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大田”,这是我的个人简历!我为家乡代言!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大田

英文名:Datian County

别名:岩城

年龄:482岁

行政区类别:县

民族:汉

语言:大田话、后路话

电话区号:0598

邮编:366100

车牌代码:闽G

身份证号码:350425XXXXXXXXXXXX

肖像照

荣誉称号

“闽中明珠”

中国高山茶之乡”

“ 中国洛神花之乡”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济阳济阳村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田土堡群、大田板灯龙。大田土堡群分布于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均溪镇许思坑村、广平镇万筹村和万宅村、太华镇小华村、建设镇建国村,由安良堡、芳联堡、光裕堡、广崇堡琵琶堡、绍恢堡、泰安堡等七座土堡组成。大田土堡形态独特,风格迥异,对研究明清时代的天文地理建筑民俗、宗教信仰等意义重大,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银丁坂银矿遗址(涉台文物)、深原堂广平文昌阁、镇东桥、大田土堡(安良堡、芳联堡、光裕堡、广崇堡、琵琶堡、绍恢堡、泰安堡)、林埔祠(涉台文物)、魁城连氏祖屋(涉台文物)。

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仙峰自然保护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闽湖景区

家庭情况

父母:福建

长兄:三明

兄弟姊妹:永安市沙县明溪县将乐县尤溪县清流县建宁县泰宁县宁化县

子女情况:均溪镇、石牌镇、桃源镇、太华镇、上京镇、建设镇、广平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济阳乡、谢洋乡、吴山乡、武陵乡、湖美乡、文江乡、前坪乡、梅山乡。

住房面积:2294平方公里

住址: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介于北纬25°29′-26°10′,东经117°29′-118°03′之间。东邻德化,西靠永安,南连永春漳平,北与三明、沙县、尤溪毗连。

成长经历

大田境内,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夏属扬州地。周属七闽地。秦属闽中郡。汉为南平地。唐属江南东道福州,南唐归剑州。宋隶南剑州。元归福建道延平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县时,隶属延平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为永春州,大田县隶属永春州。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大田县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大田县仍隶属之。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行政区划为8个专区、2个市,大田县划归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1949年9月6日大田解放,隶属永安地区专员公署。1956年6月,永安地区专员公署撤消,大田县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3月,设三明地区专员公署,大田县改属之。1983年7月,撤消三明地区专员公署,设三明市,大田县隶属之。

性格特征

大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青,温湿适中。年平均气温15.3--19.6℃,无霜期280~300天,年降水量1491~180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于发展农、林和畜牧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大豆甘蔗花生;林以松杉为主。境内地貌多样,春夏之交,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助于静止锋的滞留,增加降水机遇。盛夏之际,台风较难深入境内,影响较小,静热天气较多。

辅导员评价

大田境内山峦叠翠,云峰耸峙,林茂草丰,生态旅游资源好。昔有“田阳八景”,现开发建设的景点白岩公园仙亭山森林公园,福建省最大的内陆草场、有“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生态旅游区,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鼓山和一顶尖省级森林公园、中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全省第二大的水库——七星湖,古堡、古寨、寺庙,古瓷窑、冶炼遗址、古民居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有石牌上坡、太华汤泉和桃源广汤等山地高温温泉

大田名人

范子高(863-?),字仰,生于唐咸通四年(863年),尤溪人(明嘉靖十四年划归大田县)。他的父亲就是咸通八年进士、御史中丞范元超。范子高从小聪明才智,五岁能写字,七岁会做诗,后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田顼(1496-1562年),字希古,号柜山,明弘治九年(1496年)生于大田县三十五都梅岭村(今大田县上京梅林)。后,田家迁居尤溪县35都(今大田县石碑镇),又迁居尤溪县城内升平坊。正德十一年(1516年),田顼中举人。正德十六年,田顼以他那“文崇先汉,诗类晚唐”的杰出才华中进士,授予瀚林院庶吉士,被称为晚时四大才子之一。

田琯(1533-1606年),字希玉,号竹山,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生于大田县三十五都梅岭村(今上京梅林)。隆庆五年(1571年),田琯中进士,被授予江苏吴县知县。据说,田琯入仕后,为了报答嫂嫂资助赴读的恩情,自己出资请人测量水路,开一条从永安西华坂直到大田梅岭村林家厝边长达4里长、2尺多宽的水圳。这条水圳不仅给他嫂嫂和乡亲用水带来便利,还能灌溉百亩农田。

田一俊(1540-1591年),字德万,号钟峰,大田县梅岭村人。他出生在一书香世家,幼年时就伶俐好学,6岁能书写笔势遒劲的大字,12岁就能写出漂亮的八股文,深得大田知县李偕的器重。他15岁时被补为县学弟子员,22岁获乡试第一名,隆庆二年(1568年)得会试会元(第一名),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吴腾汉(1780-1851年),字应韩,号星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于大田县三十都漈里(今梅山乡梅山村)。吴腾汉生性聪颖,博览群书,自学医术,常为乡里百姓治病看病,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嘉庆十八年(1813年),吴腾汉赴省试,选中拔贡;次年入京参加会试,他中一等第二名,被选为知县试用。

宜春(1859-1898年),乳名熙枢,学名咸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百束村一家农户。林宜春的父亲林高仰为清朝咸丰年间的增生,从事乡私塾教育。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有习武的风气。清咸丰年间,村子里就出过4名武举人、数十名武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百束村出了一个武探花。当报喜的京差手捧会魁连捷钦点书到武陵安时,整个武陵安都沸腾起来,喜炮连天,锣鼓齐鸣。因为,这个武探花就是他们武陵乡百束村的林宜春。

林大蕃,又名林作为,民国5年(1916年)1月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林大蕃9岁开始读私塾,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大田县立初中。林大蕃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升学,回到家乡大田武陵小学任教,不久被推举为校长。民国26年春,在林大蕃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大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武陵小学党支部书记。

林鸿图,别名林阿富。民国元年(1912年)3月出生在大田县武陵乡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里。民国21年秋,林鸿图考进福建学院附属高中。在学校,他在中共地下党员陈培光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林其蓁,原名林志重,1920年2月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开明绅士家庭。1932年,13岁的林其蓁在县城均溪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田县立初中。小学毕业前夕,正值“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略我国,忧国忧民心切的林其蓁写下了《国难当中我们应有的努力》一文,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时刻关心国家兴亡大事。

郑有炓

1935年生于福建大田。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研究中,发展了生长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材料的光辐射加热方法和新技术。基于锗硅、Ⅲ族氮化物极化能带工程,发展了多种新器件。提出并实现了铁电体/氮化镓、铁磁体/半导体异质结构新体系。发现锗硅合金应变诱导有序化新结构,提出新模型。揭示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极化、二维电子气及其相关性质。观测到碲化镉/锑化铟异质结构二维电子气及占据子带规律,开拓II-VI/III-V族异质体系二维电子气研究领域。提出基于锗硅技术实现二氧化硅/硅界面量子限制硅纳米结构。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吃货”天堂

大田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吃、名菜,味达隽永、雅致大方,素有“大田十八吃”之说。九层粿、武陵烤兔、石牌骨头肉、上京水粉、大田猪脚、太监鸡、山宝腊鸭、山宝珍珠粉、山宝糟菜、三宝牛肉、上京食用神仙掌、武陵豆腐、华兴小母鸡、红菇米粉、谢洋田螺草粿年糕等均是闽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品尝。

石牌骨头肉:三明大田石牌骨头肉是采用本地优良品种猪的头骨、大骨肉为原料,用绿色调味品和中草药入锅底。制作时,不停火,不添水,让骨头里的蛋白质、胶质等可溶性有机物慢慢向外渗出,直至骨肉酥软清香为止,这样保留特有的高蛋白、钙等营养成份。其风味独特,深受食客们的喜欢。

武陵烤兔:采用无污染的天然草喂养的武陵肉兔为原料,经传统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味香、肉美、益补、食之不腻等优点,使之成为探亲访友首选的馈赠佳品和招待亲友的名菜之一。武陵烤兔是我们大田县最具特色的美食,不但味鲜皮嫩,还有很好的美容效果,是爱美女性的最佳选择。

九层粿:九重粿的制法是将籼米用清水浸泡一夜后磨成稀浆,加入食碱、食盐等搅均,米浆分9次入笼逐层蒸熟。晾冷后切方块,食时可蘸用酱油、老酒、味精辣椒、葱头油等调制的佐料。其特点是:米粿软嫩,富有弹性;粿分九层,食用时可逐层撕开,饶有趣味。

建设三宝腊鸭:板鸭是将生鸭用炭火烘烤成熟的手工作坊制品,其制品有浓郁的烟熏香味,肉质鲜嫩,味美带有辣味,是下酒的方便佳肴。

上京水粉:以优质稻米和天然山泉水经过水磨、水煮、水洗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故称“水粉”。它细如银丝,柔韧似牛筋,一煮即熟,久煮不糊,口感润滑甘美,品质上乘,是亲朋好友间馈赠佳品,畅销全国。

菜头粿:在里面放上萝卜丝,瘦肉,等等配料,放进锅里蒸熟了。蒸后即食,也可以再经锅煎或油炸,后者外皮酥香,口味鲜美。

艾粿:是用采集的艾草嫩叶煮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粿。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粿,以祛邪气。煎着很好吃,有艾草特别的清香。

红酒:这个大田人都知道~

糟菜:将整颗鲜嫩芥菜晒干,用酒糟和食盐抹菜搓软,每棵裹为一团装入瓮中挤压紧密,再用黄土密封瓮口,半年后取出,就是芳香扑鼻、脍炙人口的糟菜了。

清炒冬笋: 各种各样的笋烹饪的美味也是参吃不齐。当地人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把它做成笋干,就可以保存很久。冬笋很脆,味道不苦,口感不错。

清蒸鱼:文化深厚的闽湖孕育出来的鱼,肉质鲜美,口感滑嫩。

扁肉:(也称“扁食”)皮薄馅大,味道鲜美,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广泛流传,扁肉汤煮,汤中有淡淡的中药味道。扁肉吃起来,肉馅嫩、鲜、脆、爽,汤有淡淡的当归气息,特别是肉馅的脆爽劲,咀嚼起来让人感觉到一种源于南国的享受。

拌面:著名的福建小吃。在大田可以说是每家小吃店都可见的一美味佳肴啊。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美食,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只等待您来亲自品尝!

才艺特长

科学技术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迅速发展 1949年全县仅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16人,学生101人;小学57所,教师120人,学生612人。农村文盲率较高。50年代全县掀起学文化、扫文盲、讲普通话的高潮,吴山乡率先普及普通话(1958年《红旗》杂志第4期《福建一个乡的奇迹》),成为全国瞩目的推广普通话“红旗单位”,被誉为“普通话之乡”。1980年以来,县政府更加重视智力投资,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形成从幼儿、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到广播电视大学的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网络。1993年,有中学19所、小学417所、幼儿园25所,在校中小学生54666人,在园幼儿10570人,教职工总数3558人。全县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75%。18个乡(镇)都办了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成人非文盲率为95.4%。在城镇职工中广泛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近十几年来,平均每年教育投入占县财政收入25%以上,仅1992~1993年全县用于兴建、扩建校舍的投资达3300万元,许多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大田一中被省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大田城关小学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桃源中心小学被授予“省级农村示范小学”称号。1977~1993年,全县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701人。

1978年来,全县累计完成科技项目523项,其中3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7个项目获中央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有5项发明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县科技人员参与完成的坑口水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试验项目,被称为“中国第一坝”。1991年,中共大田县委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振兴大田经济的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人员政治、经济待遇,奖励有功人员,科技生产力作用日益提高。1992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824人,其中获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603人。

大田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已形成。城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有线电视台、工人俱乐部、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俱全。大田有古文物遗址73处、古窑址2处,还有白岩公园、大仙峰、高峰、文昌阁、镇东桥等一批文物胜迹。全县有专业剧团、艺术团体2个,农村业余剧团38个。1979年,县首建电视差转台,开始转播省电视台节目。1981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至1992年全县有差转台84座、差转机233台,卫星地面接收站83座,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有线广播覆盖率达75%。

医疗卫生事业方面,1949年全县仅1所卫生院,9名医护人员,设施简陋。1992年,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52个,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基本形成,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站,共有专业医护人员646人,乡村医生513人,病床459张。县医院成为专业门类较齐全、设备较完善的全县医疗技术中心。地方病、传染病大大减少。解放前令人“谈病色变”的血丝虫病、鼠疫、霍乱、麻风病、疟疾和地甲病等基本消灭。1987年,计划免疫提前三年达到国务院颁布标准。人民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1992年人均寿命为69岁,比大田解放初期的38岁,提高31岁。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1992年大田县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简历备注

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大田正在不断的进步。

回大田!

看完不禁为我小大田赞一个,一直以来都觉得,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不是我等你、我想你、我爱你,而是回大田!

这份大田简历,请双手拿好并传递下去!

(来源:微大田)

Hash:76d8833e3d11b5501e2f8658450b83e9ebde73db

声明:此文由 掌中大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