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峡谷,黄河之滨,这里有个千年石城

秦晋峡谷中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还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它是黄河文明的璀璨名片,是固若金汤的天堑雄堡,也是一座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石艺博物馆——吴堡石城吴堡石城又名吴堡古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的黄河西岸山巅。

吴堡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它地处黄河高原之东陲,黄河中游之西滨,扼秦晋交通之要冲,头枕黄河,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地,它又坐落在被称为黄河天险的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古城曾拥有一派繁华与昌盛的景象,也曾经历数次血与火的洗礼。时至今日,古城不似从前,但仍有它的韵味。

by/闰石子

来古城一定要沿着城墙走一圈,你就会知道“铜吴堡”何以谓之“铜”?古城雄居于吴山之巅,城东、南、西皆为万丈悬崖,城北有一条简易土路与后山梁相连。黄河绕城东南急速流过,因而又有“邑枕黄河”之说。

城西为大桥沟,西门外有一羊肠小道直通沟底,为旧时城中居民挑水之地。城南门外有一条官道与今宋家川镇相连,蜿蜒崎岖,神鬼见愁。东门虽有名,但实则无门,只留小洞门形,只因当年居民听了一算卦先生的卦辞,曰,东乃坤之位,坤乃万物之母。如东门洞开,则长幼失序,遂请城中长老率道德民兵若干,用石头堵死东门,以绝后患。

by/闰石子

古城立于绝壁之上,可远眺黄河滚滚而来,亦可闻对岸山西军渡的鸡犬之声。纵目俯视,瞭见黄河行舟如一苇过江,慢慢悠悠,更凸显了古城的雄奇壮丽。

by/韩晓荣

古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高出黄河150米有余。清乾隆年间知县倪祥麟分别题东南西北四城门为“闻涛、重巽、明溪、望泽”。古城有马面五处,马道一处,城墙为石板铺筑,城周有365个垛口,四门均建有门楼。城中设有县衙、捕署、男女监狱、常平仓、城隍庙、观音阁、真武庙、魁星楼、文昌宫兴文书院、贞节牌坊等。有南北街道一条,铺面数间及大量民居建筑,因城中建筑多为石砌窑洞式结构,故古城又有“石城”之谓。

古城中不能忽视的是城内保留下来的几十处明清时代的民居,以及清晰的庙宇、县署等建筑遗址,这些遗址无一不是古城历史的见证。

吴堡还有这些地方值得一去!

同源堂国学

同源堂国学馆位于吴堡县火车站附近的张家墕村,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是一座建设以传统特色仿古建筑为载体的综合文化旅游地。

地址:吴堡县火车站旁张家墕村。

民歌大师张天恩故居

民歌大师张天恩故居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张家墕村,距离吴堡县火车站大约二十分钟路程

张天恩能歌善舞,是当时陕北乃至全国著名的民间艺人。青少年时期,他赶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编唱了《脚夫歌》、《赶牲灵》、《跑旱船》、《卖菜》、《白面馍馍厾点点》、《刘志丹东征救了我们的命》、《打晋军》、《十劝劝的人儿》、《谁昧良心谁先死》、《大红果子剥皮皮》等百余首陕北民歌和许多民间曲艺作品。特别是《赶牲灵》被誉为陕北民歌之首。

地址:吴堡县宋家川镇张家墕村。

黄 河 二 碛

黄河二碛又名大同碛,黄河进入陕西吴堡县一段,在穿过秦晋大峡谷后,宽阔舒缓的河面猛然跌入一段约一百五十米长、落差接近十米的狭窄河道,河道底部是起伏的岩石,安静的黄河猛然收缩变窄,像一条巨龙猛烈的翻滚奔腾,百十米宽的河面上黄色浪花此起彼伏的喷溅,澎湃的水声连绵不断的涌入耳朵,观者无不惊叹。因为这一壮美奇景,吴堡县境内的这一段河道获得了“天下黄河第二碛”的美誉。

地址:吴堡县岔上镇丁家畔村。

柳 青 故 居

位于吴堡县城以北40公里的张家山乡寺沟村是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柳青(1916~1978)现代作家,原名刘蕴华,1916年7月2日出生于张家山乡寺沟村一个农民家庭。柳青一生出版了多部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创业史》属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创作的最优秀成果之一,它不但在国内深得读者好评,且被译成英、日、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国外享有较高声誉。

地址:吴堡县张家山乡寺沟村。

横 沟 温 泉

横沟温泉位于吴堡县薛下村乡横沟村黄河岸边的青山绿水之间。该温泉以天然温泉取胜,目前流量3000多立方米,水温39℃,泉水温常年保持在80℃以上,PH值为7.8,富含偏硅酸、氡、硫、锂、铜、钙、镁、钾、钠、氟等48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每升温泉水含矿物质11.71克,是榆林地区罕见的优质温泉。

地址:吴堡县薛下村乡横沟村。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

毛主席东渡纪念地位于吴堡县东北部的川口村,紧邻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多年来,吴堡人民一直没有忘记这一光辉的历史,为了建设好毛主席走过的地方,吴堡70年代就在川口竖立了纪念碑,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在当年毛主席东渡黄河的渡口岸边重新建立了“毛主席东渡纪念碑”;2005年7月,投资新建了一座“毛主席东渡纪念桥”。

地址:吴堡县川口村。

在吴堡还有这些民俗值得体验!

在吴堡,黄河古河道沙砾层中惊现石头玉——石英岩玉,质地细腻,润度和硬度俱佳,带皮带色,包金裹玉,是玉石中的上品。

在吴堡,有一种“铁杆庄稼”——红枣,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极力推介。

在吴堡,有一张“白色名片”——吴堡桑,耐瘠、耐旱、抗病、稳产、叶优,曾被国家农科院认定为地方优良品种。

在吴堡,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转九曲,又称转灯游会,是吴堡多年来流传的一种春节民俗活动。

在吴堡,有一份穿越历史的见证——黄河古渡,是旧时吴堡船工在黄河水面上驾驶没有帆的木船,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已被列入第四批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吴堡还有这些美食值得品尝!

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

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制作已有上千年历史,靠着父辈们代代口耳相传,保留了最为传统的制作工艺。手工空心挂面因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故有“料珍味馐,每献上以补”之称誉。食用时配以陕北羔羊肉、鸡汤、肉丝汤、金针汤等汤料,入口绵软,回味悠长,堪称陕北民间一大美食,也是接待贵宾、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礼品之一。

吴堡空心饼

吴堡空心饼又称“闪塌嘴”,在“饼”美食中源远流长,在陕甘宁内蒙等地“饼”美食中享有美名。吴堡的空心饼为什么驰名?空心饼口感好,咬嚼酥脆,口内绵香,芳香四溢,引人食欲。解放前吴堡的空心饼被赶牲灵,拉骆驼的行脚商人带至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八十年代以来,空心饼因味道独特则美名扬,远销外地。在外的吴堡游子回家探亲总要给同事亲友捎买吴堡的空心饼,吴堡的空心饼历史悠久、做法独特,是吴堡美食中的“佼佼者”。

鸡蛋爬漏粉

鸡蛋爬漏粉可谓是吴堡的“奇葩”,是地道的吴堡特色小吃。吴堡人惯把粉条称为“漏粉”,鸡蛋爬漏粉问世初只是为了填饱人们的肚子,当人们吃饱喝足以后,品味美食成为人们的一种快乐享受。于是,鸡蛋爬漏粉经历史的沉淀,由各位师傅的发扬光大,铸就了它今天集色、香、味、形、神于一身的美味之称。黄米酸菜捞饭

在吴堡人的饭桌上接触最多的就是小米。把小米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捞出再上笼屉蒸熟即可。接下来就是熬酸菜:把酸菜洗净切碎,把土豆去皮洗净切成条,炝锅后先放入土豆煸炒,加少量水炖煮;待土豆煮烂之后再放入切好的酸菜,直到土豆成为糊状,就做成了吴堡人爱吃的“酸菜熬洋芋”。把酸菜熬洋芋扣在黄米捞饭上,就是吴堡人世代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了。遇到逢年过节,再做上点儿猪肉炖粉条拌在黄米饭里,那可就“香塌脑子”(吴堡方言)啦!

疙瘩汤

“拌疙瘩汤”又叫疙瘩汤,是吴堡人日常生活中的经典美食。它配料多样,有荤有素,营养丰富。说起这疙瘩汤,选材极其简单,就是一碗白面做成的,却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做法也各有千秋。有稀的,有稠的,有疙瘩状的。喝时,一边搅拌汤,一边念诵“左手拌疙瘩,儿女一不沓,小子会念书,闺女会纺花。”取意“家庭和睦,和气生财,人丁兴旺”的意思。

钱钱饭

吴堡人把粥不叫粥,唤作汤。钱钱饭作为一种汤,也叫钱钱汤。钱钱饭是由钱钱和小米一起熬制而成。水往锅里一倒,紧接着就要往里煮钱钱。钱钱和米的比例,一般以二八开成为妙。钱钱耐熬,须先煮,等到煮了钱钱的锅里水开后,然后才可以往里下米,直到一起熟了为止,一般需20余分钟。吴堡人过去少吃没喝,顿顿吃钱钱饭,被说书艺人编排成“早起钱钱饭,晚上黑豆捣两瓣”的唱词。

洋芋擦擦

在吴堡人的食谱中,洋芋擦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主食,顾名思义,是用土豆做成的。制作原料和程序都很简单,它是将土豆切成稍粗的丝,再拌以干面粉,使每一根丝上都均匀地裹上一层面衣,然后上屉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或香油,再拌上自制的西红柿酱,最让人回味。

软米油糕大烩菜

吴堡的油糕是用软糜子做成的,糜子,生长在北方,耐干旱,软糜子去谷壳称软黄米,软黄米再磨成软黄米面,油糕也可用软大米面蒸炸而成。其营养极高,并有多种维他命和氨基酸,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属天然绿色食品。大烩菜内容较为丰富,经济实惠,美味可口,老少皆宜。将豆腐、粉条、海带、五花肉、丸子等掺烩在了一起,真是一道让人难以拒绝的舌尖美味!

Hash:ac30a61eed70990d086a51a531f8df1e5e13254c

声明:此文由 榆林微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