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山西 ——背山向阳 冬暖夏凉的山西窑洞 山西省传统民居之一

敬仰窑洞,因窑洞有一种朴实的农耕文化

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亲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的开创发展,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她的发展。《诗经·豳风·七月》中描绘的正是一幅当时的农耕图。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朴实农民的象征。

山西窑洞

1.

山西窑洞的起源

窑洞起源于人类最早期的“穴居”。人们为了躲避风雨的侵袭和动物猛兽的袭击,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居住,成为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后来人们受到祖先的这一启示,就在一些山体与丘陵中开挖洞穴,装上门窗,成为如今的“窑洞”。

考古发掘和现存土窑洞及现有科学研究成果三方面看,窑洞建筑是由原始穴居演变而来,它的历史远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时期。早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先民就将黄土高原选为落居之地,自此后,人们便结束了迁徙无常的游猎生活。

山西窑洞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看,襄汾陶寺、夏县东下冯以及石楼岔沟、太谷白燕等几处龙山时期窑洞遗址,是我省目前发现较早的实证。而上世纪80年代发掘的和顺陵川等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则是开人工穴居的先声之作。

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建设全景

如果单就穴居而言,非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芮城西侯度遗址莫属。根据大量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论证,西侯度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人类用火最早的地方,也是世界上人类用火最早的遗址之一。早在1961年7月间和1962年春夏两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会同山西省博物馆芮城县西侯度遗址进行了两次联合发掘。2005年4月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西侯度遗址的发掘证实,人类第一把圣火是从这里点燃的。这一重大发现揭开了人类发展史册上新的一页。

山西窑洞

2.

山西窑洞样式繁多

山西的窑洞大致可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三种。在这三种形式里,下沉式窑洞最为原始,靠崖式次之,独立式成型最晚,也更为普通,而且这三种形式在山西都有实例。像大同运城长治忻州吕梁等地的靠崖式窑洞,晋南平陆、芮城的下沉式窑洞(地坑院)等都非常典型。从穴居到成熟的窑洞建筑,尽管绵延时间长,但这种居住文化却从未间断,足显其顽强的生命力。

山西窑洞

窑洞中最有特色的要数下沉式的“地坑窑”。它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形成天井,然后再在坑中的土壁上挖洞开窑,形成独特民居。在我省平陆县就有许多这样的天井院地坑窑,当地人叫“地窨院”,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地窨院”以其独特的传统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窑洞

“靠崖窑”就是依自然形成的土崖挖掘的窑洞,是山区和丘陵地带常见的一种窑洞。这种窑洞是依托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层,从横断面挖进去,挖成洞状,在洞壁里面抹层黄泥,安上门窗,即可住人。条件好些的,用一层砖砌在洞外面,称为“夹壳”。“靠崖窑”是窑洞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

山西窑洞

独立式窑洞也叫“券窑”,就是在无崖可靠的情况下,于平地上用土坯、砖头或石块砌成的窑洞,俗称“券窑”。砖石券成的窑洞与纯粹由黄土而建造的窑洞相比,造价要高,要讲究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券窑”是“靠崖窑”的升级版。

山西窑洞

3.

山西窑洞的独特优势

黄土具有保湿、储能、隔热及自身调节小气候的功能,而在其上建造的窑洞就具有了“冬暖夏凉,保湿恒温”的独特优势,并被人类认识后加以利用,延续下来,至今仍为广大窑居者称道。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有过一段较为寒冷的黄土生成期,那时,从西伯利亚一带吹来的冷风中,飘浮着许多黄色的尘埃,逐渐降落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相当长的时期过去以后,飘落的黄色尘土堆积成厚厚的一层,构成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是制约居住形式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穴居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山西窑洞

山西属于地震多发地带,从山西现有的古建筑看,木结构建筑和拱券结构建筑及生土建筑的抗震效果较为理想,而生土窑洞正是完全依靠自身挖凿成型的原生黄土拱券作为自身的支撑的,这也是山西史前黄土窑洞历经数千年得以保留至今的原因。山西的窑洞发端较早,形式完备,且具有很好的延续性。窑洞因地制宜,取材巧妙,构筑合理,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体现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地域特征,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黄土文化”,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西窑洞

山西窑洞

4.

山西窑洞的文化内涵

发展至今,窑洞不只是一种民居形式,许多与“窑洞”有关的词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

如“暖窑”就是刚修起新窑时,主人宴请亲朋好友,举办仪式,分享喜悦,入住新居的仪式。在暖窑之前要“合龙口”。合龙口在窑洞拱形大功告成时举行。匠工预先在窑面拱洞中间留一小块缺口,称为“龙口”,龙口上盖一块红布,然后选定吉日,在新居上贴上红对联,窑洞主人跪在地上后,由匠工或宗族长辈施礼祝福祝福人手端一个盛有五谷(糜、谷、豆、麻、麦)和碎馍的大碗,向东、西、南、北、中五方敬撒,并念祝福词,感谢皇天后土,保佑工程顺利完成,再来祈求全家幸福和睦,事事如意。接着,在龙口中放入五谷、五色丝线等物,砌上砖石,有的地方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没有照过人的镜子和没有图案的书挂在新窑上方,并拉鞭放炮。至此,合龙口仪式结束。由于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所以后来无论人们入住什么形式的房屋都沿袭下来,这种仪式都叫“暖窑”。

山西窑洞

山西窑洞

由人们劳动挖掘出的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比较坚固、耐用。在当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窑洞。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从文化角度去审视,窑洞造型简洁,上拱下方,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思想。

山西窑洞

一口窑洞,几辈人,风雨中守护着,修修补补中,依然矗立。我们需要传承下去的,不仅仅是窑洞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还有那个时代,那段岁月……

Hash:b03541a81147f527ff2be64c02decdedbe8da6cb

声明:此文由 山西省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