德生的亲笔手令是“提审”,以为总政与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于是爽快地将吴克华交了出来。
保卫战士把吴克华带到京西宾馆的一个会客室,向坐在那里的李德生和总政副主任田维新报告说:“报告首长,吴克华带到。”李德生示意保卫战土退出去后,在沙发上欠了欠身,和颜悦色地对吴克华说:“吴克华同志,请坐。”由于吴克华被长期关押,与世隔绝,对外面发生的所有事情一概不知,加之提人时说是“提审”,所以仍认为是过去的“过堂”,对李德生说话口气和用词的变化毫无觉察。吴克华不仅不敢坐,反而一个劲地说:“我有罪,我有罪!”。李德生知道吴克华误会了,便解释说:“吴克华同志,我们是奉周总理之命来找你谈话的。”从“提审”变为“谈话”,吴克华不敢相信这戏剧性的变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经受了几年的折磨,挨斗挨批,受骗太多,他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我有罪。”时过半夜,吴克华仍然对这一反差巨大的突变难以置信。于是,李德生只好请吴克华吃了夜宵,让他先休息一下,第二天再谈。
几番折腾,吴克华沉冤终于得到昭雪,政治包袱也终于卸了下来。自1967年9月被关押至1974年底获平反,吴克华被关了七年多。
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吴克华(左四)陪同习仲勋同志看望边防战士。
吴克华将军复出后,先后任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在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广州市首任市长,十大元帅之一的叶英剑对他说:“老吴,你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吴克华是任大区司令员职务最多的一个。
母亲和战友是他一辈子的心事
1987年2月,吴克华病重,躺在病床上的他留下遗嘱:“这几年我常常想起那些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们,我是难过的,也是愧疚的。希望我死后,可以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让我陪伴在他们身边。”
吴克华将军
1987年2月13日,吴克华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4岁。1988年8月,吴克华的家人遵照他的遗愿,亲手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塔山这片曾被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永远的陪伴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身边。
其实,这是吴克华生前留下的第二个遗嘱,在这之前,它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希望我死后可以葬于母亲身旁,以弥补生前对母亲的亏欠。”
抗战时期,吴克华曾与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聊起过自己的家事:我是个独生儿子,自加入红军后,就一直顾不上母亲,尤其是母亲被国民党军队抓到以后,敌人逼她写信给我,叫我带队伍反水,可我母亲的回答真叫人肃然起敬。她说,‘我能生下他身,但管不了他的心,不要说我不识字,就是会识字也不写这个信。我儿子跟着方主席(时任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邵政委(红十军政委邵式平)闹共产,我乐意,我巴不得他多杀几个害人的坏蛋。现在你们要我写信,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母亲一席话,气得敌军官嗷嗷乱叫。当天晚上就砍下我母亲的头颅。由于部队急于开拔,至今我还未在母亲坟前好好烧柱香,我真是愧对母亲啊!如我为革命光荣了,恳求组织上把我埋到母亲墓边,好好伴着母亲。”吴克华的一席话,引起许世友的无限感慨。许世友说:“革命军人,生为国家尽忠杀贼,死后将自己埋在父母身边,以尽子女孝道,这也是人之常情。
吴克华将军塑像
家乡人为了缅怀吴克华将军,也为了激励后人,特地在吴克华母亲的墓地旁边,建了一座吴克华将军纪念亭,树立着吴克华的塑像,让他永远陪伴在母亲身边,也算是弥补了他心中的遗憾。
本文系《祖国》杂志社李令佳据相关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Hash:f9e75f3cf18ee1ebe1338f6ad32c254f8e86642f
声明:此文由 祖国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