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见证着先人漂洋过海史

你可知道在漳州角美藏着一栋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曾氏番仔楼,角美镇东美村的曾振源家族在南洋创下辉煌的经商业绩,成为名商巨贾的故事很多人都有听过,而曾振源和东美“番仔楼”的传奇却鲜为人知。

闽南人早有“通番”的历史明朝月港成为通商港口,大批闽南人漂洋过海到南洋。他们中一部分人往来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早期的“海商”,也带动一股闽南人下南洋的移民热潮。

十九世纪初,东美村墩上社有一个靠卖田螺度日子的少年叫曾振源,他听说邻近的流传社、杨厝社很多人去了南洋发了财,心里就痒痒的有闯南洋的念头。在溪州社七月普度日的那天,他没和家人告别就出了门,搭上去南洋新加坡的轮船,只身前往南洋谋生。

曾振源在新加坡开始做的是货栈学徒,在积累了第一桶金后,他开了间杂货店,取名“丰源货栈”,开始走上自己的经商之路。曾振源聪明睿智,忠厚诚实,他秉承闽南人吃苦耐劳、敢于打拼的精神,不断拓展生意。十数年时间,曾振源驰骋商界,商务涉及贸易、航运、典当等行业,伙计几百人。丰源商号在新加坡之外的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以及厦门广州均有分号。后来,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曾振源父子又组建了“丰源航务局”,共有29艘轮船,较大型的轮船就有13艘,成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航运巨头,曾氏也由此成为闽南的巨商望族。

曾振源先是在东美墩上社起了座三进式大宅,是典型的闽南风格燕尾大厝,因墙壁粉刷成黑颜色,故称“乌烟厝”。后来,曾振源、曾福全父子决定斥巨资在家乡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先是请了在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后又请中国风水师摆罗庚看风水。曾氏“番仔楼”1893年开始筹建,1897年8月开工,1907年10月竣工,历时14年,单修造工钱就耗费白银二十多万两。落成后的曾氏“番仔楼”,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流光溢彩。

曾氏番仔楼占地约6000平方米,共有13幢楼房、99个房间,分9个院落,总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番仔楼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海外舶来的南洋风情融为一体。

整个建筑群呈“凹”字形布局。前排正中间为曾家宗祠,门窗、房梁上布满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呈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其余98间则以宗祠为中心,基本上是左右对称有序地布局,分为前、中、后三排。楼房内部通风、采光也参照中国传统做法。

而楼房外面的方形廊柱,柱与柱之间的半圆拱门,从东南亚购买运回的欧式彩色瓷砖、花瓶状的瓷制栏杆,都表现出鲜明的南洋风格。第二排大楼二层中楼的二层中间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壁炉的烟囱像两只耳朵立在楼的屋顶,楼的两侧各建有一个钟楼,洋溢着浓烈的异国风情。

Hash:3351ddece62cce9f52491c50681ec03cd7ffa303

声明:此文由 大话铁观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