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山海文化,乡贤名人助力,看看这样能打造出什么样的精品文化礼堂?

建一个礼堂,成一个精品。雁荡镇松垟、上灵岩文化礼堂都曾获精品文化礼堂的荣誉。建设文化礼堂,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文化地标 精神家园”更离不开精品意识。雁荡镇在文化礼堂的“建”字上下足了功夫,“事前调研”“各界走访”“深入挖掘”,这才有了“一堂一特色”的境况,这才有了“精品”。

白沙岛文化礼堂建设的故事,更是用细节体现了雁荡镇文化礼堂人在建设中下的苦功,一点一滴挖掘本村文化,使文化礼堂真正承载住村民的“乡愁”。

灵岩、松垟、靖底施……从山到海,温州市雁荡镇的文化礼堂自雁荡山东海分布,像一颗颗珍珠,串连成线,丰富着雁荡人的生活。近年来,雁荡镇着力打造精品文化礼堂,充分挖掘“山文化”“海文化”,文化礼堂承载了村民的记忆,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近日,雁荡镇白沙岛村党支部书记蔡贤清正推着翻斗车,清理白沙岛文化礼堂门口的建筑垃圾。“就剩下收尾的一些工作了,整体效果已初步显现。”蔡贤清带着大伙儿走进了已建好的文化厅内。

最具白沙岛特色的两个文化厅都在礼堂的一楼,分别是“白雪艺术厅”“海岛风情展示厅”。

青年歌手白雪是白沙岛村人。“白雪为白沙岛文化礼堂的建设出力不少,我们村的村歌就是她演唱的,作词、作曲也都由她联系。她的父亲白学明,也为文化礼堂的建设出钱出力。”蔡贤清说。

据蔡贤清介绍,白雪一直以来心系家乡文化礼堂建设,几次回家探亲,专程与他们探讨了白沙岛村的发展、文化礼堂建设、村歌的创作等事项,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白雪艺术厅”旁,是“海岛风情展示厅”,里面的设计独具匠心。不仅有该村晒盐历史的介绍,还有“海文化”的系列内容。牡蛎壳、海瓜子壳、老船舵……几乎每一件物品背后,蔡贤清都能说上五分钟的故事。

“晒盐用的推灰板,几乎没有人家里还存着,最后是村党支部副书记蔡水福在自家老房子里找到,捐献出来的;盛盐灰用的大簸箕,是特制的,特别大,是村里80多岁的白立康老人捐的;称盐用的砝码,是60多岁的王法林捐的。”蔡贤清对各件物品如数家珍,并逐一演示了使用方法。

白沙岛文化礼堂配套的文化广场有400多平方米,目前,凉亭、走廊等设施都已完备,仅周边绿化还未植上。说起这广场,背后又有一名支持文化礼堂建设的村民——白传夫。

“村内文化大院扩建的时候,他贡献了老房子的土地给村两委建设,我们给他置换了现在文化广场这一块地。前几年,白传夫要在这块当时杂草丛生的荒地上盖房子,各项手续都齐备了,但一听说村里要建文化礼堂,这块地作为配套的文化广场,他又把这块土地让了出来。”蔡贤清言语间满是感动。

从白雪,到“海岛风情展示厅”内各物件的捐献者,再到白传夫,即将投用的白沙岛文化礼堂,点点滴滴都蕴含着全村人的努力。

其实,在雁荡镇每个文化礼堂的背后,都有类似白沙岛文化礼堂建设的故事。在松垟文化礼堂,村内的书法名家自发为文化礼堂创作作品;在靖底施文化礼堂,雁荡的一绘画爱好者作画赠礼堂;上灵岩文化礼堂内,村民留存的曾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过的民国时期的摄影艺术作品,也在文艺廊内可以得见。

“每个文化礼堂建造前,我们都进行了充分调研,从选址、辐射面等角度进行考量,再对村内各行各业、能人志士进行走访,所以挖掘的深度都颇为可观。”雁荡镇工作人员介绍,松垟、靖底施、上灵岩等文化礼堂,充分挖掘了他们本村的特色文化,一堂一特色。如在雁荡山景区内的上灵岩文化礼堂内有采石斛的“绳桥飞渡”、山上的特色物产等反映“山文化”的内容;坐落于雁荡山山脚的松垟文化礼堂展现了“山海交汇”的农耕文化;泽前文化礼堂则是突出渔家为主的“海文化”内容。

通讯员:张孟涛

Hash:14e11477bb1a4f1e0d497dae5d92e50b12f66295

声明:此文由 温州文化礼堂sh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